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10 12:03
【目的】探究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作用,为粉垄耕作技术在甘蔗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41为试验材料,以传统耕作为对照,研究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生物量和氮含量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中氮素吸收利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条件下甘蔗根系鲜重、干重、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8.7%、46.8%和50.0%(P<0.05)。RNA-seq分析结果表明,2种耕作方式的甘蔗根系存在140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565个基因在粉垄耕作甘蔗根系中上调表达、1455个基因在粉垄耕作甘蔗根系中下调表达。进一步筛选到45个氮吸收利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硝酸还原酶基因、亚硝酸还原酶基因、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谷氨酸合酶基因等,其中有44个氮吸收利用相关基因在粉垄耕作根系中上调表达。qRT-PCR分析结果显示,3个有代表性的差异表达基因TRINITYDN194141c0g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鲜重和根系干重的影响
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氮含量的影响
图2 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氮含量的影响为验证RNA-seq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45个与氮吸收利用相关的基因中随机挑选3个差异表达基因(TRINITY_DN194141_c0_g1、TRINITY_DN252586_c0_g1和TRINITY_DN241177_c0_g1)进行q RT-PCR检测,结果(图4)显示,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的TRINITY_DN194141_c0_g1、TRINITY_DN 252586_c0_g1和TRINITY_DN241177_c0_g1基因分别上调表达88.9、27.2和4.61倍,与RNA-seq分析结果(上调98.98、31.34和5.06倍)相比有轻微差异,但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RNA-seq分析结果可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粉垄耕作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王奇,陈培赛,周佳,周灵芝,劳承英,尹昌喜,韦本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4)
[2]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J]. 武姣娜,魏晓东,李霞,张金飞,谢寅峰.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9)
[3]不同耕作与培肥对小麦氮吸收效率、根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张黛静,王艳杰,陈倩青,张艳艳,刘雪晴,马建辉,李春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4]粉垄耕作对小麦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J]. 聂胜委,张玉亭,张巧萍,郭庆,汤丰收,王洪庆,何宁. 土壤通报. 2017(04)
[5]甘蔗家系苗期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研究[J]. 赵丽萍,刘家勇,赵培方,吴转娣,覃伟,赵俊,杨昆.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3)
[6]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J]. 李杨瑞,杨丽涛,谭宏伟,朱秋珍,王维赞,杨柳. 南方农业学报. 2014(10)
[7]华南主栽高产籼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J]. 陈达刚,周新桥,李丽君,刘传光,张旭,陈友订. 作物学报. 2013(10)
[8]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J]. 刘旻霞,朱柯嘉. 中国草地学报. 2013(02)
[9]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韦本辉,刘斌,甘秀芹,申章佑,胡泊,李艳英,吴延勇,陆柳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9)
[10]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J]. 韦本辉,甘秀芹,陈耀福,申章佑,罗学夫,陆柳英,胡泊,李艳英,吴延勇,刘斌,韦广泼,宁秀呈. 中国马铃薯. 2011(06)
本文编号:3334028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鲜重和根系干重的影响
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氮含量的影响
图2 粉垄耕作对甘蔗根系氮含量的影响为验证RNA-seq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45个与氮吸收利用相关的基因中随机挑选3个差异表达基因(TRINITY_DN194141_c0_g1、TRINITY_DN252586_c0_g1和TRINITY_DN241177_c0_g1)进行q RT-PCR检测,结果(图4)显示,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的TRINITY_DN194141_c0_g1、TRINITY_DN 252586_c0_g1和TRINITY_DN241177_c0_g1基因分别上调表达88.9、27.2和4.61倍,与RNA-seq分析结果(上调98.98、31.34和5.06倍)相比有轻微差异,但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RNA-seq分析结果可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粉垄耕作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王奇,陈培赛,周佳,周灵芝,劳承英,尹昌喜,韦本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4)
[2]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J]. 武姣娜,魏晓东,李霞,张金飞,谢寅峰.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9)
[3]不同耕作与培肥对小麦氮吸收效率、根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张黛静,王艳杰,陈倩青,张艳艳,刘雪晴,马建辉,李春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4]粉垄耕作对小麦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J]. 聂胜委,张玉亭,张巧萍,郭庆,汤丰收,王洪庆,何宁. 土壤通报. 2017(04)
[5]甘蔗家系苗期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研究[J]. 赵丽萍,刘家勇,赵培方,吴转娣,覃伟,赵俊,杨昆.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3)
[6]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J]. 李杨瑞,杨丽涛,谭宏伟,朱秋珍,王维赞,杨柳. 南方农业学报. 2014(10)
[7]华南主栽高产籼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J]. 陈达刚,周新桥,李丽君,刘传光,张旭,陈友订. 作物学报. 2013(10)
[8]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J]. 刘旻霞,朱柯嘉. 中国草地学报. 2013(02)
[9]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韦本辉,刘斌,甘秀芹,申章佑,胡泊,李艳英,吴延勇,陆柳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9)
[10]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J]. 韦本辉,甘秀芹,陈耀福,申章佑,罗学夫,陆柳英,胡泊,李艳英,吴延勇,刘斌,韦广泼,宁秀呈. 中国马铃薯. 2011(06)
本文编号:3334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33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