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性食叶害虫椰子织蛾的单倍型多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6 22:32
【目的】分析危害棕榈科Palmae植物的一种重要入侵食叶害虫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单倍型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分布特点,揭示椰子织蛾入侵我国的虫源信息。【方法】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16个地理种群共计172个样本,比较椰子织蛾印度种群和入侵地(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种群的遗传关系。【结果】片段长度为625 bp的172条序列共鉴定出12个单倍型,包含15个变异位点,构成2个明显的单倍型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由11个单倍型(IN1~IN11)组成,均来自印度种群,单倍型IN1是6个印度种群的共享单倍型,IN2~IN11为独享单倍型;另一个分支为单倍型HAP,由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种群共享;HAP与11个来自印度的单倍型IN1~IN11均存在4个变异位点。【结论】入侵地区的椰子织蛾种群来自同一基因型或者具有相同的入侵源;椰子织蛾种群入侵后受环境选择压力,在新栖息地产生新的突变或杂交。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椰子织蛾12个COI单倍型网络进化关系图
序列对比显示COI单倍型包含15个变异位点(图2),其中,73%是碱基转换,27%是碱基颠换。11个来自印度的单倍体(IN1~IN11)与分布在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单倍体HAP存在4个变异位点,位点17的碱基为嘌呤转换,位点161、257和608的碱基为嘧啶转换。对入侵地区椰子织蛾种群基于等位基因频率的中性检验并结合错配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Tajima’s D值为-1.159 67(P>0.05),Fu’s Fs值为-3.515(P>0.05),二者均为负值,但分化值不显著。错配分布图(图3)显示,16个种群的所有单倍型的歧点先形成L形,而后出现单峰分布曲线,表明椰子织蛾在整体水平上并未出现快速扩张等历史事件。
对入侵地区椰子织蛾种群基于等位基因频率的中性检验并结合错配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Tajima’s D值为-1.159 67(P>0.05),Fu’s Fs值为-3.515(P>0.05),二者均为负值,但分化值不显著。错配分布图(图3)显示,16个种群的所有单倍型的歧点先形成L形,而后出现单峰分布曲线,表明椰子织蛾在整体水平上并未出现快速扩张等历史事件。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南发现椰子织蛾的重要天敌褐带卷蛾茧蜂[J]. 黄山春,李朝绪,阎伟,覃伟权,马子龙,刘丽. 生物安全学报. 2017(03)
[2]基于COⅠ基因片段的瓜实蝇遗传多样性分析[J]. 张亚楠,龚治,牛黎明,李磊,张方平,韩冬银,符悦冠.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5)
[3]热带两种入侵棕榈害虫耐寒性比较[J]. 唐真正,王谨,刘向蕊,李艺琼,吕宝乾,彭正强,于永浩,刘忞文. 植物检疫. 2016(02)
[4]椰子木蛾的产卵节律及其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J]. 金涛,李应梅,林玉英,金启安,温海波,彭正强,唐真正. 生物安全学报. 2016(01)
[5]苏云金芽胞杆菌的鉴定及对椰子织蛾的致死作用[J]. 孙晓东,阎伟,李朝绪,刘丽,覃伟权. 生物安全学报. 2016(01)
[6]入侵害虫椰子织蛾对海南椰子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J]. 阎伟,刘丽,李朝绪,吕宝乾,覃伟权,彭正强,李洪.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4)
[7]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飞行能力测定[J]. 刘向蕊,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李朝绪,阎伟,彭正强,冯雨艳,李晓飞. 热带作物学报. 2014(08)
[8]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室内毒力测定[J]. 刘向蕊,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阎伟,彭正强,冯雨艳,方旭元. 生物安全学报. 2014(01)
[9]椰子织蛾的形态特征识别[J]. 陆永跃,王敏. 环境昆虫学报. 2013(06)
[10]椰子织蛾传入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分析[J]. 阎伟,吕宝乾,李洪,李朝绪,刘丽,覃伟权,彭正强,骆有庆. 生物安全学报. 2013(03)
本文编号:3593545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椰子织蛾12个COI单倍型网络进化关系图
序列对比显示COI单倍型包含15个变异位点(图2),其中,73%是碱基转换,27%是碱基颠换。11个来自印度的单倍体(IN1~IN11)与分布在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单倍体HAP存在4个变异位点,位点17的碱基为嘌呤转换,位点161、257和608的碱基为嘧啶转换。对入侵地区椰子织蛾种群基于等位基因频率的中性检验并结合错配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Tajima’s D值为-1.159 67(P>0.05),Fu’s Fs值为-3.515(P>0.05),二者均为负值,但分化值不显著。错配分布图(图3)显示,16个种群的所有单倍型的歧点先形成L形,而后出现单峰分布曲线,表明椰子织蛾在整体水平上并未出现快速扩张等历史事件。
对入侵地区椰子织蛾种群基于等位基因频率的中性检验并结合错配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Tajima’s D值为-1.159 67(P>0.05),Fu’s Fs值为-3.515(P>0.05),二者均为负值,但分化值不显著。错配分布图(图3)显示,16个种群的所有单倍型的歧点先形成L形,而后出现单峰分布曲线,表明椰子织蛾在整体水平上并未出现快速扩张等历史事件。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南发现椰子织蛾的重要天敌褐带卷蛾茧蜂[J]. 黄山春,李朝绪,阎伟,覃伟权,马子龙,刘丽. 生物安全学报. 2017(03)
[2]基于COⅠ基因片段的瓜实蝇遗传多样性分析[J]. 张亚楠,龚治,牛黎明,李磊,张方平,韩冬银,符悦冠.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5)
[3]热带两种入侵棕榈害虫耐寒性比较[J]. 唐真正,王谨,刘向蕊,李艺琼,吕宝乾,彭正强,于永浩,刘忞文. 植物检疫. 2016(02)
[4]椰子木蛾的产卵节律及其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J]. 金涛,李应梅,林玉英,金启安,温海波,彭正强,唐真正. 生物安全学报. 2016(01)
[5]苏云金芽胞杆菌的鉴定及对椰子织蛾的致死作用[J]. 孙晓东,阎伟,李朝绪,刘丽,覃伟权. 生物安全学报. 2016(01)
[6]入侵害虫椰子织蛾对海南椰子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J]. 阎伟,刘丽,李朝绪,吕宝乾,覃伟权,彭正强,李洪.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4)
[7]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飞行能力测定[J]. 刘向蕊,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李朝绪,阎伟,彭正强,冯雨艳,李晓飞. 热带作物学报. 2014(08)
[8]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室内毒力测定[J]. 刘向蕊,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阎伟,彭正强,冯雨艳,方旭元. 生物安全学报. 2014(01)
[9]椰子织蛾的形态特征识别[J]. 陆永跃,王敏. 环境昆虫学报. 2013(06)
[10]椰子织蛾传入中国及其海南省的风险性分析[J]. 阎伟,吕宝乾,李洪,李朝绪,刘丽,覃伟权,彭正强,骆有庆. 生物安全学报. 2013(03)
本文编号:3593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59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