英汉医学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英汉医学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对比分析
【摘要】: 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清晰地了解该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通过描述研究过程,作者试图向读者表明该研究是按照公认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的,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方法部分是学术论文的关键之一。然而,以往的体裁分析研究关于该部分的研究较少,英汉对比研究更少。 本文旨在对比英汉医学学术论文方法部分写作的异同。通过随机抽样,分别选取医学领域国际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各5种,共70篇学术论文作为语料,运用Swales(1990)体裁分析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英汉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语步特征,字系特征和引用特征,同时,被动语态作为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写作的重要语法点,我们也对其进行了探讨,从而帮助中国作者更好地了解英语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语言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英汉医学论文方法部分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总结如下: (1)语步结构方面:因方法部分这一体裁交际目的的共性,英汉论文方法部分包含相同的语步,即描述数据收集过程,描述研究过程以及描述数据分析过程,然而构成各语步的步骤出现在英汉论文方法部分的频率并不一致,主要表现在语步1.3(介绍数据收集的标准)和语步2.1(介绍研究工具)方面。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作者所在的语言环境所导致的; (2)字系特征方面:就字数而言,英语论文全文的总字数、句子数及其方法部分的总字数都多于相应的汉语字数。而且,统计结果表明英汉论文方法部分在字数上无显著差异,但是英汉论文包含的句子数及方法部分占全文的比例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不同及国内外学术写作惯例的差异导致的; (3)引用特征方面,英汉论文方法部分在使用引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引用出现在英语论文中的频率要比在汉语论文中的高,这表明汉语论文作者在方法部分的写作中不太重视通过其他专家的研究来证实或者提高自身研究的信度; (4)被动语态方面,英语论文的写作惯例使英语论文方法部分包含大量的被动语态,且较多的使用被动语态的一般过去时。 英汉医学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不同既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造成的,同时也是不同语言环境中写作习惯上的差异所致。通过对比分析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体裁结构,本研究对体裁分析研究和学术写作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裁分析 医学 学术论文方法部分 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LIST OF ABBREVIONS6-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1
- 1.2 RESEARCH PURPOSES AND SCOPE11-12
-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12-13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RESEARCH13-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7
- 2.1 CONCEPTS OF GENRE14-16
- 2.2 GENRE ANALYSIS16-18
- 2.2.1 The Notion of Genre Analysis16
- 2.2.2 Three Approaches to Genre Analysis16-17
- 2.2.3 Genre Analysis in ESP Field17-18
- 2.3 CONTRASTIVE RHETORIC18-21
- 2.3.1 The Notion of Contrastive Rhetoric18-19
- 2.3.2 Contrastive Rhetoric Studies of RAs19-21
- 2.4 REVIEW OF RELATED STUDIES21-27
- 2.4.1 Previous Generic Studies on RA Methods21-22
- 2.4.2 Previous Generic Studies of the Medical RA Methods22-24
- 2.4.3 The Study of Passive Voice in RA Methods24-25
- 2.4.4 The Use of Citation in the RA Methods25-27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27-33
- 3.1 RESEARCH METHODS27
- 3.2 RESEARCH QUESTIONS27-28
- 3.3 DATA COLLECTION28-29
- 3.3.1 Journal Selection28
- 3.3.2 Selection Criteria for the RAs28-29
- 3.4 PILOT STUDY29-30
- 3.5 THE ANALYSIS PROCEDURE30-31
- 3.6 DATA PROCESSING31-33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33-47
- 4.1 RESULTS OF GENERIC STRUCTURAL ANALYSIS OF RA METHODS33-37
- 4.1.1 Functions and Examples of the Moves and Steps33-35
- 4.1.2 Results of Move and Step Identification35-37
- 4.2 RESULTS OF LINGUISTIC FEATURES37-42
- 4.2.1 Results of Graphological Features37-40
- 4.2.2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Use of Citation40-42
- 4.2.3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Use of Passive Voice in the English RAs42
- 4.3 DISCUSSION42-47
- 4.3.1 Genre, Generic Structure and Its Change42-44
- 4.3.2 Writing Conventions in Different Language Communities44-46
- 4.3.3 Languag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46-4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47-50
- 5.1 MAJOR FINDINGS47-48
- 5.2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48-49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49-50
- ACKNOWLEDGEMENTS50-51
- REFERENCES51-57
- APPENDIX I THE WEBSITE OF THE DATA SOURCES57-58
- APPENDIX II THE SOURCES OF SAMPLES58-64
- APPENDIX II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英汉小词典[J];中国招标;2011年37期
2 袁艳;;英汉问候语文化理据的对比研究[J];华章;2011年15期
3 冯静;;英汉体态语异同之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4 张宏莉;;英汉数字习语的民族文化心理对比[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鲍向宁;;Blue in English与汉语中的蓝色[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6 朱向荣;;英汉省略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大家;2011年16期
7 刘娟;;浅析英汉否定结构的差异[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8 刘振卫;;英汉典故来源对比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9 曹永玲;;旅游英语中长句翻译技巧探析[J];大家;2011年16期
10 杨洋;夏日光;;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对比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军;;英汉仿拟造词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颖;张春林;;英汉双语教学与教学质量[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李冰;;避免英汉文化陷阱:截然相反的国俗语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张良军;;英汉仿拟修辞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曾东京;;论英汉综合性译学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吴梦思;;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后置定语的处理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会杰;;初评《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例证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小林;曾东京;;浅谈《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成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蒋玉中;;语用观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10 殷文宇;张良苗;包新华;戴雨茹;陆文聪;陈念贻;;铝酸钠溶液中硅铝酸钠的溶解度的数学模型研究[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尚;英汉(汉英)辞典知多少[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子长齐家湾中学 薛玉梅;英汉比喻句中的文化因素[N];延安日报;2011年
3 ;《英汉汽车工程词典》[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李梅;《英汉民航词典》正式出版[N];中国民航报;2011年
5 殷红;《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出版[N];文艺报;2002年
6 刘炳善;老来痴心注莎翁[N];人民日报;2002年
7 高英东;惟妙惟肖 风趣鲜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8 阿仓;为阅读莎翁原著者助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9 陆志城;ISPOR及其伦理学规范[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实习记者 王东;中小学英语词典 一“令”出而市场热[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继楠;英汉左偏置句式的句法语篇界面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天伯;新基因MR-1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孙珊珊;向心理论的参数设定及其在英汉指代消解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唐建萍;英汉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D];山东大学;2012年
9 张明宇;极向敏感与极项允准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玲丽;英汉医学学术论文方法部分的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2 陈佳;汉语十二生肖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陈培;认知视角下的英汉谐音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炎燕;英汉中动构式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姝媛;英汉致使移动构式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张喜彦;英汉人体基本层次范畴名词在隐喻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焦翠;英汉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新闻报道的比较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8 张喜彦;英汉人体基本层次范畴名词在隐喻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琦;英汉二项表达式的词汇行为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董明媛;英汉天气习语隐喻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0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96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