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14 18:55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黑河43为材料,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进行大豆种植模式大区对比试验。共设计7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大豆叶面积指数、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垄上四行不等行距模式产量最高,为3 414.65 kg·hm-2,其次是大垄种小垄管模式,为3 384.82 kg·hm-2,比试验农场采用的垄上三行种植模式分别提高了7.6%和6.7%,不同种植模式间产量差异显著。垄上四行等行距种植模式结荚期叶面积指数最高,为2.87,与其它模式差异显著。垄上四行不等行距模式的大豆株高和底荚高均最高分别为67.2和16.85 cm。垄上三行模式植株最粗,为5.22 cm,单株粒数最多,为52.06,但百粒重在所有模式中最低,为18.63 g。大垄种小垄管种植模式收获株数最多,达到35.7株·m-3,常规种植模式百粒重最高,为19.85 g,其它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显示,大豆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4、0.76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叶面积指数
1.3.2 农艺性状和产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大豆结荚期叶面积指数对比分析
2.2 不同种植模式大豆农艺性状对比分析
2.3 不同种植模式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对比分析
2.3.1 收获株数
2.3.2 单株荚数
2.3.3 单株粒数
2.3.4 单株粒重
2.3.5 百粒重
2.3.6 产量
2.4 不同类型播种模式下大豆各性状对比分析
2.4.1 常规垄播和平播模式对比
2.4.2 大垄种小垄管和垄上四行不等行距模式对比
2.4.3 垄上四行不等行距和垄上四行等行距模式对比
2.5 大垄种植模式大豆中间行与边行生长性状与产量构成差异
2.5.1 垄上四行不等行距
2.5.2 垄上四行等行距
2.5.3 垄上三行
2.6 大豆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本文编号:376255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叶面积指数
1.3.2 农艺性状和产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大豆结荚期叶面积指数对比分析
2.2 不同种植模式大豆农艺性状对比分析
2.3 不同种植模式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对比分析
2.3.1 收获株数
2.3.2 单株荚数
2.3.3 单株粒数
2.3.4 单株粒重
2.3.5 百粒重
2.3.6 产量
2.4 不同类型播种模式下大豆各性状对比分析
2.4.1 常规垄播和平播模式对比
2.4.2 大垄种小垄管和垄上四行不等行距模式对比
2.4.3 垄上四行不等行距和垄上四行等行距模式对比
2.5 大垄种植模式大豆中间行与边行生长性状与产量构成差异
2.5.1 垄上四行不等行距
2.5.2 垄上四行等行距
2.5.3 垄上三行
2.6 大豆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本文编号:3762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76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