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8 05:50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文章来源】:茶叶科学. 2020,40(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
茶树中的硒主要靠根吸收,因此本研究测定了包括p H、有机质、水解性氮等9个主要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相关因子。将恩施、安康以及所有土壤样本各因子检测数据分布情况独立分析,结果见图2。本研究检测样本数量大,代表性强,土壤因子数值分布广、连续性好。每个检测指标中均有极少数土壤样本检测值表现异常,但总体上数值集中度好,多呈正态分布。具体地,土壤p H、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钾、硫和锌含量数值对称性优于有效磷、有效硫和硒含量,而有效磷、硫和硒的含量数值分布较其他因子更为集中。此外,恩施和安康两个富硒区土壤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安康高硒区土壤p H主要集中在5.0~6.0,而恩施高硒区土壤p H主要集中在4.5~5.5,二者数值分布区别明显,中位数存在显著差异。恩施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安康地区。同时恩施地区土壤的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硫总体高于安康地区,但是在有效磷、硫和锌含量上区别并不明显。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硒含量检测中均存在异常检测值,个别样本硒含量高于5 mg·kg-1,可能与硒的不均匀分布和取样偶然性有关。总体上两个地区土壤硒含量呈左偏态分布,分布范围相似,恩施地区高硒土壤样本较安康地区分布稍密集。土壤采样点附生茶树茶叶(一芽二叶)硒等元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图3),茶叶硒含量数值主要分布在0.5 mg·kg-1以下,恩施高硒区茶叶硒含量存在多个离群值,个别检测值大于2 mg·kg-1,而安康高硒区茶叶离群值均在2 mg·kg-1以下。两地茶叶硒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安康地区样本硒含量整体高于恩施地区,而且高硒样本数显著高于低硒样本数。两个地区样本综合分析显示,样本硒含量分布连续性较好,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茶叶中磷、硫和锌元素含量分布存在极少数的离群值,其中恩施地区样品磷和硫含量整体高于安康地区,但分布范围基本重合。两个地区茶叶锌含量差异更为显著,安康地区整体高于恩施地区,且分布范围差异较为明显。由于两个地区样本数量存在差异,可能对数据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两地综合数据分布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代表性。
除硒含量以外的土壤因子间同样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在安康和恩施地区,有机质含量与水解性氮含量、有机质含量与硫含量、硫含量与锌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大于0.40。在安康地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有效硫含量存在强正相关性(r=0.70,P<0.01),而在恩施地区则仅存在弱正相关(r=0.29,P<0.05)。与安康地区相比,恩施地区的土壤p H与锌含量、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硫含量、水解性氮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和硫含量、硫含量与有效硫含量还存在中等强度正相关(r=0.40~0.60,P<0.01)。另外,该地区土壤p H与有效硫含量存在中等强度负相关(r=–0.59,P<0.01)。图4 安康高硒区茶叶硒含量与多种土壤因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施硒对茶树叶片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秦玉燕,王运儒,时鹏涛,甘志勇,李鸿,蒋越华,梁宏合,罗清. 土壤通报. 2019(02)
[2]锌硒交互作用对茶叶锌硒积累及主要化学品质成分的影响[J]. 段小华,陈淑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5)
[3]施肥对富硒茶园茶叶硒含量、养分和品质的影响[J]. 杨海滨,李中林,徐泽,邓敏,盛忠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5)
[4]外源硒肥对茶叶化学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J]. 覃潇敏,韦锦坚,农玉琴,陈海生,李金婷,陈远权,韦持章.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3)
[5]新建茶园土壤pH改良技术——以豫北卢仝茶园为例[J]. 赵兴华,燕树锋,刘海芳,贾永贵. 分子植物育种. 2016(12)
[6]茶叶中总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与数学线性关系的研究[J]. 张静. 福建茶叶. 2016(02)
[7]安康硒研究现状与对策[J]. 熊正英. 安康学院学报. 2013(06)
[8]紫阳富硒茶中茶多糖、碱溶性茶蛋白结构形貌及硒赋存形态[J]. 焦自明,杨建雄,张小飞,窦佩娟,刘小乔,郭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9]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及与茶叶吸收量的相关关系[J]. 李明伟,黄飞跃,胡蔚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4)
[10]外源硒肥对茶叶硒含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J]. 李静,夏建国,巩发永,李廷轩,张锡洲,杨凌云. 水土保持学报. 2005(04)
硕士论文
[1]茶树硫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对硒的响应及CsSULTR3.5功能分析[D]. 张晶晶.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茶树根系硒吸收和代谢的关键基因发掘与分析[D]. 胡玉荣.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水培条件下硒锌交互的茶树营养效应研究[D]. 曾敏.四川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9321
【文章来源】:茶叶科学. 2020,40(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
茶树中的硒主要靠根吸收,因此本研究测定了包括p H、有机质、水解性氮等9个主要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相关因子。将恩施、安康以及所有土壤样本各因子检测数据分布情况独立分析,结果见图2。本研究检测样本数量大,代表性强,土壤因子数值分布广、连续性好。每个检测指标中均有极少数土壤样本检测值表现异常,但总体上数值集中度好,多呈正态分布。具体地,土壤p H、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钾、硫和锌含量数值对称性优于有效磷、有效硫和硒含量,而有效磷、硫和硒的含量数值分布较其他因子更为集中。此外,恩施和安康两个富硒区土壤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安康高硒区土壤p H主要集中在5.0~6.0,而恩施高硒区土壤p H主要集中在4.5~5.5,二者数值分布区别明显,中位数存在显著差异。恩施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安康地区。同时恩施地区土壤的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硫总体高于安康地区,但是在有效磷、硫和锌含量上区别并不明显。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硒含量检测中均存在异常检测值,个别样本硒含量高于5 mg·kg-1,可能与硒的不均匀分布和取样偶然性有关。总体上两个地区土壤硒含量呈左偏态分布,分布范围相似,恩施地区高硒土壤样本较安康地区分布稍密集。土壤采样点附生茶树茶叶(一芽二叶)硒等元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图3),茶叶硒含量数值主要分布在0.5 mg·kg-1以下,恩施高硒区茶叶硒含量存在多个离群值,个别检测值大于2 mg·kg-1,而安康高硒区茶叶离群值均在2 mg·kg-1以下。两地茶叶硒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安康地区样本硒含量整体高于恩施地区,而且高硒样本数显著高于低硒样本数。两个地区样本综合分析显示,样本硒含量分布连续性较好,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茶叶中磷、硫和锌元素含量分布存在极少数的离群值,其中恩施地区样品磷和硫含量整体高于安康地区,但分布范围基本重合。两个地区茶叶锌含量差异更为显著,安康地区整体高于恩施地区,且分布范围差异较为明显。由于两个地区样本数量存在差异,可能对数据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两地综合数据分布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代表性。
除硒含量以外的土壤因子间同样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在安康和恩施地区,有机质含量与水解性氮含量、有机质含量与硫含量、硫含量与锌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大于0.40。在安康地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有效硫含量存在强正相关性(r=0.70,P<0.01),而在恩施地区则仅存在弱正相关(r=0.29,P<0.05)。与安康地区相比,恩施地区的土壤p H与锌含量、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硫含量、水解性氮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和硫含量、硫含量与有效硫含量还存在中等强度正相关(r=0.40~0.60,P<0.01)。另外,该地区土壤p H与有效硫含量存在中等强度负相关(r=–0.59,P<0.01)。图4 安康高硒区茶叶硒含量与多种土壤因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施硒对茶树叶片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秦玉燕,王运儒,时鹏涛,甘志勇,李鸿,蒋越华,梁宏合,罗清. 土壤通报. 2019(02)
[2]锌硒交互作用对茶叶锌硒积累及主要化学品质成分的影响[J]. 段小华,陈淑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5)
[3]施肥对富硒茶园茶叶硒含量、养分和品质的影响[J]. 杨海滨,李中林,徐泽,邓敏,盛忠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5)
[4]外源硒肥对茶叶化学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J]. 覃潇敏,韦锦坚,农玉琴,陈海生,李金婷,陈远权,韦持章.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3)
[5]新建茶园土壤pH改良技术——以豫北卢仝茶园为例[J]. 赵兴华,燕树锋,刘海芳,贾永贵. 分子植物育种. 2016(12)
[6]茶叶中总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与数学线性关系的研究[J]. 张静. 福建茶叶. 2016(02)
[7]安康硒研究现状与对策[J]. 熊正英. 安康学院学报. 2013(06)
[8]紫阳富硒茶中茶多糖、碱溶性茶蛋白结构形貌及硒赋存形态[J]. 焦自明,杨建雄,张小飞,窦佩娟,刘小乔,郭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9]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及与茶叶吸收量的相关关系[J]. 李明伟,黄飞跃,胡蔚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4)
[10]外源硒肥对茶叶硒含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J]. 李静,夏建国,巩发永,李廷轩,张锡洲,杨凌云. 水土保持学报. 2005(04)
硕士论文
[1]茶树硫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对硒的响应及CsSULTR3.5功能分析[D]. 张晶晶.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茶树根系硒吸收和代谢的关键基因发掘与分析[D]. 胡玉荣.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水培条件下硒锌交互的茶树营养效应研究[D]. 曾敏.四川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9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34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