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浅谈社会性别话语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6-06-25 22:27

  论文摘要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历史,它是一部男人的历史,鲜有女性话语的痕迹。传统主流文化中的性别话语是在男权制文化语境中产生的,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成为了一个沉默的人群。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是作为男性的一个附庸而存在的。为了能使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必须对传统封建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不平等性别话语进行重新反思和审视,重新建立基于两性平等基础之上的公平的、健康的性别话语。

  论文关键词 性别话语 话语权 重构

  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它作用于知识建构以及人的身份和关系的建构。而“性别话语”就是表述男女两性的话语问题。语言学家总是将建立沟通的条件看做已经得到保证、无需多加思考的前提,但这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是一个值得思考、根本性的问题。语言学中经常使用的“技能”概念集中反映了纯粹语言分析的问题。孔德就曾将语言视为所有人都能充分享用,又不会因此而有所消耗的公共财富。而布迪厄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在他看来,“能说”只是技能的一个方面,同时还意味着有说话的权力,有权力通过自身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应有的权力。在人类历史记载中之所以鲜有女性的话语,就是因为女性没有说的权力,即自己的话语权。

  一、女性话语权的丧失

  女性有掌握语言的能力和权力,但历史长河中她们依然是哑巴群体。女性的沉默、失声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她们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而发不出声音,而是她们本该有的声音被当时的社会氛围、社会大环境压制了。母系社会时期,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个时期女性并不是沉默的,她们拥有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话语权。当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尤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和市场中的一种基本的分工制度就是按性别分工,这种机制为男人的优势提供了一种社会文化方面的“保障”,在劳动力市场中,资本家并没有实行同工同酬的政策,对妇女支付相对于男工来说很低的工资。这种低工资又使妇女在经济上更加依赖男人,而且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环境中鼓励妇女结婚,结婚后的妇女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家庭和孩子。于是,男人市场和家庭分工中都得到好处。这样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权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样,女性在社会的职场中和家庭中就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女性只是被作为种族繁衍的工具或象征秩序中的一个空洞的符号,“只是男权力比多机制的投射,女性在父权制中是缺席的和缄默的。”所以人类历史上很少留下女性的痕迹和声音。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权力意识大大增强,尤其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女性的身影,而且她们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得到改善,因此恢复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话语权成为必然。但现在女性群体的力量还比较小,她们主张自身权利的声音也还比较弱,有时甚至会被男权社会中的主导声音和话语所淹没。其原因是因为女性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相对于男性而言仍处于劣势,还生活在男性话语的支配和控制中,没有取得与男性平等的话语权。

  二、传统主流文化中的性别话语

  女性主义者认为,传统社会文化中的性别话语权是不平等的,只是属于男性的。这种在两性之间形成的话语权的归属很容易形成的是一种“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的畸形现象。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男性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的话语权。话语权的这种性别归属使传统话语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以“妻,与己齐也”这一表述为例。从词的表面意思看这句话并没有性别歧视的意味,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一陈述的主体肯定是一位男性。在这句话中男性是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的,是女性向他看齐的原则和标准,也就是说男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个简单的“己”字衬托出了说话者之间的语言环境:“己”是男性的自称,而“妻”则是作为的男性谈论对象。“妻,与己齐也”短短的几个汉字却透露出了说话者与被说者之间性别地位的明显差异。说话的主体是男性,而女性只能是被说者。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男性掌握了两性之间的话语主动权,唯有男性才有权利解释“妻”(女人)为何意、为何物,女人不过是被规定、被解释的客体而已。
  总之,传统的性别话语体现出的是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这种极不平等的性别话语氛围中,女性的各种权力都受到了压制和排挤,女性被迫保持沉默,失去公开发言的机会和声音,就好像是一种看不见的存在。

  三、社会性别话语的重构

  后现代主义的观点认为话语即权力,因此要改变女性不平的社会地位就要改变话语权之间体现的不平等,而要改变话语首先必须掌握和把握话语的主动权。她们的主张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自己的话语。她们指出,“这个世界用的都是男人的话语。男人话语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迄今为止所有的女性主义文字一直都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在用男人的语言对女人耳语。”“我们所要求的一切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我们要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男女两性之间的话语权进行重构:


  (一)重新认识两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康文明的性别文化
  要建立男女两性之间平等话语权,首先是要树立一种不论种族、性别、年龄和阶层的差别,人生而平等的健康文明的性别观念。而健康文明的性别文化指的是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能够实现性别平等、公正的文化,它必须是以性别平等为核心同时传播的是一种体现性别平等与性别之间和谐的语言或知识。从社会中出现的性别困境和性别行为“失范”的状况看,现有的性别文化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滞后性。男女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双赢”关系,因此构建健康文明的性别文化,应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两性的差异,重新审视和反思两性之间明显的和隐藏的不易察觉的不平等关系和社会规范,要建立一种在与女性共同探索和研究基础上的、摆脱传统先天论的束缚的、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的性别话语环境。
  (二)在公共领域中女性应享有平等话语权
  在传统社会,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一直被男性群体所把持,女性长期处于被压迫和从属的地位,因此无法涉足这些领域。整个权力系统的运作过程都是按照男性的意志进行,他们不仅是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演员”,而且是幕后的“导演”。在整个生活的实践中,被边缘化的女性发不出也根本没机会自己的声音,甚至在政治舞台连配角都算不上。因此,在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男权性别文化,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别本质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治属于刚毅、果敢、智慧、富于竞争性特征的男性,而女性才有的软弱、顺从、依赖性、情绪性等特质不适合领导职位和权力运作。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就必须使女性在公共领域中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具体做法可以是将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把性别意识纳入政府政策和方案的考虑之中。要求把女性作为发展中的平等主体,赋权予女性;保障女性对资源的掌控和利用;注重女性在发展中的利益,使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真正受益。
  (三)在教育领域中女性应享有平等话语权
  教育是现代社会人们向上流动的阶梯,接受较多的教育意味着为跻身较高的社会层次创造了条件。虽然中国现在男女两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总体来说女性受教育水平与质量还是低于男性,在农村尤其明显,所以在教育领域应该更加关注女性的权力。其次,重构课程和教材中的性别话语。幼儿教材中社会生活场景很少,大部分是家庭生活场景,父亲角色出现很少,而且教材中的插图总是将男女的职业定型化:医生叔叔、农民伯伯、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这种性别分化观念非常强烈地固化在教材的形象当中了。因此学校正规课程中必须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活场景,使男女学生在所学的教材中看到女性的正面形象。
  (四)在经济领域女性应享有平等话语权
  一般来说,就业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是人们生活维持及水平提高的源泉。如今人们的权力意识大大增强,使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传统“女主内”的观念,“妇女解放”运动也推动了女性从家庭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但从现实的男女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后的情况来看,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女性总是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而且通常居于较低工作岗位,即使是同样的工作,女性得到的报酬往往要比男性低。为了改变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畸形状态,首先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定有利于女性就业机会平等、有利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政策;对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女性要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她们的技能可以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以使女性能在经济领域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力。

  四、结语

  在传统社会中男性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女性的声音是缺席的、是故意被忽略的。这种不平等的性别话语权导致的结果是: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处于主动和优势的地位,而女性则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而且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这种思想在人们的意识深层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直到工业革命后,父权制度渐渐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和冲击,这种状况才有了转变的契机,更多女性群体渴望新型的性别关系,盼望能建立自己的、崭新的社会性别话语,要求对旧的、落后的社会性别话语进行重新建构。
  然而我们是否因为传统中没有属于女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话语,就非得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完全不同的属于女人的性别意识和话语出来,并根据这种女人的性别意识和话语来解放女性自己呢?事实上,以性别为中心的任何话语都存在一种危险。我们今天反省批判传统文化与传统社会中隐含的性别“男性中心主义”并不是为了将其置换为“女性中心主义”,而是为了杜绝任何形式的“性别等级关系”的再出现,在性别平等的前提下重新思考男女关系和新的社会生活秩序。因此,重要的不是建立“女性的”话语,而是要超越两性之间的偏见,告别“男性的”和“女性的”二元对立文化,在两性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来思考两性和谐相处的问题。



本文编号:61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61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