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施肥与混播比例对豆禾混播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17 16:35
  以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氮磷钾组合与混播比例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2处理有利于苜蓿及禾草株高生长,全年禾豆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A4和A3处理全年禾豆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2之外的其他处理,而A3和A4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模糊综合评价效果为A2>A4>A3>A1>A5>A6>A7。缺氮处理(A7)显著降低了禾草株高、禾草及禾豆总产量,缺磷(A6)和缺钾(A1)处理显著降低了苜蓿株高和产量。施肥与混播比例互作对1茬、2茬及全年苜蓿、禾草及禾豆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混播苜蓿与无芒雀麦粗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增长趋势,ADF含量... 

【文章来源】:中国草地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施肥与混播比例对豆禾混播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不同混播比例下各茬牧草株高动态

产量,禾草,牧草,苜蓿


施肥对各茬次及全年禾草、苜蓿及禾豆产量影响极显著(表1)。A1和A2处理第1茬禾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全年禾草产量极显著高于A4之外的其他处理。A3处理第2茬禾草产量显著高于A2和A5处理,极显著高于A7处理;A6处理第3茬禾草产量显著高于A1,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A7处理全年禾草产量最低,表明缺氮处理对禾草产量的影响大于缺磷和缺钾处理(图2)。第1茬苜蓿A3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2处理极显著高于A3和A7之外的其他处理(表3)。第2茬及全年苜蓿产量A2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第3茬苜蓿产量A4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6处理全年苜蓿产量最低,表明缺磷处理对苜蓿产量影响大于缺氮或缺钾处理。第1茬禾豆总产量A1,A2和A3处理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第2茬A2和A4处理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第3茬A4处理极显著高于A3和A6之外的其他处理。A2处理全年禾豆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缺氮处理(A7)对全年禾豆总产量影响大于缺磷或缺钾处理。混播比例对1~3茬和全年禾草以及第1茬和第2茬及全年苜蓿及禾豆产量影响极显著,对第3茬苜蓿及禾豆产量影响不显著。施肥与混播比例互作对第1茬、第2茬及全年禾草、苜蓿及禾豆产影响极显著,对第3茬禾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对第3茬苜蓿及禾豆产量影响不显著(表1)。B2处理各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极显著高于B1处理,B1处理第1茬、第2茬和全年苜蓿产量以及第2茬和全年禾豆总产量极显著高于B2处理(图2)。禾豆总产量顺序为第1茬>第2茬>第3茬。

粗蛋白质,产量,处理组合,禾草


图3 混播比例对牧草粗蛋白质产量的影响Table 8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指标Index 指标权重Index weight 施肥处理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A1 A2 A3 A4 A5 A6 A7 禾豆产量 0.20 0.58 1.00 0.72 0.78 0.02 0.34 0.00 粗蛋白产量 0.10 0.57 1.00 0.68 0.91 0.04 0.19 0.00 禾草产量 0.10 1.00 0.73 0.54 0.62 0.43 0.57 0.00 苜蓿产量 0.10 0.15 1.00 0.83 0.83 0.00 0.28 0.43 禾草株高 0.05 1.00 0.89 0.63 0.55 0.19 0.47 0.00 苜蓿株高 0.05 0.05 1.00 0.70 0.40 0.00 0.47 0.05 禾草粗蛋白质含量 0.10 0.45 1.00 0.69 0.80 0.00 0.38 0.08 苜蓿粗蛋白质含量 0.10 1.00 0.32 0.18 0.95 0.89 0.00 0.10 禾草NDF含量 0.05 0.28 0.77 0.03 1.00 0.54 0.26 0.00 苜蓿NDF含量 0.05 1.00 0.07 0.00 0.28 0.18 0.17 0.66 禾草ADF含量 0.05 0.39 0.51 0.00 1.00 0.48 0.02 0.38 苜蓿ADF含量 0.05 1.00 0.00 0.57 0.63 0.64 0.28 0.95 综合评价值 - 0.142 0.244 0.175 0.191 0.108 0.082 0.05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氮素吸收及根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J]. 高丽敏,苏晶,田倩,沈益新.  草业学报. 2020(03)
[2]混播草地中豆科/禾本科牧草氮转移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 谢开云,王玉祥,万江春,张树振,隋晓青,赵云,张博.  草业学报. 2020(03)
[3]煤矿塌陷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比例对其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 姬亚红,张永志,张艳秋,郝鲜俊,高文俊.  山西农业科学. 2020(02)
[4]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何飞,赵忠祥,康俊梅,龙瑞才,吕会刚,杨青川,张铁军.  中国草地学报. 2019(05)
[5]苜蓿-禾草混播比例与组合对牧草饲用价值的影响[J]. 潘东,王翠花,张永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6]氮、磷、钾配施对草原3号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J]. 孟凯,李星月,冀晓婷,韩亚琼,云岚,米福贵.  中国草地学报. 2019(03)
[7]施磷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及磷素含量的影响[J]. 孙艳梅,刘选帅,张前兵,吴昊,张新田,苗晓茸,刘俊英,于磊,马春晖.  草业学报. 2019(03)
[8]黄淮海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研究[J]. 张铁军,赵忠祥,龙瑞才,吕会刚,杨青川,康俊梅.  草地学报. 2019(01)
[9]施用磷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J]. 于铁峰,刘晓静,郝凤.  草业学报. 2018(03)
[10]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J]. 魏志标,柏兆海,马林,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3)



本文编号:3399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399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