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饲用苎麻对硒元素吸收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

发布时间:2021-08-08 22:47
  为了揭示饲用苎麻对硒元素的吸收积累和转运特征,以中饲苎1号为试材,研究亚硒酸钠(Se(Ⅳ))和硒酸钠(Se(Ⅵ))及其不同浓度(水培:0,5,10,50,100μmol/L;土培:0,0.9,1.5,2.7 mg/kg)和施用方式(叶面喷施和根施)对苎麻各器官生物量、硒含量、硒累积量以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硒含量为21.5~1 452.1 mg/kg,但当植株器官中硒含量超过457.8 mg/kg时,硒元素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最终造成死亡。水培试验中,当施用量为50,100μmol/L时,Se(Ⅳ)和Se(Ⅵ)均造成植株毒害,显著降低苎麻幼苗叶片、根系和地上部总生物量;土壤栽培试验中,2.7 mg/kg Se(Ⅳ)及不同浓度Se(Ⅵ)处理均造成植株毒害。Se(Ⅳ)处理中苎麻叶片的硒含量最低,根系硒含量最高,Se(Ⅵ)处理中苎麻叶片硒含量最高,茎秆硒含量最低,其中Se(Ⅵ)处理中叶片硒含量是Se(Ⅳ)处理的10~15倍,Se(Ⅵ)处理中苎麻根系硒含量仅是Se(Ⅳ)处理的0.38~0.53倍,且Se(Ⅵ)处理中苎麻叶片硒积累量显著高于相同浓度条件下Se(Ⅳ)处理。与叶面喷施相比... 

【文章来源】:华北农学报.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饲用苎麻对硒元素吸收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


水培条件下不同施硒方式对苎麻植株各器官硒含量的影响

苎麻,植株,水培,器官


Se(IV)和Se(VI)及其不同浓度在水培条件下对苎麻植株各器官硒元素分配比例(%)如图9所示。Se(VI)处理中苎麻地上部硒含量大于地下部,而Se(IV)处理则相反,其地下部硒含量大于地上部,表明苎麻根茎对Se(IV)的富集力大于对Se(VI)的富集力,而叶片对Se(VI)的富集力大于对Se(IV)的富集力,说明高浓度条件下,Se(IV)对苎麻植株的毒害主要表现为对根系的毒害,最终造成植株的死亡,而Se(VI)对苎麻植株的毒害主要表现为对地上部分的毒害。图8 盆栽条件下不同价态硒元素和浓度对苎麻植株各器官硒积累量的影响

影响图,苎麻,价态,器官


盆栽条件下不同价态硒元素和浓度对苎麻植株各器官硒积累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硒蛋白的功能及其对动物免疫的作用[J]. 王建强,崔璐莹,李建基,王亨.  动物营养学报. 2019(09)
[2]江汉平原富硒冷浸田的利用模式[J]. 万能,孙科,范伟国,田欢,严森,谢淑云,向武,鲍征宇.  地球科学. 2020(03)
[3]硒、锌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植株体内硒锌积累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田春丽,李斌,刘芳,赵颖,刘世亮,介晓磊,胡华锋.  草业学报. 2019(03)
[4]不同施硒方式对水稻硒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城铭,周鑫斌.  土壤学报. 2019(01)
[5]硒的价态与浓度对香橙幼苗生长和AsA-GSH循环的影响[J]. 孙协平,罗友进,周广文,伊洪伟,陈元平,武峥,谢永红.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6]外源施硒措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植株硒分布的影响[J]. 陈雪,沈方科,梁欢婷,阳继辉,张宏旺,顾明华,韦燕燕.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1)
[7]不同硒源对小麦生长、硒吸收利用以及玉米后效的影响[J]. 李鸣凤,邓小芳,付小丽,段碧辉,张海清,赵竹青,刘新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1)
[8]植物硒吸收转化机制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J]. 姜英,曾昭海,杨麒生,赵杰,杨亚东,胡跃高.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9]磷酸盐与硒酸盐相互作用对小白菜磷和硒吸收的影响[J]. 赵文龙,梁东丽,石美,胡斌,肖然,王嘉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12)
[10]南方水土保持植物饲用苎麻的资源筛选与评价[J]. 曾日秋,洪建基,姚运法.  福建农业学报. 2013(11)

硕士论文
[1]硒在烤烟烟叶中的富集及其生理效应研究[D]. 贾宏昉.河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0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330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