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之生命观教育概述

发布时间:2016-05-13 10:31

绪论


一、 选题理由
201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加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研宄中学教育中的生命观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此选题提出的外部要求。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明确指出,“学校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认识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化中学生对于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的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孕育、发展和死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观念,学会欣赏和保护他人生命,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完善自我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获得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命教育初现端愧,并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得到关注和研宄,其中以美国、日本、英国的生命教育发展较为突出。最初,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以“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性教育、死亡教育等形式幵展的,并没有形成涵盖系统内容的一个整体教育内容和体系。随着世界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逐渐关注到教育、科技的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教育培养高智商的人才,培养科技创造者,更体现在教育的人文关怀性,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追名逐利的世界经济体制下,人们普遍受到各种压力、烦恼的困扰,需要教育对人们进行心理疏导,而生命教育就此发展起来。1979年,“生命教育中心”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推广生命教育的机构在澳大利亚创立,由此生命教育在更大领域和更多国家得到关注和发展,我们知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命教育是在西方典型的文化价值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追求个体生命的发展为路径,高扬个体生命的价值。二战之后,随着美苏冷战形势的加剧,美国国内的反战、反叛形势不断加重,政治上的动荡波及到经济、文化道德领域,社会道德结构遭到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颠覆,实用主义盛行,极端的个人主义得到了强化。这时的美国试图通过教育来推动经济的复苏,以此彰显美国的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教育的国家主义功能在此时被无限扩大,孩子被送入学校的目的只为获得文凭找到好工作,学校的教育单纯到只传授系统知识,忽视学生的道德建设,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有知识而没道德,有文凭而没创新,有工作而没梦想的“现实主义”的人。
………


第一章 生命观教育概述


一、 生命观教育相关概念解读
所谓“生命观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一些观点和实践的教育,其涵盖的范围相对比较宽泛,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要想在中学教育中贯穿有关生命观的教育,首先就是要明确其相关的概念,如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观?什么是生命教育?以及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是一切生物存在的现实基础。所谓生命,是指“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的本质契机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的物料交换,而且这种物料交换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1由此关于“生命”的定义可知,所谓人的生命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方式,同样,其他生命体的存在方式亦是如此,是与人的生命相对应而言的,人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经过了数以万亿年的进化,形成了语言、思维等适应人的存在的特性。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把“理性灵魂”作为人的生命的特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生命存在和社会生命存在、肉体存在与精神存在的有机统一,每一个人不仅仅是独立的生物个体存在,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有机体。因此,人的生命应包括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两方面的含义,生命的界定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由此可知,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生命活动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中学教育中贯穿生命观教育不仅是要学生珍惜自然生命,更要学会发展社会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时间而言,每一生命个体的生命又都是有限的,都有一个从“出生、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发展过程,生老病死是生命不可逃避的基本形态,生命教育就是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生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自我生命,珍爱他人生命。
………


二、 生命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是最科学的生命哲学,是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的生命是一切价值存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1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都是具有一定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存在。但同时,马克思又认为,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所以,个体的生命价值还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而不是索取。马克思的生命哲学是关注人的生存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命价值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又是无限的,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追求的是人的生命价值的和谐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本体论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以个体的生命存在为前提,其核心就在“人”,在追寻一个怎样的社会更有利于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以“生命”为逻辑原点,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基础上展幵,是中学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举。归根结底,对中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人对生命的追思与探询引向深处,指导中学生个体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以生命为逻辑原点,凸显生命意识,尊重学生生命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思想与生命的社会价值成长,正是教育的应有之意,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之义。马克思的生命哲学以“生命”为原点,以“发展生命”为目的,除此之外,教育无其他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关照学生现时的经验世界,以生命为逻辑原点,强调尊重个体价值实现,树立关怀生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感悟和思考真实生活中的“自我价值”,不断建构自我生命的社会意义。
………


第三章初中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9
一、初中教育中生命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9
(一)初中教育中生命教育内容不全面........ 19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没有发挥生命教育主渠道功能 ........20
(三)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与生命观教育的理念........ 21
二、中学教育中生命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一)学校层面 ........22
(二)学生层面 ........23
第四章 中学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的教学实践........ 25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教育实践 ........25
(一)思想品德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 25
(二)思想品德课与生命观教育的融合........ 26
二、初中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的对策分析........ 27
(一)教育主管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28
(二)发挥学校对生命教育的主导作用........ 28
(三)加强教师对生命教育的关注 ........29


第四章 中学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的教学实践及对策分析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教育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以学生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是本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初中生年龄阶段特征是本课程开展的重要参考因素,这些都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而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其特有的德育功能和人文关怀性,承担着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一直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教育部门、学校、教师都对此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也是应付了事。德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功能,其他学科的教学很少涉及德育的内容,然而,多数学校却取消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只通过一周一次的班会课对学生行德育,生命教育被忽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并在思想品德课中贯穿生命教育的思想。
………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完善,我国初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不断跟进新课改的步伐,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更新。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初中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学科知识,更要注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要服从于和服务于道德人格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素质基础。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时期,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接受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又未成熟,容易思想和行为极端,导致比如厌学、网瘾、早恋、自杀等问题的出现,诸如此类的不爱惜生命、不尊重生命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更应该得到学校和家庭的关注和反思。学生缺乏生命意识的问题是一系列综合因素作用的后果,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生命教育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学科,同样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生命观教育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既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更新了以前单调的教学方法,也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了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的理念是追求生命的本真,寻求生命的自由自在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全面贯穿生命观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遇到挫折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提高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更好地促进中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4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44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