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多抗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齐宁18号选育及特性鉴定
发布时间:2021-09-23 19:50
齐宁18号是以济薯26为母本,经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食用型紫甘薯品种.2017—2018年参加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北方夏薯区组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2年平均鲜薯、薯干产量分别为1 667.8、447.3kg/666.7m2,比对照宁紫薯1号分别增产12.67%和22.75%,食味总评74.9分,比对照高3.4分.2018—2019年参加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甘薯品种评价筛选试验,平均鲜薯、薯干产量分别为2 976.7、902.3kg/666.7m2,食味总评74.2分.品质分析表明,鲜薯中花青素、膳食纤维、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205.40、76.50、2.42mg/kg;干基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分别为59.86%、4.94%和12.57%.高抗茎线虫病和蔓割病,中抗黑斑病.齐宁18号具有鲜薯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应性广、食味优等优点,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8(0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2 试验方法
1.2.1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和记载
1.2.2 生产力鉴定
1.2.3 抗病性鉴定
1.2.4 品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2.2 品质分析评价
2.3 抗病性鉴定结果
2.4 产量表现
2.4.1 生产力鉴定试验结果
2.4.2 北方夏薯区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结果
2.4.3 甘薯品种评价筛选试验结果
2.4.4 新品种示范及展示效果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甘薯花色苷体内外抗氧化能力研究[J]. 王洪云,张毅,孔秀林,孙健,徐飞,朱红,岳瑞雪,张文婷,钮福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我国甘薯种植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7年)——基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 陆建珍,汪翔,秦建军,戴起伟,易中懿.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3]山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贾峥嵘,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郝佳丽,王凌云,解晓红,吴宇浩,王萌,姜南,高磊,贾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8(11)
[4]紫薯功能性与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J]. 张婷,陈小伟,张琪,罗洁,张沙沙,姚刚,范玉和,毛旸晨,蔡海莺,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3)
[5]我国甘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J]. 戴起伟,钮福祥,孙健,曹静.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03)
[6]紫薯花青素体外抗氧化及对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罗春丽,王林,李杏,张子程,张久亮. 食品科学. 2015(17)
[7]高花青苷高淀粉甘薯品种‘徐紫薯3号’的创制及特性鉴定[J]. 李强,王欣,张允刚,马代夫,李洪民,谢逸萍,曹清河,后猛,唐忠厚,唐维,李秀英.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4)
[8]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叶淑雅,李向荣,邵盈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6)
[9]紫甘薯花青素对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J]. 闫倩倩,周玉珍,张雨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5)
[10]紫甘薯花青素体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研究[J]. 孟文,贺炜,钟英丽,王征. 食品科学. 2011(17)
本文编号:3406311
【文章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8(0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2 试验方法
1.2.1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和记载
1.2.2 生产力鉴定
1.2.3 抗病性鉴定
1.2.4 品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2.2 品质分析评价
2.3 抗病性鉴定结果
2.4 产量表现
2.4.1 生产力鉴定试验结果
2.4.2 北方夏薯区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结果
2.4.3 甘薯品种评价筛选试验结果
2.4.4 新品种示范及展示效果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甘薯花色苷体内外抗氧化能力研究[J]. 王洪云,张毅,孔秀林,孙健,徐飞,朱红,岳瑞雪,张文婷,钮福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我国甘薯种植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7年)——基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 陆建珍,汪翔,秦建军,戴起伟,易中懿.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3]山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贾峥嵘,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郝佳丽,王凌云,解晓红,吴宇浩,王萌,姜南,高磊,贾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8(11)
[4]紫薯功能性与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J]. 张婷,陈小伟,张琪,罗洁,张沙沙,姚刚,范玉和,毛旸晨,蔡海莺,毛建卫. 食品工业科技. 2018(13)
[5]我国甘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J]. 戴起伟,钮福祥,孙健,曹静.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03)
[6]紫薯花青素体外抗氧化及对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罗春丽,王林,李杏,张子程,张久亮. 食品科学. 2015(17)
[7]高花青苷高淀粉甘薯品种‘徐紫薯3号’的创制及特性鉴定[J]. 李强,王欣,张允刚,马代夫,李洪民,谢逸萍,曹清河,后猛,唐忠厚,唐维,李秀英.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4)
[8]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叶淑雅,李向荣,邵盈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6)
[9]紫甘薯花青素对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J]. 闫倩倩,周玉珍,张雨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5)
[10]紫甘薯花青素体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研究[J]. 孟文,贺炜,钟英丽,王征. 食品科学. 2011(17)
本文编号:3406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40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