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问题研究 ——以致公党扬州市委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3 21:34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制度。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和谐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然而当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现状与其肩负的参政党履职职能尚不匹配;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涌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挑战。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无论是为了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使命,还是为了应对随之而来的发展洪流中将会涌现的诸多挑战,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展开系统的研究分析势在必行。本文以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为研究对象,把民主参与、协商民主等理论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主要围绕“一参加三参与”分析了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现状,探讨了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在参政过程、参政质量、参政队伍、参政特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以及参政议政工作保障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要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首先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参政为民”、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依法参政,还要提高认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参政议政体制机制,激发参政议政工作活力;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升参政议政工作能力;强化参政议政工作保障,提升参政议政实效。参政议政是我国民主党派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职能之一,也是衡量民主党派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准。本文立足新形势,以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为例,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履行研究,对于进一步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扬州大学江苏省
页数:48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民主党派
2.1.2 参政议政
2.2 理论基础
2.2.1 民主参与理论
2.2.2 协商民主理论
3 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现状
3.1 致公党扬州市委的组织建设和队伍结构
3.1.1 组织建设
3.1.2 队伍结构
3.2 政治安排
3.3 民主协商工作
3.4 提案工作
3.4.1 提案工作步骤
3.4.2 提案工作流程
3.4.3 提案工作制度
3.4.4 提案工作成果
3.5 社情民意工作
3.5.1 社情民意工作方式
3.5.2 社情民意工作流程
3.5.3 社情民意工作制度
3.5.4 致公党扬州市委社情民意工作成果
4 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参政议政工作层次较低,参政过程不顺畅
4.1.2 参政议政成果转化不明显,参政质量有待提升
4.1.3 参政议政人才队伍仍然匮乏
4.1.4 参政议政党派界别特色仍不明显
4.2 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4.2.2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平台机制不完善
4.2.3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存在不足
4.2.4 参政议政工作保障不充分
5 完善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致公党扬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的原则
5.1.1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5.1.2 坚持“参政为民”
5.1.3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
5.1.4 坚持依法参政
5.2 提高参政议政工作认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
5.3 完善参政议政体制机制,激发参政议政工作活力
5.3.1 创新参政议政平台建设体制,调动参政议政工作主动性
5.3.2 优化党派自身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参政议政品牌效应
5.4 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升参政议政工作能力
5.4.1 整合资源打造参政议政骨干队伍
5.4.2 发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委委员的参政议政潜力
5.4.3 新老组合打造新党员参政议政梯队
5.4.4 着重发挥党派特色
5.5 强化参政议政工作保障,提升参政议政实效
5.5.1 完善专题调研保障制度
5.5.2 完善参政议政工作专职人员保障制度
5.5.3 完善参政议政工作专项资金保障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期刊论文
[1]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 闫红果.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2]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政治交接的实证研究——以民进武汉市委会工作实践为例[J].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民进武汉市委会联合课题组,徐军.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1)
[3]“互联网+”视阈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信息平台研究[J]. 王腊梅,邢中先.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5)
[4]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J]. 王劲松,王维.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1)
[5]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研究——以宁夏为例[J]. 李淑萍.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1)
[6]当前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 张骐,何莉萍.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7]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J]. 陈虹微,邹冠秀,陈晶晶,丘则海,赵金花,张高兴. 学理论. 2016(12)
[8]新媒体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长效机制建设[J]. 郭晓曦,王雁菊,孙明媚. 学理论. 2016(12)
[9]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探析[J]. 刘春雷.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10]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意识的体系构建[J]. 辛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1)
硕士论文
[1]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研究[D]. 刘潇潇.广西大学 2016
[2]农工党福建省委参政议政研究[D]. 陈庆禄.福建农林大学 2016
[3]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问题研究[D]. 谭宏旭.内蒙古大学 2016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机制研究[D]. 廖培青.湖南科技大学 2015
[5]当前民主党派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优化研究[D]. 朱银燕.兰州大学 2015
[6]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 周岚.扬州大学 2013
[7]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研究[D]. 王小莉.中国政法大学 2009
[8]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思考[D]. 周晶.复旦大学 2008
[9]新时期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研究[D]. 胡洪彬.苏州大学 2008
[10]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研究[D]. 李大伟.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137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rudangsixianghuibao/13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