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06 16:18
毋庸置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工业化时代更加凸显,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者虽然从多个角度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但鲜有从自然观的视角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这不可避免地就涉及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与自然发生关系是人类想要存活下去的必然条件,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最重要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首先要阐明并始终贯穿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本文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进行系统解读,力图理清一条清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逻辑路线,整理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核心论述内容。首先,本文以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后果和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为背景,阐述了论文题目的缘由和研究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者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内容,发现了对其自然观研究的不足,以突出本文的创新之处;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综述
1.3.2 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问题
2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青年黑给格尔派批判及自然的现实历史维度的生成
2.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的现实维度的生成
2.1.1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施蒂纳自然观的批判
2.1.2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鲍威尔自然观的批判
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的历史维度的生成
2.2.1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
2.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的现实历史维度的生成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观的核心内容
3.1 人化自然
3.1.1 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
3.1.2 自然是人的本质存在
3.1.3 人化自然是人、自然和历史的有机统一
3.1.4 人与自然是生态统一体
3.2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3.2.1 劳动——人与自然现实活动的必要中介
3.2.2 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异化产生的根源
3.3 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扬弃
3.3.1 《1844 奶奶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性存在
3.3.2 《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然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
3.4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理论意义
3.4.1 有利于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3.4.2 为各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4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4.1 理论要求
4.1.1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4.1.2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4.2 价值取向要求
4.2.1 坚守以人为本的生态出发点和落脚点
4.2.2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建设
4.3 实践原则
4.3.1 遵循社会基本矛盾方法论
4.3.2 坚持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5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本文编号:4030570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综述
1.3.2 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问题
2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青年黑给格尔派批判及自然的现实历史维度的生成
2.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的现实维度的生成
2.1.1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施蒂纳自然观的批判
2.1.2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鲍威尔自然观的批判
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的历史维度的生成
2.2.1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
2.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的现实历史维度的生成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观的核心内容
3.1 人化自然
3.1.1 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
3.1.2 自然是人的本质存在
3.1.3 人化自然是人、自然和历史的有机统一
3.1.4 人与自然是生态统一体
3.2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3.2.1 劳动——人与自然现实活动的必要中介
3.2.2 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异化产生的根源
3.3 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扬弃
3.3.1 《1844 奶奶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性存在
3.3.2 《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然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
3.4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理论意义
3.4.1 有利于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3.4.2 为各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4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4.1 理论要求
4.1.1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4.1.2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4.2 价值取向要求
4.2.1 坚守以人为本的生态出发点和落脚点
4.2.2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建设
4.3 实践原则
4.3.1 遵循社会基本矛盾方法论
4.3.2 坚持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5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本文编号:4030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40305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