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镁钛联合电解深度处理猪场废水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7 05:59
针对牺牲镁阳极电解废水过程中pH上升控制难和废水中氨氮不能完全去除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牺牲镁阳极电解与钛阳极电解组合的新工艺方法。围绕镁阳极电解去除氮磷和钛阳极除氨氮和降低pH,研究了钛阳极在电解过程中的pH变化规律、氨氮去除规律和去除路径,并对钛阳极去除含氮废水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探讨了牺牲镁阳极与钛阳极电解组合对废水氮磷去除的效果,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进行了镁钛联合电解中试试验,考察实际运行效果及沉淀物中磷酸铵镁纯度,并对运行成本进行了估算和比较。论文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在钛阳极电解实验部分,试验最优的电流密度及Cl-浓度分别为21.8 m A/cm2和1200 mg/L。在最优条件下,模拟废水的氨氮去除率为98%以上,COD去除率达60%以上,电流效率55%以上。钛阳极电解废水可以实现pH快速下降(下降速率为1.86/h),为牺牲镁阳极与钛阳极电解组合工艺提供了实验基础。电解过程中,废水中氨氮浓度、余氯浓度(其浓度包括氯分子、次氯酸、次氯酸根)和pH三者的变化规律之间有紧密联系。钛阳极电解氨氮废水,氨氮接近最低浓度的时间点与...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牺牲镁阳极电解处理氮磷废水
1.2.1 磷酸铵镁沉淀法与电解法联用处理氮磷废水的基本原理
1.2.2 牺牲镁阳极电解废水形成磷酸铵镁沉淀的影响因素
1.2.3 牺牲镁阳极电解法用于处理氮磷废水存在的问题
1.3 惰性电极电解处理废水去除氨氮
1.3.1 惰性电极电解氧化法去除氨氮的基本原理
1.3.2 电化学氧化法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
1.3.3 氯介导电化学氧化氨氮机理研究
1.4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钛阳极电解处理废水氨氮及p H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装置
2.1.2 试验设计
2.1.3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模拟废水电解单因素试验
2.2.2 氯介导的氨氮间接氧化过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牺牲镁阳极与钛阳极联合电解废水去除氮磷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装置
3.1.2 试验设计
3.1.3 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废水氮磷摩尔比的影响
3.2.2 不同废水COD初始浓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牺牲镁阳极与钛阳极联合电解处理猪场废水中试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猪场废水及中试装置
4.1.2 试验设计
4.1.3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镁钛联合电解猪场废水(经PAC处理)运行效果研究
4.2.2 镁钛联合电解猪场废水(未经PAC处理)连续运行效果
4.2.3 中试装置运行成本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主要成果
本文编号:3792713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牺牲镁阳极电解处理氮磷废水
1.2.1 磷酸铵镁沉淀法与电解法联用处理氮磷废水的基本原理
1.2.2 牺牲镁阳极电解废水形成磷酸铵镁沉淀的影响因素
1.2.3 牺牲镁阳极电解法用于处理氮磷废水存在的问题
1.3 惰性电极电解处理废水去除氨氮
1.3.1 惰性电极电解氧化法去除氨氮的基本原理
1.3.2 电化学氧化法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
1.3.3 氯介导电化学氧化氨氮机理研究
1.4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钛阳极电解处理废水氨氮及p H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装置
2.1.2 试验设计
2.1.3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模拟废水电解单因素试验
2.2.2 氯介导的氨氮间接氧化过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牺牲镁阳极与钛阳极联合电解废水去除氮磷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装置
3.1.2 试验设计
3.1.3 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废水氮磷摩尔比的影响
3.2.2 不同废水COD初始浓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牺牲镁阳极与钛阳极联合电解处理猪场废水中试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猪场废水及中试装置
4.1.2 试验设计
4.1.3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镁钛联合电解猪场废水(经PAC处理)运行效果研究
4.2.2 镁钛联合电解猪场废水(未经PAC处理)连续运行效果
4.2.3 中试装置运行成本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主要成果
本文编号:3792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37927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