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形态及其浓度供应影响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3:30
为深入了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形成机制,选用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在沙培条件下设置NO3-N和NH4-N两种氮素形态处理,每种氮素形态下又分别设置了10 mmol L-1和20 mmol L-1两个供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块茎形成前后植株体内碳氮比(C/N)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与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氮源条件下,马铃薯单株薯重、块茎中干物质分配比在10 mmol L-1处理下显著高于20 mmol L-1处理;块茎形成前后,马铃薯叶、根、茎、块茎等器官的C/N值与淀粉含量,茎、块茎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同样表现出在10 mmol L-1处理下显著高于20 mmol L-1;但植株叶片、根中全氮含量在20 mmol L-1处理下显著高于10 mmol L-1处理,其蔗糖含量则在不同...
【文章来源】:土壤通报. 2020,5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2.2 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前期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2.3 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前期植株体内碳氮比值的影响
2.4 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前期植株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3452385
【文章来源】:土壤通报. 2020,5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2.2 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前期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2.3 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前期植株体内碳氮比值的影响
2.4 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对马铃薯前期植株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编号:3452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45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