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卫计委:中国将全面推电子婚育证明

发布时间:2017-05-18 18:04

  本文关键词:电子婚育证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家卫计委日前透露,2015年起我国将全面推开电子婚育证明。今年7月,卫计委在11个省市推行流动人口电子婚育证明试点工作。流动人口婚育证不需要流动人口本人申领和持有。现居住地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只需登录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电子婚育证明数据库就可查验。

1113329946_14164500393751n.jpg

明年起我国将全面推开电子婚育证明

电子婚育证明,2015年要全面地推开

 国家卫计委昨天透露,明年起我国将全面推开电子婚育证明

  我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流动人口依然呈现向大城市聚集的态势。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比如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动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流动人口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在2013年达到了62.5%;流动人口的婚育年龄在推迟,流动育龄妇女在流入地怀孕和生育的比例在提高。

  流动人口异地生育曾经遭遇开婚育证明难的问题,今年7月份,我国11个省市启动了电子婚育证明改革。王谦透露,这项改革将有望明年在全国推开:我们之所以用电子婚育证明,是说不要让流动人口外出的时候再携带着纸质证明。他的婚育情况怎么办呢?就直接由参加试点的这11个省市把婚育情况放到数据库里,上传到国家,供其它省市流动人口流入地去查询,这样对流动人口来说就方便了。目标,2015年要全面地推开电子婚育证明

电子婚育证明,不应止于电子化

52AB8BDFBA77D97D978992DEAA2583D9.jpg

明年起我国将全面推开电子婚育证明

  电子婚育证明”,不应止于“电子化”

  对于生活工作在非户籍所在地的年轻夫妇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电子婚育证明的出现,意味着他们不必再为一张已婚未育证明在城市和乡村间来回折返,在原籍和现居地居委会之间反复奔走;不必再因为管理衔接漏洞而支付个人成本,,不必再腾挪闪躲、充分调动个人资源来“缝补”各地办理方式的差异。从这个角度讲,这项改革虽正当其时,却也算是经历了千呼万唤。

  准生证办证之难,这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时有呈现。类似“办理准生证需盖章签字40多个”“新婚夫妇为办准生证奔波两地长达三年无果”“孕妇小肚子跑成大肚子也没把准生证‘跑’下来”一类的报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以社会热点的面目出现。这些新闻背后的现实是,在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45亿的情况下,计生管理仍在采用传统的户籍模式。各地准生政策千差万别,虽然都是去户籍所在地的街道计生部门办理,但有何限制、需要提供什么证明,都不大一样。如此政策设计之下办理准生证,折腾是必然的,顺利反倒是幸运。

  因为滞后于“人户分离”的现实,计生管理难免会有乏力感;因为无法充分考虑庞大的流动人口的权益,婚育证明的政策设计又备受“不人性”的诟病,总的说来,是管理漏洞与服务真空并存。电子婚育证明的试点和普及,打破了原有的户籍化管理、属地化管理思路,适应了人口流动的社会现实,肯定有助于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因此,从长远来看,“婚育证明”又不应止于“电子化”,还应进一步逐步缩小、淡化这一管制性计生证明本身的使用,进而不断推动计生工作从“计生管制”转向“计生服务”。实际上,从计生公共服务角度,在现有“结婚证、出生证、户口”等证件早已足以充分证明公民婚育信息的情况下,再重复专设一个“婚育证明”,即使从信息管理技术角度,实际上也并没有太大的必要。

电子婚育证明,可看成社会管理去户籍化

1113329946_14164500441091n.jpg

明年起我国将全面推开电子婚育证明

  电子婚育证明可以看成社会管理去户籍化的又一个例证

  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管理都出现了摆脱户籍框架的趋势。在医疗领域,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正逐渐流畅化,异地医保即时结算也正在探索;在养老领域,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异地接续也在完善;在教育领域,许多地方的异地就学已经基本不是问题,各省异地高考方案也陆续出台,近年来更是有多位专家呼吁义务教育经费跟着人头走,以解决异地就学与当地教育资源有限之间的冲突……总的看来,目前的社会治理正在依托技术化管理,完成对传统户籍式管理的解构,逐渐迈向管理的现代化和服务的人性化。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消化、解决历史包袱的过程。相比起来,婚育管理电子化的历史包袱要小得多,因此,人们也有理由对它普及的速度、发挥的功能期待更多。希望“明年全国全面推行”的承诺能如期达成,还成千上万的小夫妻们一个消停平静的孕期。

9999.jpg

“潇湘帮帮团”公众号上线!在这里,你可以咨询任何社会服务、生活消费等方面遇到的疑问或困难,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给予最权威的解答。现在开始,您可以关注“潇湘帮帮团(xxcb-bbt)”微信或者拨打帮帮热线0731-85571188、通过潇湘晨报QQ800096360、或@潇湘晨报微博告诉我们。


  本文关键词:电子婚育证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76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