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多样性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
发布时间:2022-01-06 15:45
不同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有着不同的生态特征,不同的生态特征决定着不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途径。文中对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多样性特征进行梳理,包括地貌气候多样性、土壤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态文化多样性,分析了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生态多样性保护利用的优势为生态环境优势、生态制度优势、生态经济优势和生态文化优势;劣势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面源污染问题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和自然灾害频发。提出保护利用凤县大红袍花椒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多样性的对策建议为: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保护遗产地生态环境、积极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文章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2020,(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凤县大红袍花椒适生区域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J]. 丁陆彬,何思源,闵庆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11)
[2]农业文化遗产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探索[J]. 张永勋,闵庆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11)
[3]凤县大红袍花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何鸣芳. 现代园艺. 2019(20)
[4]凤县花椒生产气候条件和灾害分析[J]. 廖要明,杨文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3)
[5]牛盾大使出席G77+China全会并做GIAHS介绍[J]. 世界农业. 2017(05)
[6]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保护对策[J]. 孙玉芳,李想,张宏斌,陈宝雄,李垚奎,刘云慧,宇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7)
[7]凤县花椒栽培现状及发展前景探究[J]. 景海斌,张开慧,尚婧. 山西农经. 2017(04)
[8]农户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感知分析——来自云南哈尼梯田的调查[J]. 张灿强,闵庆文,田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9]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 张灿强,闵庆文,张红榛,张永勋,田密,熊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1)
[10]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中应注意把握的八组关系[J]. 王思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硕士论文
[1]秦岭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D]. 王焜.长安大学 2018
[2]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生态文明指标分析与评价[D]. 刘奔.长安大学 2017
[3]陕西凤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D]. 廖仁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基于RS和GIS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研究[D]. 南丛.西北大学 2009
[5]花椒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D]. 王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2729
【文章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2020,(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凤县大红袍花椒适生区域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J]. 丁陆彬,何思源,闵庆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11)
[2]农业文化遗产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探索[J]. 张永勋,闵庆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11)
[3]凤县大红袍花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何鸣芳. 现代园艺. 2019(20)
[4]凤县花椒生产气候条件和灾害分析[J]. 廖要明,杨文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3)
[5]牛盾大使出席G77+China全会并做GIAHS介绍[J]. 世界农业. 2017(05)
[6]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保护对策[J]. 孙玉芳,李想,张宏斌,陈宝雄,李垚奎,刘云慧,宇振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7)
[7]凤县花椒栽培现状及发展前景探究[J]. 景海斌,张开慧,尚婧. 山西农经. 2017(04)
[8]农户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感知分析——来自云南哈尼梯田的调查[J]. 张灿强,闵庆文,田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9]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 张灿强,闵庆文,张红榛,张永勋,田密,熊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1)
[10]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中应注意把握的八组关系[J]. 王思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硕士论文
[1]秦岭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D]. 王焜.长安大学 2018
[2]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生态文明指标分析与评价[D]. 刘奔.长安大学 2017
[3]陕西凤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D]. 廖仁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基于RS和GIS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研究[D]. 南丛.西北大学 2009
[5]花椒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D]. 王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2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57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