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播红小豆抗倒伏性分析及机收品种评价
发布时间:2022-10-30 19:51
为明确鲁西北地区夏播红小豆的抗倒伏能力,以不同来源的18个红小豆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值,建立了4类不同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抗倒指数[(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部鲜重×分枝数)×100]与实际倒伏程度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746**),以其作为指标综合评价红小豆种质抗倒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果显示,HZ4306、ZH7和XD4具有较强的抗倒能力。采用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对参试红小豆品种(系)机收的优劣进行多目标综合评判,得出ZH7、HZ4306、SXP0043、XD4和HZ4307灰色综合评判值较高(0.736~0.764),即品种的综合性状较优良,适宜作为机收品种应用,该研究可为红小豆高产栽培、机械化收获和抗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综合评判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红小豆品种(系)的抗倒指数及其构成因子
2.2 不同红小豆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2.3 机收红小豆品种(系)的灰色综合评判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播期和密度对直立型红小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王乐政,华方静,曹鹏鹏,田艺心,高凤菊. 作物杂志. 2018(06)
[2]中国红小豆栽培和生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 项洪涛,冯延江,郑殿峰,王立志,洛育,王彤彤,赵宏亮,李琬,杨纯杰,王月溪.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1)
[3]山东地区夏大豆适合机收品种筛选[J]. 陈雪,曹其聪,司玉君,丁汉凤,李娜娜,刘玉芹,于海涛,刘世敏.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4)
[4]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郑单1002’抗倒性及机收籽粒性能的影响[J]. 乔江方,刘京宝,朱卫红,谷利敏,黄璐,夏来坤,李川.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3)
[5]油菜机收的农艺要求与栽培措施探讨[J]. 屠继军. 园艺与种苗. 2014(11)
[6]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及适宜品种筛选[J]. 赵雪英,张春明,闫虎斌,李萱,张耀文. 山西农业科学. 2014(10)
[7]鲁西地区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特征特性研究[J]. 李娜,邱牧,黄进勇,吴明泉,李学杰,张桂阁,侯廷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4(07)
[8]灰色综合评判法在国家大豆区试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 段学艳,樊云茜,卫玲,杨海峰,周安定. 大豆科技. 2011(04)
[9]直播机收油菜新品种筛选及灰色综合评判[J]. 章永根,陆玉其,杨金法.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5)
[10]大豆种质倒伏抗性评价方法研究[J]. 周蓉,王贤智,张晓娟,沙爱华,吴学军,涂赣英,邱德珍,周新安. 大豆科学. 2007(04)
博士论文
[1]钾对套作大豆的抗倒伏效应与提高产量的机理研究[D]. 向达兵.四川农业大学 2012
[2]大豆抗倒伏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D]. 周蓉.华中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大豆生育期间茎秆抗倒伏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D]. 张东来.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抗倒特征及其与木质素合成的关系研究[D]. 邹俊林.四川农业大学 2015
[3]带状套作大豆植株机收特性及化学催熟研究[D]. 梅林森.四川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9378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综合评判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红小豆品种(系)的抗倒指数及其构成因子
2.2 不同红小豆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2.3 机收红小豆品种(系)的灰色综合评判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播期和密度对直立型红小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王乐政,华方静,曹鹏鹏,田艺心,高凤菊. 作物杂志. 2018(06)
[2]中国红小豆栽培和生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 项洪涛,冯延江,郑殿峰,王立志,洛育,王彤彤,赵宏亮,李琬,杨纯杰,王月溪.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1)
[3]山东地区夏大豆适合机收品种筛选[J]. 陈雪,曹其聪,司玉君,丁汉凤,李娜娜,刘玉芹,于海涛,刘世敏.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4)
[4]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郑单1002’抗倒性及机收籽粒性能的影响[J]. 乔江方,刘京宝,朱卫红,谷利敏,黄璐,夏来坤,李川.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3)
[5]油菜机收的农艺要求与栽培措施探讨[J]. 屠继军. 园艺与种苗. 2014(11)
[6]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及适宜品种筛选[J]. 赵雪英,张春明,闫虎斌,李萱,张耀文. 山西农业科学. 2014(10)
[7]鲁西地区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特征特性研究[J]. 李娜,邱牧,黄进勇,吴明泉,李学杰,张桂阁,侯廷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4(07)
[8]灰色综合评判法在国家大豆区试品种评价中的应用[J]. 段学艳,樊云茜,卫玲,杨海峰,周安定. 大豆科技. 2011(04)
[9]直播机收油菜新品种筛选及灰色综合评判[J]. 章永根,陆玉其,杨金法.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5)
[10]大豆种质倒伏抗性评价方法研究[J]. 周蓉,王贤智,张晓娟,沙爱华,吴学军,涂赣英,邱德珍,周新安. 大豆科学. 2007(04)
博士论文
[1]钾对套作大豆的抗倒伏效应与提高产量的机理研究[D]. 向达兵.四川农业大学 2012
[2]大豆抗倒伏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D]. 周蓉.华中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大豆生育期间茎秆抗倒伏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D]. 张东来.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套作大豆苗期茎秆抗倒特征及其与木质素合成的关系研究[D]. 邹俊林.四川农业大学 2015
[3]带状套作大豆植株机收特性及化学催熟研究[D]. 梅林森.四川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9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69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