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资源利用论文 >

低曝气条件下丝状菌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与特征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4 20:27
  作为一种21世纪极具前景的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好氧颗粒污泥法是近二十年来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生物致密和沉降性能优越等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应系统单位容积污水去除效率。但是,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启动时间较长、颗粒污泥容易解体和曝气阶段能耗较高等实际问题。因此,本课题采用改良SBR工艺,尝试通过单个周期内多次进水和不同曝气量下驯化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主要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启动及其稳定性,重点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运行60天后,在低曝气量(Q=0.36m3/h)条件下,系统内出现大量白色丝状包裹黑色内核的好氧颗粒污泥。在反应柱运行稳定阶段(61-250天),有机物、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分别为93-95%、45-55%和75-90%。与对照组高曝气量(Q=2.88m3/h)条件下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相比,有机物、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分别为93-95%、85-85%和75-90%。因此,可以发现在有机物和磷去除效果接近的前提下,丝...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进展
        1.1.1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历程
        1.1.2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1.1.3 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
        1.1.4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因素
        1.1.5 好氧颗粒污泥应用
    1.2 丝状菌
        1.2.1 丝状菌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研究进展
        1.2.2 丝状菌种类
        1.2.3 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创新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及分析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2.2.1 常规分析项目
        2.2.2 OUR试验方法
        2.2.3 颗粒污泥扫面电镜样品的制备
        2.2.4 颗粒污泥BET比表面积测试预处理
        2.2.5 颗粒污泥密度测定
        2.2.6 生物多样性测定
        2.2.7 磺胺甲恶唑检测方法
3 溶解氧调控下颗粒污泥形成
    3.1 污泥接种及SBR运行
    3.2 丝状菌颗粒污泥系统的长期运行
        3.2.1 COD去除效果
        3.2.2 氨氮去除效果
        3.2.3 磷酸根去除效果
        3.2.4 污泥浓度变化
        3.2.5 磺胺甲恶唑去除效果
    3.3 本章小结
4 单个周期污染物反应动力学
    4.1 第一阶段污染物降解动力学
    4.2 第二阶段污染物降解动力学
    4.3 第三阶段污染物降解动力学
    4.4 单个周期内溶解氧、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
5 丝状菌颗粒污泥表征
    5.1 颗粒污泥形态
    5.2 单个周期初始阶段最大比耗氧速率
    5.3 颗粒污泥比表面积
    5.4 丝状菌颗粒污泥密度
    5.5 颗粒污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38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38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