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7 00:28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是指在环境正义论及生态智慧论的理论基础指导下,世代居住于自然保护地内的“原住民”拥有着享有自然保护地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以及利用所居住环境生存、发展的权利。而在自然保护地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自然资源整合,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完整性。这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性措施会对自然保护地“原住民”的权益造成一定的侵害,比如土地、林地的征收,迁出原居住地等,从而形成自然保护地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因此,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厘清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原住民”权益的核心矛盾及其在实践中所反映的问题。在对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地相关立法检视以及总结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后可以发现,在立法层面上,我国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法律保障不完善,表现为“原住民”权益规定过散,缺乏综合性立法;同时规范层面主要以政策性调控为主,缺乏稳定性。而在实践当中,缺乏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措施以及对“原住民”移民后续生存发展配套措施不明确,导致“原住民”惠益分享制度不完善。在实行的生态补偿制度方面同样存在补偿主体不明确、补偿资源来源单一、补偿标准不确定等弊端。因此,有必要吸取...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基础理论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概述
一、自然保护地概念及分类
二、设立自然保护地的正当性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概述
一、“原住民”概念辨析
二、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正当性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建设与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可能冲突
第二章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现状检视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
一、显性条款
二、隐性条款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实践考察
一、钱江源国家公园简况
二、钱江源国家公园“原住民”权益保护措施
三、国家层面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措施
四、我国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措施之评价
第三章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中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法律保障不完善
一、“原住民”权益规定过散,缺乏综合性立法
二、政策性调控为主,缺乏稳定性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惠益分享措施不完善
一、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惠益分享内涵
二、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惠益分享程度不高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
一、“原住民”受偿主体地位不明显
二、“原住民”生态补偿客体范围受限,补偿方式单一
三、自然保护地“原住民”生态补偿标准不确定
第四章 域外国家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及借鉴
第一节 美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
一、法律保障体系
二、资金来源
第二节 加拿大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
一、法律保障体系
二、社区管理
三、资金来源
第三节 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
一、法律保障体系
二、社区管理
第四节 国外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合理的社区管理模式
三、充足的资金来源
第五章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制度出路
第一节 构建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
一、制定专门自然保护地立法
二、探索框架立法,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
第二节 完善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惠益分享制度
一、探索社区共管模式
二、完善生态移民制度
第三节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一、完善自然保护地“原住民”作为受偿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
二、探索市场化补偿模式,扩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三、建立生态补偿中专家评估与公众参与的对话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20858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基础理论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概述
一、自然保护地概念及分类
二、设立自然保护地的正当性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概述
一、“原住民”概念辨析
二、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正当性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建设与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可能冲突
第二章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现状检视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
一、显性条款
二、隐性条款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实践考察
一、钱江源国家公园简况
二、钱江源国家公园“原住民”权益保护措施
三、国家层面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措施
四、我国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措施之评价
第三章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中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法律保障不完善
一、“原住民”权益规定过散,缺乏综合性立法
二、政策性调控为主,缺乏稳定性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惠益分享措施不完善
一、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惠益分享内涵
二、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惠益分享程度不高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
一、“原住民”受偿主体地位不明显
二、“原住民”生态补偿客体范围受限,补偿方式单一
三、自然保护地“原住民”生态补偿标准不确定
第四章 域外国家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及借鉴
第一节 美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
一、法律保障体系
二、资金来源
第二节 加拿大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
一、法律保障体系
二、社区管理
三、资金来源
第三节 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
一、法律保障体系
二、社区管理
第四节 国外自然保护地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合理的社区管理模式
三、充足的资金来源
第五章 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权益保护的制度出路
第一节 构建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
一、制定专门自然保护地立法
二、探索框架立法,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
第二节 完善自然保护地“原住民”惠益分享制度
一、探索社区共管模式
二、完善生态移民制度
第三节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一、完善自然保护地“原住民”作为受偿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
二、探索市场化补偿模式,扩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三、建立生态补偿中专家评估与公众参与的对话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20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40208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