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在线投稿系统
本文关键词:《中国语文》在线投稿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网上投稿 中国语文 电子稿件 平台 系统 编辑部 在线 电子版本 作者信息 流程
【摘要】:
【作者单位】: 《中国语文》编辑部;
【关键词】: 网上投稿 中国语文 电子稿件 平台 系统 编辑部 在线 电子版本 作者信息 流程
【分类号】:+
【正文快照】: 本刊自2010年1月起已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网址是:www.zgyw.org.cn。投稿人使用该投稿平台可不再寄送纸本稿件。该平台现是本刊唯一的网上投稿平台,原接收电子稿件的信箱不再接收稿件。为保证稿件得到及时处理,已邮寄纸本稿件的投稿人,请在线补交电子版本。本刊处理稿件的日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十七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2 ;“第十七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3 邵敬敏;;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4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征稿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4期
5 贾永雄;;骈偶语:意义的摩荡与增殖[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6 王爱卿;;业内文字[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1年07期
7 顾劲松;;苏北江淮官话古阴声韵字收m尾现象考察[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性初;;中国语文的特征与学习[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富金壁;;王力《古代汉语》亟须重新修订[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冯蒸;;满文标音《正音切韵指掌》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4 许建平;;试论金岳霖在译学领域的建树[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海娜;;普通话沉浸课程增值效能及其提升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田小琳;;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香港十年[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洪波;;近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整理和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8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十年科研成果[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9 高万云;;王希杰的修辞学研究三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冬青;;古代少数民族文字论著目录(初稿)[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有光;中国语文的现代化[N];人民日报;2003年
2 ;《中国语文》:经典美文重塑大学语文[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林炎志;中国语文的历史使命[N];吉林日报;2005年
4 汪瑞林邋毛帽;唤起大学生对中国语文的兴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王庆环邋通讯员 王晓玉;教育界专家建议大学开设语文课[N];光明日报;2007年
6 李瑞山;经典汉语何以存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王庆环;大学语文在高校呈“复兴”之势[N];西部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徐维彬邋杨晨光;“语文”重回大学必修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耿悦 饶星 忠一;曲万波和他的“汉宇通”[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徐维彬 杨晨光;大学语文重回必修课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王冰;北朝汉语复音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丽颖;跟语序有关的几种句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周建姣;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温振兴;《祖堂集》助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春换;关于高职院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的若干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_g;“数(量)名”无定主语句使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马东;述宾式V+N组合动名换位后形成的句法结构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4 孔繁丽;1949年以来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综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邱洪瑞;《庄子》中几种句式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韩永利;动词“给”[kei]的来源及其发展演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谢政伟;《搜神记》句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李宾;词类功能游移的认知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桂娟;《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转指名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琴;阜阳方言“可VP”疑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3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xinhan/1073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