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BCO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程示范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4 10:13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这些年来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日益增多,已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同时严重妨碍了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生物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诸多技术优势,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不规律,水质水量地区差异性大等特点,加之受到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宜直接套用城镇污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运行管理模式,当前亟需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SBR-BCO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在处理低碳源农村生活污水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前期实验室研究及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SBR-BCO反硝化除磷工艺工程示范,考察该工艺扩大处理规模后的脱氮除磷效能,并对前期构建的工艺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采用日处理规模为20m3/d的SBR-BCO反硝化除磷装备,设置SBR厌氧段3h、缺氧段3.5h、后曝气段2h、BCO水力停留时间为4.6h。以实际农村生活污水为处理原水,考察SBR-BCO反硝化除磷工艺在工程化运行条件下,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氨氮、TN、TP均实现...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2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2.1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2.2 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
2.3 生物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中脱氮除磷中的应用
3 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3.1 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3.2 反硝化除磷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应用前景分析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SBR-BCO反硝化除磷工艺简介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SBR-BCO工程示范设备以及运行方式
2.1.2 试验场地水质
2.1.3 主要实验设备以及工程仪器设备装置
2.2 检测与分析方法
2.2.1 水质分析方法
2.2.2 PHB检测方法
2.2.3 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序批示SBR-BCO反硝化脱氮除磷装置启动
3.2 工艺运行结果分析
3.2.1 COD去除效果及沿程变化
3.2.2 氮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沿程变化
3.2.3 TP去除效果及沿程变化
3.3 SBR-BCO工艺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分析
3.3.1 SBR-BCO工艺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3.3.2 SBR-BCO工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3.4 SBR-BCO基于工程规模的全流程数学模型验证
3.4.1 SBR-BCO反硝化除磷工艺数学模型概述
3.4.2 模型参数
3.4.3 SBR-BCO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全流程数学模型验证结果
3.5 系统连续运行技术经济分析
4 讨论
5 主要总结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74308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2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2.1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2.2 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
2.3 生物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中脱氮除磷中的应用
3 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3.1 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3.2 反硝化除磷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应用前景分析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SBR-BCO反硝化除磷工艺简介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SBR-BCO工程示范设备以及运行方式
2.1.2 试验场地水质
2.1.3 主要实验设备以及工程仪器设备装置
2.2 检测与分析方法
2.2.1 水质分析方法
2.2.2 PHB检测方法
2.2.3 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序批示SBR-BCO反硝化脱氮除磷装置启动
3.2 工艺运行结果分析
3.2.1 COD去除效果及沿程变化
3.2.2 氮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沿程变化
3.2.3 TP去除效果及沿程变化
3.3 SBR-BCO工艺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分析
3.3.1 SBR-BCO工艺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3.3.2 SBR-BCO工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3.4 SBR-BCO基于工程规模的全流程数学模型验证
3.4.1 SBR-BCO反硝化除磷工艺数学模型概述
3.4.2 模型参数
3.4.3 SBR-BCO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全流程数学模型验证结果
3.5 系统连续运行技术经济分析
4 讨论
5 主要总结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74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743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