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运作:名号虽响 价值难觅
本文关键词:原产地证明商标
一个产品表现的品牌价值,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产品的重要标志。“安吉冬笋”已成功申请原产地证明商标,区别于普通商标,原产地证明商标可以追溯到“安吉冬笋”的质量体系。
短时间内,“原产地”这一品牌运作的如何?市场接受程度如何?
区域品牌成功起步
2010年,我县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安吉冬笋”原产地证明商标,2011年,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此项申请。至此,“安吉冬笋”成为本地冬笋的母商标,这标志着“安吉冬笋”品牌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保护。
母商标是一个区域性商标。县林业服务总站站长汪建明介绍,商标申请后,由林业总站授权给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农户或经销单位,授权成功后的合作社、农户,允许他们使用母商标品牌,扩大安吉冬笋销售面和知名度。
短短1年时间,这一原产地证明商标得到不少林农的拥护,去年,安吉冬笋获得“2012年浙江农业博览会新产品金奖。”
汪建明表示,商标申请授权使用有一定的条件,合作社、大户需拥有至少100亩生产基地,,每年还要提供土壤监测证明,有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在商标的管理上,要求企业保证安吉冬笋的质量,每年开展抽查,等级分类;在包装上统一规定,定点印刷,接受林业服务总站的监督。
2011年,县林业服务总站成立安吉冬笋专卖店,首次开始安吉冬笋统一收购经营,分为特级、一、二等级,并在包装盒上印上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权的“安吉冬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还印有产地、联系方式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2012年,安吉冬笋首届文化节开幕,迎来了商标申请后的首次规模推介活动,“安吉冬笋”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品质、特定文化内涵和享受特殊荣誉品牌的产品推向市场。
“当时的效果不错,很多客商向我们下单。”汪建明说,土特产+文化+法律保护=原产地证明商标,这一证明标志,代表的是“安吉冬笋”的品质、知名度、美誉度,还代表着区别于普通冬笋的附加值。
市场反响差强人意
被市场接受和追捧是原产地证明商标价值的体现。“商标运作刚起步,但市场反响并没有意料中的热烈,似乎没有预想中的受欢迎。”
从县林业服务总站获悉,截至目前,由他们成功授权商标的合作社、企业只有3家,分别为盛兴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山川联川竹笋专业合作社、耕盛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另外还有5家正在受理中。
据了解,盛兴林业由老奶奶食品有限公司与灵峰林场共同成立。2012年10月,县林业服务总站授权给该公司原产地地理商标,使用期为2012年11月1日至2021年3月20日,基地面积1万亩,冬笋统一生产、包装、销售,走高端精品路线。分成竹盒、竹篮、麻袋三类包装形式,分别以188元、168元、120元的价格推出礼品盒,比市场价格高出不少。
然而好景不长,盛兴林业仅运作了一年时间,老奶奶食品公司2013年就已撤股。老奶奶食品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安吉冬笋有了证明商标的光环后,虽然市场前景很好,但是高价格的礼品盒装,平常老百姓并不能接受,而低价的冬笋市场上到处皆是,市民宁愿选择从市场购买,企业很难打开市场。
如今,盛兴林业公司由灵峰林场单打独斗闯市场。公司负责人说,今年冬笋上市已有2个月之久,但企业却没有对外统一销售过,有电话预定,他们就到基地去挖一些。
同样授权成功的山川联川竹笋合作社透露,林农对原产地证明商标的意识并不高,山川冬笋销路通畅,多数林农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合作社认为,申请原产地商标后,门槛高、定价高,导致很多大户、合作社无法跨入行列,而消费者极少关注冬笋是否贴有原产地证明商标。
在县内一些冬笋主产区,因为不愁卖,所以大多并未申请原产地地理商标,均以单独注册的普通商标销售。
品牌叫得响,市场却不热,原因何在?这是不是也从侧面说明,要想原产地商标深入人心,被市场追捧,还得选择一条人人可以得益的路子?请继续关注本版明天的报道。
本文编号:1262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126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