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沿岸包气带土壤N的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18 23:28
氮污染已经成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国内外地表水及地下水中都普遍存在着氮污染的问题,对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据调查,海河上游大沙河焦作段的氮污染沿着大沙河呈带状分布,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对临近新河源头灵泉湖及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附近的大沙河段展开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布点采样、长期观测、室内试验等方式,对大沙河包气带剖面上氮素的含量及形态进行研究,分析氮素在沿河包气带剖面上垂向和水平方向上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转化机理。通过对包气带土壤剖面上的土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包气带土壤浸提液中氮素以氨氮、硝态氮为主,二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81mg/kg,4.938mg/kg,亚硝态氮的含量最少。在氮的不同形态中,硝态氮的变异系数较于氨氮普遍较大。在同一剖面中,不同形态的氮素垂向分布规律各不相同:氨氮的含量在垂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具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硝态氮的含量则在包气带表层以及接近潜水面的含量较低,中间含量较高;亚硝态氮在垂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氮素在包气带横向空间的分布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包气带中氨氮含量随着与河道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硝态氮在包气带中...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氮循环研究
1.2.2 氮在包气带中转化过程及研究现状
1.2.3 氮在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象水文
2.3 地质与水文地质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
2.3.3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的划分
2.3.4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2.3.5 研究区氮污染特征
3 试验研究
3.1 野外采样和观测
3.2 室内试验
3.2.1 样品前处理
3.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沿河包气带中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4.1 包气带垂向空间氮的分布规律
4.1.1 包气带垂向空间氨氮的分布规律
4.1.2 包气带垂向空间硝态氮的分布规律
4.1.3 包气带垂向空间亚硝态氮的分布规律
4.2 包气带横向空间氮的分布规律
4.2.1 不同深度包气带中氨氮的横向分布规律
4.2.2 不同深度包气带中硝态氮的横向分布规律
4.2.3 不同深度包气带中亚硝态氮氮的横向分布规律
4.3 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氮素的分布
4.4 本章小结
5 包气带中影响氮素分布的因素分析
5.1 氮素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5.1.1 氮素与理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1.2 氮与理化参数之间的主成分分析
5.2 研究区包气带环境影对氮素分布的影响分析
5.2.1 含水量与p H值对氮素分布的影响
5.2.2 氧化还原环境对氮素分布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819209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氮循环研究
1.2.2 氮在包气带中转化过程及研究现状
1.2.3 氮在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象水文
2.3 地质与水文地质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
2.3.3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的划分
2.3.4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2.3.5 研究区氮污染特征
3 试验研究
3.1 野外采样和观测
3.2 室内试验
3.2.1 样品前处理
3.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沿河包气带中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4.1 包气带垂向空间氮的分布规律
4.1.1 包气带垂向空间氨氮的分布规律
4.1.2 包气带垂向空间硝态氮的分布规律
4.1.3 包气带垂向空间亚硝态氮的分布规律
4.2 包气带横向空间氮的分布规律
4.2.1 不同深度包气带中氨氮的横向分布规律
4.2.2 不同深度包气带中硝态氮的横向分布规律
4.2.3 不同深度包气带中亚硝态氮氮的横向分布规律
4.3 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氮素的分布
4.4 本章小结
5 包气带中影响氮素分布的因素分析
5.1 氮素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5.1.1 氮素与理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1.2 氮与理化参数之间的主成分分析
5.2 研究区包气带环境影对氮素分布的影响分析
5.2.1 含水量与p H值对氮素分布的影响
5.2.2 氧化还原环境对氮素分布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819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192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