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及品种的紫斑牡丹精油成分对比
发布时间:2021-12-30 20:41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及品种紫斑牡丹精油的成分,探究其精油化合物构成的异同。【方法】本实验以不同海拔相同品种和相同海拔不同品种的紫斑牡丹花为材料,制备牡丹精油,对紫斑牡丹精油含量及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海拔不同品种的紫斑牡丹精油含量不同,白色紫斑牡丹精油含量最高,达0.109%,紫色紫斑牡丹次之,为0.103%,而粉色紫斑牡丹精油含量最低,为0.075%。3个不同海拔梯度(1、2、3号地)的紫斑牡丹精油共检测出70种化合物,1、2和3号地分别检测出54、53和5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均为香叶醇(5.07%、13.87%、13.74%),十四烷(5.99%、9.86%、7.25%),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35.16%、29.16%、25.01%),二十二烷(7.26%、6.29%、7.32%)和二十三烷(8.00%、6.36%、8.11%)。3种不同品种(白色、粉色、紫色)的紫斑牡丹精油共检测出75种化合物,白色、粉色和紫色紫斑牡丹分别检测出59、54和62种,主要成分均为香叶醇(3.91%、5.07%、9.52%),十四烷(15.93%、5.99%、8.96%),7-十二碳...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42(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高级油用类水土保持植物资源[J]. 胡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2)
[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紫斑牡丹花、叶抗菌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J]. 包雅婷,王玥,任晓东,黄林芳,曾锐.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4)
[3]我国6种主要木本油料作物的研究进展[J]. 尹丹丹,李珊珊,吴倩,冯成庸,李冰,王倩玉,王亮生,徐文忠. 植物学报. 2018(01)
[4]甜荞花型比率对其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J]. 马名川,刘龙龙,张丽君,崔林,周建萍,马乐,南成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02)
[5]不同品种金银花精油组分对比研究[J]. 刘亚,吕兆林,邹小琳,任璇,胡建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2)
[6]不同提取方法对牡丹精油理化性质和成分的影响[J]. 李双,王成忠,唐晓璇,王晓华,周晓. 食品工业. 2015(07)
[7]不同株龄薰衣草花生物学性状和精油主要化学成分研究[J]. 廖祯妮,黄青,程启明,于晓英,李晓鹏,刘恩学. 植物科学学报. 2014(05)
[8]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下紫斑牡丹的抗旱性研究[J]. 彭民贵,张继,陈学林,张吉平,张玉芳,白永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9]栽培地区、采收季节和株龄对迷迭香精油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影响[J]. 潘岩,白红彤,李慧,姜闯道,石雷. 植物学报. 2012(06)
[10]天然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 杨君,张献忠,高宏建,尹洁,叶兴乾.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09)
硕士论文
[1]牡丹花瓣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D]. 孙嘉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甘肃紫斑牡丹抗寒特性研究[D]. 张吉平.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D]. 翟轩.河南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8931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42(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高级油用类水土保持植物资源[J]. 胡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2)
[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紫斑牡丹花、叶抗菌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J]. 包雅婷,王玥,任晓东,黄林芳,曾锐.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4)
[3]我国6种主要木本油料作物的研究进展[J]. 尹丹丹,李珊珊,吴倩,冯成庸,李冰,王倩玉,王亮生,徐文忠. 植物学报. 2018(01)
[4]甜荞花型比率对其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J]. 马名川,刘龙龙,张丽君,崔林,周建萍,马乐,南成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02)
[5]不同品种金银花精油组分对比研究[J]. 刘亚,吕兆林,邹小琳,任璇,胡建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2)
[6]不同提取方法对牡丹精油理化性质和成分的影响[J]. 李双,王成忠,唐晓璇,王晓华,周晓. 食品工业. 2015(07)
[7]不同株龄薰衣草花生物学性状和精油主要化学成分研究[J]. 廖祯妮,黄青,程启明,于晓英,李晓鹏,刘恩学. 植物科学学报. 2014(05)
[8]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下紫斑牡丹的抗旱性研究[J]. 彭民贵,张继,陈学林,张吉平,张玉芳,白永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9]栽培地区、采收季节和株龄对迷迭香精油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影响[J]. 潘岩,白红彤,李慧,姜闯道,石雷. 植物学报. 2012(06)
[10]天然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 杨君,张献忠,高宏建,尹洁,叶兴乾.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09)
硕士论文
[1]牡丹花瓣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D]. 孙嘉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甘肃紫斑牡丹抗寒特性研究[D]. 张吉平.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薰衣草生长发育及物质组分积累动态研究[D]. 翟轩.河南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8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55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