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超级苗选择及优化利用技术
发布时间:2022-12-08 08:10
为探索西北干旱荒漠区樟子松超级苗选择指标、标准及优化途径,通过对不同苗龄苗木生长量进行测定分析表明:同龄级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分化严重,苗高较地径差异显著,且幼树期苗高生长早晚期之间、与地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超级苗选择以苗高为指标,平均苗高加2倍标准差为标准,选择强度为3%~5%,苗龄为6~8 a。选择的超级苗早期平均增幅达到了27.76%。探索提出了及早利用、长期保存、多次复选、优中选优的优化利用技术策略,拓展提高了早期选择效果。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超级苗选择指标
3.1.1 苗木自然生长变异
3.1.2 苗高和地径生长相关分析
3.1.3 幼树期早晚期生长相关分析
3.2 超级苗选择标准与强度
3.3 超级苗早期生长增幅初测
3.4 超级苗优化利用策略
3.4.1 超级苗选择技术
3.4.1.1 确定初选群体
3.4.1.2 现场调查测算
3.4.1.3 确定选择标准
3.4.1.4 选定
3.4.1.5 掘苗定植
3.4.1.6 抚育管理
3.4.2 超级苗优化利用途径
3.4.2.1 用于母树林营建
3.4.2.2 作为种子园建园材料
3.4.2.3 发展无性系林业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云杉超级苗选择初探[J]. 祁生秀,蔡有柱,陈艳,阿春花. 山东林业科技. 2014(05)
[2]樟子松营养袋苗猝倒病的防治技术研究[J]. 贾艳梅,张继平,刘世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5)
[3]云南松超级苗选择初探[J]. 刘代亿,李根前,李莲芳,袁保和,赵敏冲,张跃敏. 福建林业科技. 2010(03)
[4]云南松优良家系及优良个体苗期选择研究[J]. 刘代亿,李根前,李莲芳,郑畹,赵敏冲,张跃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04)
[5]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樟子松生长状况调查分析[J]. 樊晓英,廖超英,谢燕,高宝山.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4)
[6]云南松壮苗培育与幼林生长相关性的研究[J]. 舒筱武,郑畹,李思广,尹晓兵,马永涛,张荣,刘丽,崔茂光,张伯良. 云南林业科技. 2000(04)
[7]桤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研究——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分析[J]. 王军辉,顾万春,李斌,郭文英,夏良放. 林业科学. 2000(03)
[8]云南松优良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的研究[J]. 郑畹,舒筱武,冯弦. 云南林业科技. 1998(03)
[9]日本落叶松家系早期选择技术[J]. 丁振芳,王景章,方海峰,王丽波,于景利,邹立亚,李长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03)
[10]油松生长力早期选择的研究[J]. 卢国美,李国锋,侯振中,张宏方,杜清平,贾留建,李建伟. 河南林业科技. 1994(02)
本文编号:371387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超级苗选择指标
3.1.1 苗木自然生长变异
3.1.2 苗高和地径生长相关分析
3.1.3 幼树期早晚期生长相关分析
3.2 超级苗选择标准与强度
3.3 超级苗早期生长增幅初测
3.4 超级苗优化利用策略
3.4.1 超级苗选择技术
3.4.1.1 确定初选群体
3.4.1.2 现场调查测算
3.4.1.3 确定选择标准
3.4.1.4 选定
3.4.1.5 掘苗定植
3.4.1.6 抚育管理
3.4.2 超级苗优化利用途径
3.4.2.1 用于母树林营建
3.4.2.2 作为种子园建园材料
3.4.2.3 发展无性系林业
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云杉超级苗选择初探[J]. 祁生秀,蔡有柱,陈艳,阿春花. 山东林业科技. 2014(05)
[2]樟子松营养袋苗猝倒病的防治技术研究[J]. 贾艳梅,张继平,刘世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5)
[3]云南松超级苗选择初探[J]. 刘代亿,李根前,李莲芳,袁保和,赵敏冲,张跃敏. 福建林业科技. 2010(03)
[4]云南松优良家系及优良个体苗期选择研究[J]. 刘代亿,李根前,李莲芳,郑畹,赵敏冲,张跃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04)
[5]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樟子松生长状况调查分析[J]. 樊晓英,廖超英,谢燕,高宝山.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4)
[6]云南松壮苗培育与幼林生长相关性的研究[J]. 舒筱武,郑畹,李思广,尹晓兵,马永涛,张荣,刘丽,崔茂光,张伯良. 云南林业科技. 2000(04)
[7]桤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研究——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分析[J]. 王军辉,顾万春,李斌,郭文英,夏良放. 林业科学. 2000(03)
[8]云南松优良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的研究[J]. 郑畹,舒筱武,冯弦. 云南林业科技. 1998(03)
[9]日本落叶松家系早期选择技术[J]. 丁振芳,王景章,方海峰,王丽波,于景利,邹立亚,李长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03)
[10]油松生长力早期选择的研究[J]. 卢国美,李国锋,侯振中,张宏方,杜清平,贾留建,李建伟. 河南林业科技. 1994(02)
本文编号:3713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fmb/371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