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 >

世界文学的发展 中国翻译家许渊冲:对比莎翁和汤显祖作品有利世界文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10 03:02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白洋5月11日北京报道】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用同时出版《莎士比亚六种悲剧》和《牡丹亭》两套书译作的方式,表达了对两位大家的纪念。近日,许渊冲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对比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作品,有助于世界文学的发展,而中国文化要得到海外更多的认可,在翻译理论上,需要改现在的“对等论”为“优化论”。

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毕业于西南联大,是亚洲首位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翻译家,目前,他已出版中、英、法文译著上百本。

对比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有利于世界文学发展

《欧洲时报》:作为为数不多能同时翻译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作品的翻译家,您觉得他们两个的作品各自有什么特点?

许渊冲:目前我只翻译了《牡丹亭》,只能拿它来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比较。在我看来,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罗朱的青春恋和家族的矛盾,以情人的死亡作结,但却化解了家族的矛盾,这显示了以理化情的作用。世界文学的发展而《牡丹亭》写杜丽娘因读《诗经关雎》而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相思,游园惊梦,但因不能违反父母之命,含恨而死,死后还魂,鸳梦重温,爱情战胜了死亡,则是以情胜理。

此外,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描述爱情的作品,都讲的是人生活中发生的爱情;而汤显祖的作品,则描述的人在梦中,乃至死亡后的爱情,单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汤显祖比莎士比亚更加浪漫,莎士比亚则比汤显祖更加现实。世界文学的发展

《欧洲时报》:因为两人逝世400年的契机,不少人都愿意拿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进行对比,在您看来,这样的对比有怎样的意义?

许渊冲:莎剧《哈孟雷特》中写了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思想和行动,《麦克白》写了苏格兰大将谋害国王后的恐惧和忧虑,《李尔王》写了女儿的背叛引起老王的愤怒,《奥赛罗》描写了威尼斯大将听信谗言而引起的嫉恨,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一见钟情的青春恋,《安东尼与克柳葩》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罗马大将和埃及女王,《威尼斯商人》写种族歧视和义利之争等等,这些都是不同时代具有的思想感情,也展现出人性的深刻,非常值得中国文学借鉴。

而汤显祖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他引用《诗经》的典故“关关雎鸠”,用鸟的声音来描写爱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来描述男欢女爱,这些都是莎士比亚和西方文学没有使用的方法。所以我认为,让更多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中西方文学的相互学习,将帮助世界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文化要为外界接受需要改善翻译理论

《欧洲时报》: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在您看来,怎样翻译才能帮助中国文化为更多海外的读者所接受?

许渊冲:在中国文学该由谁来翻译和怎么翻译的问题上,翻译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英国伦敦大学格雷厄姆教授就曾表示,不能让中国人自己来翻译中国的文学作品,而应该由英美的学者将它们翻译为自己的文字。但我认为,中文是象形文字,而英文是拼音文字,让使用英文的翻译者理解中文内容本身就有难度,让他们翻译,文学效果其实会打折扣。

比如曾翻译《牡丹亭》的译者,美国学者白之(Cyril Birch在翻译杜丽娘的老师讲解《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者好也,‘逑’者求也。”这几句时,就翻译为Guan guan cry the ospreys;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 ;So delicate the virtuous maiden;A fit mate for our prince.“fit” that is to say “fit”,“mate”that is to say “seeking”.结果好多学习外语的中国人都看不懂。所以,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由中国人自己翻译。

此外,中国目前流行的翻译理论是西方的“对等论”,强调字对字的翻译和翻译形式上的对等。但有个问题,西方文字都是拼音文字,可以对等的部分达到90%,用“对等论”翻译是可以的,但中国文字和西方文字能对等的只有50%,对于字对字翻译的强调,就会如白之的例子一样出现一些问题,即使保证了意思的一致性,中国文学的美也丧失了。

所以我认为中国在将自己的文学翻译为外文时,必须要用“优化论”,即对于中文和外文能对等的部分,尽量用对等的内容去翻译,对于二者不能对等的,不妨用超越作者的表达去展现其内容。当然,这样做的难度很大,我自己也未必能完全做到,但只有越来越多的翻译者在忠实内容的基础上用更美的表达去展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才可能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



本文编号:1272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kzz/1272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