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云南小叶种茶树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

发布时间:2021-09-11 13:47
  为探究不同消毒方法对茶苗发芽率及消毒效果的影响,以云南小叶种茶树"十里香"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种子萌发的无菌试管苗叶片及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次氯酸钠10 min+75%酒精30 s的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最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叶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的适宜配方均为B5培养基+0.5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1 mg/L激动素(KT);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茎段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适宜配方均为MS培养基+1.5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萘乙酸(NAA)。研究结果为云南小叶种茶树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云南小叶种茶树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


种子萌发的不同状态

愈伤组织,叶片,长势,培养基


表7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结果分析Table 7 Analysis of callus induction from leaves 编号 愈伤组织诱导率/% 愈伤组织颜色 愈伤组织质地 愈伤组织长势 1 (35.33±1.528)b 黄褐色 紧致 ++ 2 (45.33±5.859)c 嫩黄色 紧致 ++ 3 (59.33±6.506)d 嫩黄色 紧致 +++ 4 (24.33±6.658)a 黄褐色 紧致 + 5 (61.67±4.509)d 白黄色 紧致 + 6 (69.00±6.245)d 嫩黄色 紧致 ++ 7 (46.67±4.726)c 白黄色 紧致 ++ 8 (76.00±7.000)e 嫩黄色 紧致 ++++ 9 (97.67±1.528)g 嫩黄色 紧致 ++++ 10 (88.3±5.686)fg 嫩黄色 紧致 +++ 11 (88.3±2.517)fg 白黄色 紧致 ++ 12 (85.33±8.083)f 白黄色 紧致 ++ 注:+表示愈伤组织长势较差;++表示愈伤长势一般;+++表示愈伤组织长势较好;++++表示愈伤组织长势最好。下同。表8 叶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结果分析Table 8 Analysis of subculture result of leaf callus 编号 愈伤组织增殖率/% 愈伤组织颜色 愈伤组织质地 愈伤组织长势 1 (57.33±4.163)b 嫩黄色 紧致 ++ 2 (33.67±1.528)a 黄褐色 紧致 + 3 (78.00±3.606)c 嫩黄色 疏松、颗粒状 +++ 4 (62.67±5.508)b 黄褐色 紧致 ++ 5 (93.00±4.000)d 嫩黄色 疏松、颗粒状 ++++ 6 (82.67±5.033)c 嫩黄色 疏松 +++

愈伤组织,叶片,培养基,状况


表8 叶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结果分析Table 8 Analysis of subculture result of leaf callus 编号 愈伤组织增殖率/% 愈伤组织颜色 愈伤组织质地 愈伤组织长势 1 (57.33±4.163)b 嫩黄色 紧致 ++ 2 (33.67±1.528)a 黄褐色 紧致 + 3 (78.00±3.606)c 嫩黄色 疏松、颗粒状 +++ 4 (62.67±5.508)b 黄褐色 紧致 ++ 5 (93.00±4.000)d 嫩黄色 疏松、颗粒状 ++++ 6 (82.67±5.033)c 嫩黄色 疏松 +++2.3 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卫矛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J]. 余慧,丁彦芬,卓启苗,朱贵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5)
[2]苹果组培外植体消毒及培养基优化试验研究[J]. 庞曼,李娜,张心,高玉倩,张蒙蒙,张彦坤.  现代农村科技. 2019(04)
[3]重瓣榆叶梅茎段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 张赫岩,叶冬梅,白玉娥,段国珍,彭鹏,华佳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5)
[4]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洒金柏扦插不定根解剖学研究[J]. 赵今哲,刘国彬,张鸿翎,曹均,张玉萍,廖婷,王烨,郭丽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2)
[5]红锥茎段外植体消毒和初代培养[J]. 廖焕琴,叶芷华,潘文,张卫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06)
[6]硅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培养的影响[J]. 袁云香.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5)
[7]茶树组培技术研究进展[J]. 岳翠男,王治会,江新凤,杨普香.  蚕桑茶叶通讯. 2018(03)
[8]云南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孙雪梅,赵才美,李友勇,程在全,尚卫琼,杨盛美,杨兴荣,矣兵,刘本英.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5)
[9]杉木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与植株再生[J]. 黄娟,吴鹏飞,程浩,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8(01)
[10]茶树离体培养类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田奥磊,高俊杰,李丹丹,杨晓芳,刘建福,黄寿生,张斌.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5)

硕士论文
[1]茶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优化与遗传转化的研究[D]. 许益娟.南京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93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393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