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森林论文 >

海南油茶叶片解剖结构与耐热性比较

发布时间:2021-10-09 17:13
  以10个海南油茶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观察法—石蜡切片观察叶片解剖结构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解,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海南油茶叶片解剖结构与植株耐热性的关系,为海南省油茶耐热品种选育、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海南油茶叶片的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特性在各种质资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影响海南油茶耐热性的主要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分别为: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组织结构疏松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气孔密度;(3)根据叶片解剖学结构特性的统计学结果,耐热性类型划分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10个海南无性系油茶的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为:CMWR-16>QZCZ-4>CMJL-6>BFC-CDL>MX-2>TCPX-6>CSC-1>TCPX-7>MTP-61>QZCZ-3;(4)根据叶片结构的特性统计评价,得出的耐热性类型划分为4类:CMWR-16为耐热类型;QZCZ-4、CMJL-6为中度耐热类型;BFC-CDL、MX-2为低耐热类型;TCPX-6、CSC-1、TCP... 

【文章来源】:热带林业. 2020,48(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海南油茶叶片解剖结构与耐热性比较


10个海南油茶无性系叶片下表皮气孔显微结构

油茶,海南,无性系,横切面


主脉维管束主要由机械组织、木质部、韧皮部构成。反映植物对环境中水分和营养条件的适应。各油茶品种的中脉结构如图2所示,且中脉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3)。中脉厚度从CMJL-6的478.84μm到CMWR-16的706.96μm,最厚中脉是最薄中脉的1.48倍,变异系数为10.35%。2.2 不同海南油茶耐热性综合评价

油茶,无性系,海南,聚类分析


对10个海南油茶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图4),14项指标距离为10的时候可分为4类:第1类包括8项指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组织结构疏松度、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第2类为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为第3类;主脉厚度和叶片厚度为第4类。2.2.2 不同油茶品种叶片耐热性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源激素处理接穗对海南油茶高接换冠的影响[J]. 张健,叶天文,陈雅,李艳民,王笃雄,罗健,袁德义.  经济林研究. 2020(02)
[2]中国板栗238份品种(系)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评价[J]. 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园艺学报. 2020(06)
[3]不同嫁接方式对海南省油茶高接换冠的影响[J]. 张健,袁德义,胡观兴,王笃雄,罗健,叶天文.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05)
[4]锥栗嫁接苗与实生苗叶片解剖特征及光合特性比较[J]. 李艳丽,熊欢,彭小博,邹锋,袁德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4)
[5]四川省不同天然种群珙桐叶片解剖结构与其耐热性的关系[J]. 张腾驹,陈小红,刘静,康喜坤.  植物研究. 2019(02)
[6]油茶柱头和花柱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特征[J]. 高超,杨瑞,郭其强,袁德义.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1)
[7]28个八仙花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植株耐旱性的关系[J]. 曾惠敏,赵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1)
[8]不同生境胡杨叶片解剖特征及其适应可塑性[J]. 钟悦鸣,董芳宇,王文娟,王健铭,李景文,吴波,贾晓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10)
[9]5个品系橡胶树叶片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分析[J]. 杨森,张晓飞,高新生,李维国.  热带生物学报. 2017(03)
[10]海南油茶5个无性系光合特性比较研究[J]. 袁军,袁德义,谭晓风,邹锋,肖诗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5)

硕士论文
[1]红树林植物叶片解剖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对叶肉导度、叶片导水率的影响[D]. 田尚青.广西大学 2016
[2]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育苗技术及耐热性研究[D]. 岳媛.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不同种质资源龙须草叶片光合特性及解剖结构比较研究[D]. 朱育锋.湖南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26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426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