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论文投稿 >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发布时间:2016-08-31 18:14

  本文关键词:原始的农耕生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学科:历史

教学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学习目标】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基础知识精讲】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原始社会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会有很多不便之处,比如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徙等等。因此,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况的关键。

从“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看一下上面的图,我们比较一下,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在形状和用途上有什么不同呢?

从形状上看,打制石器比较粗糙,磨制石器精细尖锐。从用途上看,打制石器主要用于采集、渔猎生活,磨制石器主要用于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是用骨耜翻土耕地,种植水稻。

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稻秆出土时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

据专家们考证,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有亚洲稻和非洲稻两种,亚洲栽培的稻比非洲稻早得多,而在亚洲,河姆渡的古稻种植又比在印度一个遗址发现过的古稻种植还要早几百年。这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的食物来源有了可靠的保证后,就要求生活能够相对的安定。于是,他们开始造房子、挖水井,过定居生活。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杆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在木结构建筑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创造。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和住所,他们的生活就相对安定了。有时候打来的猎物吃不完,人们不再把它杀掉而留下来饲养,于是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看上图,这个陶器外形比较简单,但表面上却绘有一只形态逼真的猪,假如你是考古学者,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这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当时河姆渡人已饲养家猪。

农耕出现以后,粮食成了主食,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比如说,煮饭需要罐子,吃饭需要碗等,在生活过程中,人们偶然发现,泥土经过一定温度的烧烤之后,能够变成坚硬的东西,这些东西拿来装东西不会漏,于是,陶器出现了。

想一想: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作为耳饰的玉器以及几十件骨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分析: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所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作出的特有贡献;进而激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答案:耳饰的玉器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知道打扮自己,想使自己更美一些。骨哨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中已有了原始音乐。

动脑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分析:运用对比与比较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答案: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杆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在河姆渡人之后,一千多年过去了,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又生活着一群原始人类,我们把他们称为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相比,他们的农耕生活又是一幅什么样的景况呢?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目前,世界农学界几乎都认为,粟的种植,是中国人的首创。我国和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粟,出土于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年代为七千三百年左右。此后,西安半坡原始居民,也大量种植粟,半坡遗址发现了窖藏和罐藏的粟。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

由右图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有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打猎捕鱼。你想像一下,当时半坡居民都能吃到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想像,与河姆渡人相比当时他们的食物品种要丰富得多: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还有蔬菜。我国还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呢。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半地穴式房屋是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土木合筑的建筑。这主要是因为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又比较寒冷,这种房子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从河姆渡与半坡居民所建筑的房屋看,造成房子样式差异的主要建造原因怎么样?你能从中获得什么认识?

建造这种房屋显然与原始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自然环境的不同,就会导致生活方式的不同,南方水足湿热,适合种水稻,住杆栏式房子;北方干旱寒冷,适合种粟等旱地作物,适合住半地穴式的房子。所以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到了半坡原始居民的时候,他们制作的陶器不再像河姆渡人那样仅有一个外形,而是有了装饰,上面画有人面、鱼形等黑色和褐色的花纹,所以称为彩陶。

半坡还出土了纺轮,说明那时的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想一想: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分析:根据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联系我们今天的生活现象,发挥你的想像,回答此题很容易。试一试!

答案: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时,农耕生活有了更大的发展。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黑陶乌黑发亮;白陶胎薄质硬,色泽明丽。

思考: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你怎样看这一现象?

第一,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第二,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贫富分化特别明显。由此我们看到,一个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原始社会将要被一个多数人劳动、少数人占有劳动果实、存在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所取代了。

想一想:远古居民吃的食物是如何演变的?

提示:按照时序去想,如采摘树叶、猎物、粟、稻等。还有什么?你再想想。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学习方法指导】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原始居民

时间

地区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半坡原始居民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大汶口原始居民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工具的进步,带动了原始农耕的发展,而原始农耕的发展,又带动了原始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原始的艺术也开始萌芽了。生产与生活、艺术总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历史文物、遗物、示意图的观察、分析,应注意:第一,注意图题中标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第二,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第三,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等,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比较是对事物认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比较常常在有共性的事物间进行,以求达到深刻认识事物的目的。如半坡人与河姆渡人就有很强的可比性。它们都是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都有灿烂辉煌的彩陶文化,都对原始农业文明的出现起了推动作用,但它们毕竟所处自然环境不同,因而各有自己的特色。半坡人培育了耐旱的农作物粟,河姆渡人培育了水田植物水稻;半坡人的定居生活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而河姆渡人则建造干栏式房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以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发现事物的特征,以了解其鲜明的个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取得进步。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拓展训练】

迁移

议一议: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由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联系“北京人”“山顶洞人”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读一读:阅读下列材料:

“神农时,民方食谷。”

请回答: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想一想:原始人类的这些陶器各有什么用途?陶器的广泛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提示:议一议:分析:“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环境险恶,工具简陋,他们只有几十个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来维持生存,只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活下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说明这时人们的地位已不同以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们有了贫富贵贱的差别。贫富分化必然会导致剥削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

答案: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而大汶口晚期人们有了贫富贵贱的差别,多数人劳动,少数人享有劳动果实,出现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填一填: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想一想:可自由发挥。

影响: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供了方便等。

发散

母系氏族与原始农业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个神农氏勇尝百草的故事。在上古时期,人们并不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植物是有毒的。神农氏冒着生命危险,决心要尝遍身边所有的植物,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有几次差点死掉,一昏迷就是好多天,可是他终于发现了哪些植物对人有益,哪些植物是有毒的。后来,人们把神农氏尊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要了解中国农业的起源,我们就不得不从母系氏族社会讲起。我国的农业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萌芽、发展的。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后,渐渐进入到新石器时代。这时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锋利得多,因而大大便利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妇女在长期采集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种子在一定的土地、水分、季节条件下可以发芽、开花、结果,于是,她们有意、无意地在住地附近撒些剩余的种子,以待生长,开始了最简单、最原始的农业。以后,就逐步扩大,他们用火烧掉森林,用石斧砍掉树枝,开始农耕生活,这就是所谓刀耕火种。

同辈下一代的所有成员都是同辈兄弟姐妹的子女,又把下一代的所有成员当作自己的孙子女。在他们看来,子女不是你的,而是我们大家的。他们吃大锅饭,由女性家长做饭,并分给每人一份饭菜;共同居住在一个庭院里,由年长的妇女安排。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们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于是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的地区长期活动。定居的生活又促进人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农业技术,带把的骨耜,钻孔安装把柄的石斧的出现,就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标志。原始农业的出现还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半坡氏族已经能够制造精美的彩陶。在制造陶器时,他们会使用陶轮,使陶器的表面光滑、细腻,他们在陶器的四周还刻上精心制作的花纹。原始农业的出现还促进了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培育了狗、猪、牛、鸡等人工饲养的动物。

原始农业的出现还促进了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一个个氏族公社。在氏族公社内部人们又有严密的组织与分工。母系氏族社会的一整套制度,有调节氏族成员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在母系氏族里,因为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妇女的地位很高,在氏族的内部即按妇女的辈分来决定社会地位的高低。一个氏族公社实质上是一个老祖母的后代。农忙季节,妇女率领全体氏族成员一齐出动,男子砍伐树木,开辟土地,妇女松整土地,播下种子。收获季节,妇女领着全体氏族成员一起收割,共同劳动,共同分配。

这时人们的婚姻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世系按妇女系统传递,子女随母而姓,男子长大后出嫁,女子长大后居家招夫,人们只知母不知父。我国现在生活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纳西族),还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的遗迹,即男性离开自己的氏族,到女方的氏族生活,我们叫它走婚制。但他并没有成为女方氏族的成员,他还是自己氏族的成员,参与自己氏族的生产与分配。在这里,世系从女子计算,子女在母亲的氏族里,归母亲氏族或家族抚养。

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你了解陶器的发明和制作使用吗?

<![if !vml]>

原始的农耕生活资料_原始的农耕生活歌谣_原始的农耕生活

<![endif]>

大汶口遗址中晚期的墓葬,反映了什么?

在山东泰安县大汶口一带,出土了一些距今四五千年的墓葬,墓的大小不同。有一座大墓中,随葬品多达289件。可是在小墓里,只有少量的随葬品,有的甚至一无所有。这表明由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现象。大汶口13号墓,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这座墓除随葬各种陶器和生产工具等外,还随葬了14个猪头,反映了这个家庭已经有了私有财产。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本文关键词:原始的农耕生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xinhan/107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