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二次污染”控制与末端净化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21:27
针对市政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问题,本论文开展了采样调研、试验研究和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旨在研究开发饮用水的末端净化技术,达到提升用户龙头水质和保障供水安全的效果。以东南沿海某市中心城区为例,从水源水厂、输配管网、供水设施和末端净化等几方面,探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的现状。选取2组共15个典型社区,开展用户水质抽样检测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从水厂、经管网、到社区,自来水的浊度、总铁等4项指标的合格率逐步降低,社区龙头水质问题在每天清晨和老旧社区相对突出;问题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主要与管道腐蚀和水流扰动等因素有关。为控制供水管网“二次污染”、改善社区用户龙头水质和提升供水服务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用三氯化铁(FeCl3)、腐殖酸(HA)和牛血清蛋白(BSA)配制试验用水,模拟含有高浓度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二次污染”城市供水,采用PVDF超滤膜进行过滤净化试验。结果表明,Fe(Ⅲ)与HA、Fe(Ⅲ)与BSA共存体系在超滤膜上存在协同去除作用。颗粒粒径分布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两类污染之间存在协同去除作用,其机理在...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2 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饮用水健康与安全问题
2.2 “二次污染”的成因与特征
2.3 常见饮用水末端水质净化技术
2.4 末端供水设施的水质控制和管理
2.5 研究计划
3 典型社区用户龙头水质现状调查
3.1 引言
3.2 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现状
3.2.1 保障出厂水质优良
3.2.2 加强管网运行维护
3.2.3 改造末端供水设施
3.2.4 安装家用净化设备
3.3 供水水质调查与分析
3.3.1 取样与分析方法
3.3.2 水质调查结果
3.3.3 水质总体评价
3.4 问题与对策
3.4.1 加大投入,改造老旧管道
3.4.2 加强管理,减少管网扰动
3.4.3 技术研发,构筑第三防线
3.4.4 智慧水务,提升运维质量
3.5 小结
4 典型二次污染物在超滤膜上的协同去除机理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水样
4.2.2 试验方法
4.2.3 检测方法
4.3 结果
4.3.1 两类污染物净化效果
4.3.2 膜通量衰减及其恢复
4.3.3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4.3.4 颗粒物与粒径分析
4.4 讨论
4.4.1 协同去除作用
4.4.2 膜污染特性分析
4.4.3 相关性分析
4.5 小结
5 供水末端净化试验及其数学模型
5.1 引言
5.2 试验装置与方法
5.2.1 净化工艺
5.2.2 试验装置
5.2.3 试验方法
5.2.4 分析与测试
5.3 静态沉淀试验
5.3.1 不同浓度污染物的影响
5.3.2 不同静置时间的影响
5.3.3 平均颗粒粒径变化
5.4 动态旁流过滤试验
5.4.1 原水水质
5.4.2 浊度和色度的变化
5.4.3 UV254和UV278变化
5.4.4 跨膜压差的变化
5.5 清水池出水水质与时间的数学模型
5.5.1 完全混合反应器的物料平衡
5.5.2 突发性污染下的完全混合反应
5.5.3 持续性污染下的完全混合反应
5.6 小结
6 城市供水“二次污染”末端控制方案设计
6.1 引言
6.2 末端净化工艺中的过滤方式
6.2.1 全量过滤系统
6.2.2 分质供水系统
6.2.3 旁流过滤系统
6.2.4 结合不同功能的深度净化供水系统
6.3 末端净化工艺中水箱内部结构改进
6.3.1 单一强化沉淀功能的二次供水水箱
6.3.2 旁流过滤和强化沉淀功能的二次供水水箱
6.4 工程设计实例
6.4.1 系统设备选型
6.4.2 技术经济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1767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2 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饮用水健康与安全问题
2.2 “二次污染”的成因与特征
2.3 常见饮用水末端水质净化技术
2.4 末端供水设施的水质控制和管理
2.5 研究计划
3 典型社区用户龙头水质现状调查
3.1 引言
3.2 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现状
3.2.1 保障出厂水质优良
3.2.2 加强管网运行维护
3.2.3 改造末端供水设施
3.2.4 安装家用净化设备
3.3 供水水质调查与分析
3.3.1 取样与分析方法
3.3.2 水质调查结果
3.3.3 水质总体评价
3.4 问题与对策
3.4.1 加大投入,改造老旧管道
3.4.2 加强管理,减少管网扰动
3.4.3 技术研发,构筑第三防线
3.4.4 智慧水务,提升运维质量
3.5 小结
4 典型二次污染物在超滤膜上的协同去除机理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水样
4.2.2 试验方法
4.2.3 检测方法
4.3 结果
4.3.1 两类污染物净化效果
4.3.2 膜通量衰减及其恢复
4.3.3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4.3.4 颗粒物与粒径分析
4.4 讨论
4.4.1 协同去除作用
4.4.2 膜污染特性分析
4.4.3 相关性分析
4.5 小结
5 供水末端净化试验及其数学模型
5.1 引言
5.2 试验装置与方法
5.2.1 净化工艺
5.2.2 试验装置
5.2.3 试验方法
5.2.4 分析与测试
5.3 静态沉淀试验
5.3.1 不同浓度污染物的影响
5.3.2 不同静置时间的影响
5.3.3 平均颗粒粒径变化
5.4 动态旁流过滤试验
5.4.1 原水水质
5.4.2 浊度和色度的变化
5.4.3 UV254和UV278变化
5.4.4 跨膜压差的变化
5.5 清水池出水水质与时间的数学模型
5.5.1 完全混合反应器的物料平衡
5.5.2 突发性污染下的完全混合反应
5.5.3 持续性污染下的完全混合反应
5.6 小结
6 城市供水“二次污染”末端控制方案设计
6.1 引言
6.2 末端净化工艺中的过滤方式
6.2.1 全量过滤系统
6.2.2 分质供水系统
6.2.3 旁流过滤系统
6.2.4 结合不同功能的深度净化供水系统
6.3 末端净化工艺中水箱内部结构改进
6.3.1 单一强化沉淀功能的二次供水水箱
6.3.2 旁流过滤和强化沉淀功能的二次供水水箱
6.4 工程设计实例
6.4.1 系统设备选型
6.4.2 技术经济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1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37717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