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栽培种植论文 >

不同部位狭叶紫锥菊挥发性成分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12 03:30
  以云南省蒙自市引种狭叶紫锥菊的不同器官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其挥发油含量,并运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狭叶紫锥菊各器官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狭叶紫锥菊头状花序、叶、茎中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入药部位根;不同器官挥发性成分组成不同,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根、茎、叶、头状花序、花序梗各器官鉴定出的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其总挥发性成分的90.045%、89.642%、94.533%、97.933%和93.669%,总体以萜烯类、醇类和醛类物质为主;各器官中萜烯类成分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4.148%、65.391%、74.016%、85.609%和54.908%,且各器官萜烯类成分的组成不同。根中的萜烯类成分以1-十八烷烯最高,其次是β-石竹烯;茎、叶中的萜烯类成分均以β-石竹烯最高;头状花序中萜烯类成分以β-榄香烯最高,其次是α-律草烯;花序梗中萜烯类成分以大根香叶烯D最高,其次为石竹素。说明该地区可作为狭叶紫锥菊引种栽培生产基地;同时非传统入药部位叶、头状花序的挥发油含量和萜烯类相对含量均高于传统入药部位根,应考虑入药使用。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狭叶紫锥菊不同器官挥发性成分的GC-MSTIC图谱

图1狭叶紫锥菊不同器官挥发性成分的GC-MSTIC图谱

从图2可以看出,紫锥菊头状花序和叶中挥发油含量均较高,头状花序中挥发油含量2.02%稍高于叶中的1.93%,二者间无显著差异;茎中挥发油含量为1.49%,显著低于头状花序和叶,但显著高于花序梗和根;花序梗和根中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72%和0.74%,2个部位间挥发油含量无显著差....


图2狭叶紫锥菊不同部位挥发油含量

图2狭叶紫锥菊不同部位挥发油含量

图1狭叶紫锥菊不同器官挥发性成分的GC-MSTIC图谱2.2狭叶紫锥菊挥发油成分的组成类别



本文编号:3970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970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