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表达来自Enterobacter cloacae ⅡT-BT08中EcHydA对于Klebsiella oxytoc
发布时间:2023-02-17 20:58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化石燃料消耗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氢气作为一种可再生、零污染和高效的清洁能源而受到大量的关注。在不同的制氢方式中,生物产氢由于生产成本最低、原料来源丰富和环境污染小的特点,从而成为能源行业制氢研究的热点。在生物制氢的发展中,氢酶是特别重要的一环,氢酶是一种含金属中心的氧化还原酶,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氢酶的特点是能够可逆地催化H2的氧化还原(2H++2e-→H2),因此在工业产氢以及生物氢能利用方面,氢酶都是氢能技术的核心关键研究方向之一。有研究表明了Enterobacter cloacae IIT-BT 08的[Fe-Fe]氢酶 EcHydA 蛋白的同源表达可以改善该菌株的发酵产氢,Klebsiella oxytoca HP1是一株具有高效产氢特性,生长迅速,以及是一种好氧产氢特性的菌株,在暗发酵产氢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将来源于E.cloacae IIT-BT 08的[Fe-Fe]氢酶基因EchydA转入K.oxytoca HP1,以进一步增强K.oxytoca HP1菌株的发酵产氢量。本研究全基因合成了来源于E.cloacae IIT-BT08的...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生物制氢
1.2 生物产氢分类
1.2.1 光解水制氢
1.2.2 光合细菌产氢
1.2.3 暗发酵产氢
1.2.4 光-暗联合发酵产氢
1.3 生物制氢面临的挑战
1.4 氢酶
1.4.1 氢酶的种类
1.4.1.1 [Ni-Fe]氢酶
1.4.1.2 [Fe-Fe]氢酶
1.4.1.3 [Fe]氢酶
1.5 Klebsiella oxytoca HP1产氢概况
1.6 新型[Fe-Fe]氢酶概况
1.7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2 实验材料
2.1 菌株和质粒
2.2 克隆引物
2.3 培养基
2.4 K.oxytoca HP1菌种的保种与感受态制备
2.4.1 K.oxytoca HP1菌种的保种
2.4.2 K.oxytoca HP1菌种的感受态制备
2.5 试验药品与试剂
2.6 试验仪器
3 试验方法
3.1 蛋白结构分析
3.2 重组菌株的构建
3.2.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转化
3.2.2 双酶切验证
3.3 氢酶蛋白的诱导表达与检测
3.3.1 氢酶蛋白的诱导表达
3.3.2 SDS-PAGE检测
3.3.3 Western Blot检测
3.4 产氢能力的分析
3.5 氢酶活性分析-
3.6 RT-qPCR分析
3.7 代谢物分析
3.8 添加[Fe-S] cluster的hydA的相关分析
3.8.1 [Fe-S]-hydA重组菌的构建
3.8.2 [Fe-S]-hydA-pGEX-4T-1重组质粒转化
3.8.3 双酶切验证
3.8.4 [Fe-S]-蛋白的诱导表达与检测
3.8.5 [Fe-S]-HydA重组菌株产氢相关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EchydA基因与蛋白结构分析
4.2 氢酶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4.3 菌种鉴定
4.4 诱导重组蛋白的异源表达与Western Blot检测
4.5 体内产氢能力的分析
4.6 不同底物下重组菌的产氢分析
4.7 氢酶活性分析
4.8 氢酶转录水平的表达分析
4.9 产氢相关代谢物特征分析
4.10 [Fe-S] -HydA的产氢分析
5 讨论
5.1 EchydA基因的分析
5.2 EcHydA氢酶蛋白的异源表达对产氢的影响
5.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4 副产物水平分析
5.5 [Fe-S] cluster的添加后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44573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生物制氢
1.2 生物产氢分类
1.2.1 光解水制氢
1.2.2 光合细菌产氢
1.2.3 暗发酵产氢
1.2.4 光-暗联合发酵产氢
1.3 生物制氢面临的挑战
1.4 氢酶
1.4.1 氢酶的种类
1.4.1.1 [Ni-Fe]氢酶
1.4.1.2 [Fe-Fe]氢酶
1.4.1.3 [Fe]氢酶
1.5 Klebsiella oxytoca HP1产氢概况
1.6 新型[Fe-Fe]氢酶概况
1.7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2 实验材料
2.1 菌株和质粒
2.2 克隆引物
2.3 培养基
2.4 K.oxytoca HP1菌种的保种与感受态制备
2.4.1 K.oxytoca HP1菌种的保种
2.4.2 K.oxytoca HP1菌种的感受态制备
2.5 试验药品与试剂
2.6 试验仪器
3 试验方法
3.1 蛋白结构分析
3.2 重组菌株的构建
3.2.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转化
3.2.2 双酶切验证
3.3 氢酶蛋白的诱导表达与检测
3.3.1 氢酶蛋白的诱导表达
3.3.2 SDS-PAGE检测
3.3.3 Western Blot检测
3.4 产氢能力的分析
3.5 氢酶活性分析-
3.6 RT-qPCR分析
3.7 代谢物分析
3.8 添加[Fe-S] cluster的hydA的相关分析
3.8.1 [Fe-S]-hydA重组菌的构建
3.8.2 [Fe-S]-hydA-pGEX-4T-1重组质粒转化
3.8.3 双酶切验证
3.8.4 [Fe-S]-蛋白的诱导表达与检测
3.8.5 [Fe-S]-HydA重组菌株产氢相关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EchydA基因与蛋白结构分析
4.2 氢酶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4.3 菌种鉴定
4.4 诱导重组蛋白的异源表达与Western Blot检测
4.5 体内产氢能力的分析
4.6 不同底物下重组菌的产氢分析
4.7 氢酶活性分析
4.8 氢酶转录水平的表达分析
4.9 产氢相关代谢物特征分析
4.10 [Fe-S] -HydA的产氢分析
5 讨论
5.1 EchydA基因的分析
5.2 EcHydA氢酶蛋白的异源表达对产氢的影响
5.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4 副产物水平分析
5.5 [Fe-S] cluster的添加后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44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37445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