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_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发表,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发表期刊发表,中国学术期刊网
本文关键词: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典籍与文化》简介
《中国典籍与文化》(季刊)创刊于1992年,具备双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3241,国内统一刊号CN:11-2992/G2,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化产业刊物,邮发代号:28-210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权发行的,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网等数据库。
《中国典籍与文化》从传统的角度出发,体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阐述了文化的兴衰和变迁,收录了考究性较强的史学研究报道,深刻的研究了我国的传统文献,给出全新的阐述。透过文化的面纱,展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成为历史的代言,传颂了我国的学术文化,展示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典籍与文化》主要栏目古典论坛、新书架、文献天地、文史新探、读书丛札、文化广角、学界纪事、读书从札、古文献学论坛、补白。
《中国典籍与文化》征稿对象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及推广院所站、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须知 1、文章学风朴实,学术严谨,稿件来稿不涉及保密的内容,文章倡导言论自由,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2、文章尊重版权,来稿作者原创性的文章,切勿盗用和冒用他人的文章,出自作者的一手资料。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
3、文章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等信息。
4、本刊对文章有修改的权利,作者来稿时请声明,编辑部给出相应的意见以供参考。
(37)晋二俊文集流传及版本述略刘明[1]
(46)《金刚经》的仪式化——《销释金刚经科仪》相关写本研究董大学[1]
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相关论文
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推荐相关期刊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文模板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蒂姆·温顿的长篇小说《浅滩》中的捕鲸与反捕鲸事件对小镇居民所带来的生态和社会关系危机两方面的分析,揭示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危害,旨在说明建立一种自然与人类协同发展的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浅滩》,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人文主义
1984年,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的长篇小说《浅滩》,荣获澳大利亚“迈尔斯·富兰克林奖”。这部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一部堪与《白鲸》比肩的杰作”,生动再现了以克利夫·库克森为代表的西澳人封闭的生存方式,以及其价值观的变迁和尴尬的处境。这是一部关于环保的小说,最后以主人公的“顿悟”实现了自身矛盾的化解为结局,体现出作品在生态人文主义上耐人寻味的立意。
一、捕鲸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下的生态危机
捕鲸业是西澳小镇安吉勒斯的传统。从1918年澳大利亚取得巴黎湾捕鲸企业权起,以陆地为基地捕鲸成为安吉勒斯的一个传统,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每年依靠捕鲸业所产生的工作机会,收入和其他的附带经济产值,影响着小镇的每一位居民。因此以人类自身利益为最高价值目标的生态认知植根于小镇居民的大脑。随之产生的是,人类开始自诩为万物主宰,并以一种自大狂妄的心态掠夺蹂躏自然以确保自身的生存空间。比如明星酒吧老板哈萨·斯坦茨,每晚九点,捕鲸工下班后,都会去他那里喝酒聊天,嬉笑追逐。而哈萨羡慕这些人的自由自在,总会和他们聊上一会儿,听点儿小道消息,再发表一点类似“正是这些捕鲸工创造了这个国家!”①的言论;再比如昆尼的丈夫克利夫·库克森,在与昆尼就其参与反捕鲸活动的争执时,说到“我们俩都吃鲸肉。在屠宰场,都一个样,宰了一些动物,我们才能生存”②。作为万物中的一员,生存包括杀或被杀。这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给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就必须杀死另一种生物。处理物种间的矛盾时,没有所谓的优先权,更不存在将某一生物的权利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的特权。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小镇居民拒绝认可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性,并以高低贵贱来划分生命的阶级,否认其他物种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命形式,与人类有同等的生存地位。正如生态思想家文学家卡森所言“我们还在使用‘征服’这个词。我们还没有成熟到懂得我们只是巨大而不可思议的宇宙的一个小小的部分”③。人类过度滥杀他物种的过程体现出一种忽视自己也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的反自然的心态。这种将自我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态度,只强调了人类的生存需求,将人和他物种对立起来,不尊重人以外的生命体,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肆意满足自己的生存欲望。因此当小镇居民面对“绞车把一条鲸鱼升起来,悬在半空,钩子穿过鲸鱼的尾片……那些人……割下鲸鱼体内深处乌黑油亮的鲸脂,削掉巨大的身躯……这头抹香鲸像一条打捞起来的船,被按部就班、血淋淋地肢解着。”④这样的场面时,才会无动于衷,并执着的运用所谓达尔文的进化论来掩盖这一事实,偏执地认为“适者生存”即强者的生存。这种扭曲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小镇居民建造的不是梦想的安乐窝,而是死亡的坟墓。“我还是个小不点儿的时候,它们就不来这里了”⑤随着鲸潮的日益减少,捕鲸工已经越来越难捕到鲸鱼。一面是生态的破坏,一面是自身生活的不保。这种反生态主义,以牺牲自然换取自我生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下的征服和统治,将小镇居民置身于社会经济体系和自然生态体系的严重对立以及生态发展的恶性循环中。
二、捕鲸传统:人类社会关系的绝境
小说中,对鲸鱼的生存习性及自然环境的描写几乎来自于老库帕的航海日记和鲸鱼保护主义者之口。处于以人为中心和人可以任意处置他生物的霸权语境中的鲸鱼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言说自我,因此这些描述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类个人意识的烙印。面对人类对其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鲸鱼以自己的方式:搁浅和集体自杀来表示对人类恶行的反抗和控诉。更可悲的是,这种反自然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并未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当征服与控制的思想根植于人类的观念之后,其危害在无声中蔓延,不仅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波及人际关系,不同性别,文化及宗教信仰的范畴,直指人类精神世界的沦陷。“有一个小姑娘,游起泳来像条鱼--只不过没有水,她在一块红土上扭着身子—她的肋骨都露在外面,身上没有穿衣服。你能看出,她饿了,嘴巴在蠕动着。她的嘴全肿了,很干,牙齿黑黑的。她要吃的。她看上去好像在叫喊,只是没有声音。接着……她咬了自己一口,血像红色灰尘一样淌下来”⑥莫琳的梦靥预示着对鲸鱼的捕杀,,投射到人的精神世界,象征着人类对鲸鱼提供的生活生产资料的无止境追求,消耗掉的不仅是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还把供自己生存的物资剥夺殆尽。莫琳梦醒之际,感觉那个“她”有时是自己,有时是昆尼的内心幻觉,恰恰体现了人类良知对处于梦境中的人类意识的拷问。此刻人类在消费自然,不久的将来必将被自然消费。而这个被消费的过程正在人类的物质以及精神方面逐渐体现。比如昆尼和丈夫克利夫由恩爱走向破裂;丹尼尔·库帕无法摆脱先辈残酷冷血的愤世嫉俗;小镇房地产中介普斯特林的唯利是图,无一不在体现着空虚的精神追求带给人类道德领域的侵蚀。
三、鲸鱼搁浅: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的顿悟
面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紧迫的双重压力,如何才能将人类从自我毁灭的深渊中救赎出来,成为人类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著名生态学家杰·贝尔德·克里考特的“我们时代最紧迫的道德问题,就是我们所负有的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的责任”⑦一言中有所提示。人类必须从贬低自然为人类生存工具的圈套中跳脱出来,解构将自身强加于人与自然上的主奴关系,寻找消弭二者对立的途径,抨击人类中心主义的悖论,使人类走上去中心化的道路,才能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文中,当克利夫“看着女的长腿在前面划开水波,不禁想到,妻子不该生为陆地哺乳动物……在水里灵活自如,动作迅速”⑧时的联想和身处反捕鲸困境中昆尼的幻想“脚趾伸出去,直接出去,就像青蛙,伸出去,划个圈,手出水,对了,游……黑暗中浮现出这样的记忆,她笑了笑。”⑨无不体现着温顿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作为地球上众多生物中的一分子,人应该将自身的发展与周遭的环境联系起来。虽然没有人类就没有大气污染,没有生物灭绝,整个生物圈会更健康的言论有些偏激,但人应该承认自己对其他物种长期的残害,渐而放弃个人中心,与各物种和谐共处,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承认各生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力,从而进一步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当克利夫和昆尼目睹鲸鱼集体自杀的场面后,这种自省之光降临到他们头上。在环境恶化、自然的报复、人文关系走入绝境的现在,只有将人类与自然的命运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生态人文主义,让人类在生态规律的指导下发展,才能救赎人类对自然已经犯下的罪恶,拯救每个小镇居民,乃至全人类。
四、结语
《浅滩》通过对库帕一家三代与捕鲸业纠缠不清的关系的叙述,描绘了人类处于生态和社会双重压力下的生存现状,揭示人类必须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建立自然与人类协同发展的新型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以自然整体利益为价值标准,理性控制对自然的索取,追求适度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唯有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拯救自然与人类。
注释:
①②④⑤⑥⑧⑨黄源深译,《浅滩》,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第40,64,35,3,79,4,206页
③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化研究概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第162页
⑦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65页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译,《浅滩》,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2]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薛小惠,《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文引用中国中国学术期刊网:
本文关键词: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kzz/11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