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22 20:19
以马铃薯新品种"泉云4号"为试验材料,以未添加激素的MS基础培养基为对照,研究在马铃薯M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外源激素6-BA和NAA,不同有机添加物番茄、马铃薯、香蕉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结薯的影响,探求组培苗增殖、结薯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规模化生产组培苗和试管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BA在低浓度时对组培苗的长高、结薯有促进作用,高浓度下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增加叶片数;NAA在低浓度下有利于组培苗的长高、叶片数的增加,在高浓度下有利于结薯,且2种激素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最适于组培苗增殖的激素配比为2.00 mg/L 6-BA+0.01 mg/L NAA,最适于结薯的激素配比为2.00 mg/L 6-BA+1.00 mg/L NAA。最适宜组培苗长高和结薯的添加物均为100 g/L马铃薯;最适宜叶片生长的添加物为200 g/L番茄。对于马铃薯组培苗结薯和叶片数的增加,激素和添加物均可以有效促进,但对于长高,添加物的表现更好。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培养基的配制。
1.2.2 外植体的获取及培养。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对马铃薯组培苗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马铃薯组培苗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2.3 不同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2.4 不同激素及配比对马铃薯组培苗结薯的影响
2.5 不同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结薯的影响
2.6 最适宜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结薯的配方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王艳平,吴娥娇,林紫薇,谢家慧,詹家绥,杨丽娜.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1)
[2]花旗马铃薯品种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J]. 王芳,黄坚,严成其,庞万幅,程晔,金黎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9)
[3]不同添加物对铁皮石斛组培幼苗生长的影响[J]. 董燕婧,李博,程波翔,程访,方香香,张寿文.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6)
[4]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带叶兜兰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J]. 陈宝玲,陈尔,杨舒婷,王华新,龚建英,苏莉花. 南方农业学报. 2016(10)
[5]四种天然添加物对白及组培苗诱导的影响[J]. 徐德林,储士润,李树刚,李娟,乔晓颖,钱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6]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J]. 张海霞,曲瑞芳. 吉林农业. 2013(05)
[7]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田成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16)
[8]不同浓度6-BA及KT对马铃薯无菌苗诱导的影响[J]. 余如刚,杜雪玲,宋运贤.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02)
[9]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 谢从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马铃薯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张思鸣,王勇,胡钧铭,王传之.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8)
硕士论文
[1]马铃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苗保存的研究[D]. 刘俊秀.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2]马铃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薯形成的研究[D]. 韦莹.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968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培养基的配制。
1.2.2 外植体的获取及培养。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对马铃薯组培苗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马铃薯组培苗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2.3 不同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2.4 不同激素及配比对马铃薯组培苗结薯的影响
2.5 不同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结薯的影响
2.6 最适宜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结薯的配方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王艳平,吴娥娇,林紫薇,谢家慧,詹家绥,杨丽娜.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1)
[2]花旗马铃薯品种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J]. 王芳,黄坚,严成其,庞万幅,程晔,金黎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9)
[3]不同添加物对铁皮石斛组培幼苗生长的影响[J]. 董燕婧,李博,程波翔,程访,方香香,张寿文.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6)
[4]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带叶兜兰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J]. 陈宝玲,陈尔,杨舒婷,王华新,龚建英,苏莉花. 南方农业学报. 2016(10)
[5]四种天然添加物对白及组培苗诱导的影响[J]. 徐德林,储士润,李树刚,李娟,乔晓颖,钱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6]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J]. 张海霞,曲瑞芳. 吉林农业. 2013(05)
[7]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田成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16)
[8]不同浓度6-BA及KT对马铃薯无菌苗诱导的影响[J]. 余如刚,杜雪玲,宋运贤.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02)
[9]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 谢从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马铃薯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张思鸣,王勇,胡钧铭,王传之.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8)
硕士论文
[1]马铃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苗保存的研究[D]. 刘俊秀.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2]马铃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薯形成的研究[D]. 韦莹.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96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69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