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 >

平安法治建设 创新驱动重庆平安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2)

发布时间:2017-12-08 12:06

郁山镇政法书记伍贞洪介绍,目前,郁山镇与政法综治工作相关的机构有15个,整合各方力量,包括综治信访、安监、派出所民警(含协勤)、消防、法庭、检察、司法、法律服务所、交通劝导站、专职巡逻队、民兵应急分队等力量,专兼职工作人员有91人,共同守护着郁山镇平安。

化解矛盾纠纷、治安巡逻、劝离游摊小贩……在江北城街道一支高素质的“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队”承担着治安、交通等8大协管职能,将社会面所有秩序维护整合其中,施行昼夜24小时巡查,做到了“问题处置在执法之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有效解决多头管理、信息不畅等制约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这是重庆夯实基础工作的一个缩影。

“我们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三基’工作的重头戏,建立健全‘网格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服务管理机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对各类矛盾和问题主动发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刘学普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全市城镇社区已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共划分基础网格7.7万余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6.7万余名。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是关键。重庆把专业化作为政法队伍核心战斗力来抓,努力使政法干警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善于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近三年来,全市政法综治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1849个,累计培训17.9万余人;举办了依法治市专题大培训,对市、区县、乡镇三级政法综治维稳部门374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轮训,切实提升了队伍素质和能力。

法治:破解治理难题助推剂

法治是综治工作的保障。孟建柱书记在南昌会议上指出,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具有权责明晰、程序公开、预期稳定的优势。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时,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中全会后,在依法治国的方略下,市委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作出重大部署,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对平安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刘学普强调,把法治思维放在“五种思维”之首,是重庆平安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引领、规范和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刘学普指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把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与激发社会活力结合起来,把依法打击整治和基础性源头防范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

“我们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的基本遵循,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重庆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袁勤华说。

针对老上访户缠访闹访、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控等当前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重庆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入手,推动这些问题在法治轨道上有效解决。

为解决部分地区一度突出的‘医闹、校闹、堵交’等问题,重庆坚持依法处置,出台了《关于依法处置堵交、校闹、医闹等突发事件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通知》等文件,切实规范了正常信访秩序。

重庆还出台了《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意见》等文件,用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秩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因与承包土地的种子公司产生流转经费问题,南川大观镇铁桥村45户居民曾多次“扭到”村委会“讨说法”。这一纠纷非常棘手,村委会也无计可施,如果处理不好,肯定影响当地稳定。村干部建议居民去村里的“法律诊所”咨询。在“诊所”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建议下,他们将该种业公司告上了法庭。意识到不利的法律后果,该公司主动与当地居民协商,及时支付了有关费用,问题迎刃而解。

“这种麻烦事情,我们拿到没得办法。”该村村委会主任说,还是法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目前南川区已建立23家“法律诊所”,调解纠纷800余件,辖区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比例增加20%以上。平安法治建设

法治意识不强,一些人信权信访不信法,曾是制约重庆平安建设的重要因素。重庆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中,突出抓好全民法治素养的培育。注重在提升市民养成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纠纷的习惯,推动把利益诉求纳入法治化轨道。而如何培育法治生活方式呢?法治宣传教育成为不二之选。北碚区蔡家岗镇两江名居北社区通过设立“法制梦想课堂”、建造法制书屋、打造社区法治文化长廊、开设“法治周末影院”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社区法治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重庆坚持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重视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平安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纵深发展,渐入佳境。



本文编号:1266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kzz/1266311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2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