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豆禾混播牧草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施肥与混播比例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12-16 18:07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钾(Potassium,K)肥与不同混播比例对牧草营养元素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1~3茬无芒雀麦P,K含量、C(碳,Carbon)∶P和K∶P以及1茬N含量、2茬N∶P、3茬C含量和C∶N,N∶P影响极显著(P<0.01),对1茬和2茬苜蓿C,P,K含量和C∶P,N∶P以及3茬N,P,K含量和C∶P,C∶N,N∶P,K∶P影响极显著(P<0.01);混播比例对1茬无芒雀麦P含量和C∶P,2茬C含量和3茬C∶N,N∶P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与混播比例互作对1~3茬无芒雀麦C含量、苜蓿P含量和C∶P,1茬与2茬无芒雀麦P含量和C∶P以及苜蓿N∶P影响极显著(P<0.01)。禾草N∶P在3.53~7.60之间,苜蓿在8.37~12.32之间,表明无芒雀麦生长主要受N素影响,苜蓿生长同时受N素和P素的影响。 

【文章来源】:草地学报. 2020,2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豆禾混播牧草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施肥与混播比例的响应


施肥对牧草C,N,P,K含量的影响

牧草,苜蓿,雀麦,比例


混播比例对1茬无芒雀麦P含量和2茬苜蓿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2茬无芒雀麦C,N和3茬N含量及1茬苜蓿C和2茬K含量影响显著(表1)。各茬无芒雀麦C,N,P和K含量均为B2处理高于B1(图2),其中B2处理1茬P,2茬C和K、3茬N含量显著大于B1。1茬和2茬苜蓿C含量B1显著高于B2,B1处理2茬苜蓿K含量显著低于B2。混播比例对各茬苜蓿N和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豆禾1∶2混播可提高无芒雀麦CNPK含量,而豆禾2∶2混播可增加苜蓿C含量。2.3 施肥对牧草C,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雀麦,牧草,化学,苜蓿


混播比例对各茬无芒雀麦K∶P和1茬C∶P、3茬C∶N和N∶P以及1茬苜蓿C∶P和N∶P和2茬及3茬K∶P有极显著影响(P<0.01)(表1)。B1处理各茬无芒雀麦C∶N均高于B2处理,但仅第3茬B1与B2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混播比例对1茬和2茬无芒雀麦C∶N和各茬无芒雀麦C∶P以及各茬苜蓿C∶N,C∶P(图4)没有显著影响,而对1茬和第3茬无芒雀麦N∶P影响显著,1茬B1处理显著高于B2处理,3茬B2处理显著高于B1处理。混播比例对2茬无芒雀麦及各茬苜蓿N∶P没有显著影响。混播比例对1茬无芒雀麦和2茬苜蓿K∶P有显著影响,1茬无芒雀麦B1显著大于B2,2茬苜蓿B2显著大于B1。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何飞,赵忠祥,康俊梅,龙瑞才,吕会刚,杨青川,张铁军.  中国草地学报. 2019(05)
[2]氮磷互作对不同茬次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 苗晓茸,孙艳梅,于磊,马春晖,张前兵.  草业学报. 2019(09)
[3]施磷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及磷素含量的影响[J]. 孙艳梅,刘选帅,张前兵,吴昊,张新田,苗晓茸,刘俊英,于磊,马春晖.  草业学报. 2019(03)
[4]牧草根系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混播方式的响应[J]. 张永亮,骆秀梅,石立媛,潘东,吴明浩.  中国草地学报. 2018(02)
[5]施用磷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J]. 于铁峰,刘晓静,郝凤.  草业学报. 2018(03)
[6]氮素添加和干旱胁迫下白羊草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孙彩丽,肖列,李鹏,薛萐,刘国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4)
[7]氮磷添加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4种优势植物根系和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高宗宝,王洪义,吕晓涛,王正文.  生态学杂志. 2017(01)
[8]喀纳斯景区山地草甸不同退化阶段群落共有种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J]. 唐高溶,郑伟,王祥,朱亚琼,吴燕锋.  草业学报. 2016(12)
[9]氮磷调控对紫花苜蓿氮积累与土壤氮磷营养的影响[J]. 张进霞,刘晓静,郝凤,范俊俊,冯博政,齐鹏.  草地学报. 2016(01)
[10]华北落叶松针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J]. 赵亚芳,徐福利,王渭玲,王国兴,陈钦程,赵海燕,马亚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5)



本文编号:3538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538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