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的棉花品种(系)适应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2-12-08 07:21
【目的】筛选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系),为新疆棉花生产提供品种支撑。【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20份棉花材料的19个性状连续2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受气象因子影响,不同年份间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变化差异较大;从20个材料的19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在两年间分别达到了78.154%、82.839%。2017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34(0.517),2018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47(0.609)。【结论】20份材料中,J170640、J170647、J170650三份综合性状2年表现均较好,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J170644、J170645、J170646等2年适应性表现差异较大,稳定性较差; J170633、J170632在该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较差。稳定性是棉花适应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指标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生育期
2.2 不同棉花品系生育期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2.3 不同棉花品系生育期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
2.4 影响主成分的主要性状
2.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棉花品系综合评价
3 讨 论
3.1 生育期是影响作物生态适应性主要指标之一
3.2 棉花品种的稳定性对生态适应性极为重要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 林坤,郭凤芝,葛振勇,刘凤洲,郭凌云,李思同,庞建新,曾勇,曹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6)
[2]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石麦2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傅晓艺,史占良,韩然,高振贤,单子龙,曹巧,何明琦.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2)
[3]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J]. 付亮,李洋,马华平,郭战备,范永胜,夏彦莉,蒋志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3)
[4]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过程中的株型特征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J]. 陈民志,杨延龙,王宇轩,田景山,徐守振,刘宁宁,党科,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9)
[5]15份藜麦资源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评价[J]. 梅丽,郭自军,王立臣,石春梅,周吉红,周继华,王俊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9)
[6]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瑞玉16的选育及适应性评价[J]. 石海春,余学杰,吴元奇,柯永培,袁继超,胡尔良,刘柏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7]基于GGE双标图对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J]. 丁逸帆,许明,许如根,吴宏亚,吴梅,李鹏程,徐扬,徐辰武,杨泽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3)
[8]8个甘蓝型冬油菜在陇东南干旱山区适应性分析[J]. 张建学,雷建明,裴国平,王亚宏,张亚宏,张岩,王芙蓉.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4)
[9]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杨志斌,李联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0)
[10]春播谷子品种(系)生态适应性鉴定及主成分分析[J]. 吕建珍,马建萍,独俊娥,赵凯,刘晓东,王海岗. 作物杂志. 2015(06)
博士论文
[1]大豆生育期基因TOF7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D]. 王飞飞.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9
[2]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D]. 杨晓龙.华中农业大学 2019
硕士论文
[1]我国北部冬麦区生态适应性小麦品种遴选与栽培技术评价[D]. 孙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2]陕单650玉米品种适应性分析[D]. 杜玉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影响及干旱适应技术补偿能力研究[D]. 李翔翔.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4]甘肃省不同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及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尚艳.甘肃农业大学 2017
[5]西洋参成功引种后化学成分和遗传稳定性研究[D]. 魏晓雨.吉林农业大学 2015
[6]荞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及评价研究[D]. 高金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3811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指标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生育期
2.2 不同棉花品系生育期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2.3 不同棉花品系生育期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
2.4 影响主成分的主要性状
2.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棉花品系综合评价
3 讨 论
3.1 生育期是影响作物生态适应性主要指标之一
3.2 棉花品种的稳定性对生态适应性极为重要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 林坤,郭凤芝,葛振勇,刘凤洲,郭凌云,李思同,庞建新,曾勇,曹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6)
[2]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石麦2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傅晓艺,史占良,韩然,高振贤,单子龙,曹巧,何明琦.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2)
[3]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J]. 付亮,李洋,马华平,郭战备,范永胜,夏彦莉,蒋志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3)
[4]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更替过程中的株型特征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J]. 陈民志,杨延龙,王宇轩,田景山,徐守振,刘宁宁,党科,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9)
[5]15份藜麦资源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评价[J]. 梅丽,郭自军,王立臣,石春梅,周吉红,周继华,王俊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9)
[6]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瑞玉16的选育及适应性评价[J]. 石海春,余学杰,吴元奇,柯永培,袁继超,胡尔良,刘柏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7]基于GGE双标图对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J]. 丁逸帆,许明,许如根,吴宏亚,吴梅,李鹏程,徐扬,徐辰武,杨泽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3)
[8]8个甘蓝型冬油菜在陇东南干旱山区适应性分析[J]. 张建学,雷建明,裴国平,王亚宏,张亚宏,张岩,王芙蓉.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4)
[9]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杨志斌,李联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0)
[10]春播谷子品种(系)生态适应性鉴定及主成分分析[J]. 吕建珍,马建萍,独俊娥,赵凯,刘晓东,王海岗. 作物杂志. 2015(06)
博士论文
[1]大豆生育期基因TOF7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D]. 王飞飞.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9
[2]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D]. 杨晓龙.华中农业大学 2019
硕士论文
[1]我国北部冬麦区生态适应性小麦品种遴选与栽培技术评价[D]. 孙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2]陕单650玉米品种适应性分析[D]. 杜玉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影响及干旱适应技术补偿能力研究[D]. 李翔翔.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4]甘肃省不同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及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尚艳.甘肃农业大学 2017
[5]西洋参成功引种后化学成分和遗传稳定性研究[D]. 魏晓雨.吉林农业大学 2015
[6]荞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及评价研究[D]. 高金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3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71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