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初探
发布时间:2016-07-16 13:11
论文摘要 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张,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急需重视和解决。
一、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早已突破2000万,这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直接面向大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队伍也不断壮大规模,以适应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据相关调查资料和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已达到12万多人,尤其是在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颁发以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尽管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总量较大,但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部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与所带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年龄偏大;辅导员地位较低,待遇一般,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不受重视,甚至歧视,同时辅导员思想不稳定,流动性加大;绝大部分辅导员普遍感觉晋升途径狭窄,发展空间受限,前途渺茫等。16号文件规定,高校辅导员要按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齐,可至今能真正达到这一标准的高校几乎凤毛麟角。
二、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
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校长教师更应该管。”“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现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紧迫。
(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现实需要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我国高校办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而大学生是其主要来源。高校辅导员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用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践激情和家国感情,使他们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和关系,让他们充分认清时代特征,肩负社会使命,具有世界眼光,直抒爱国情怀,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去奋斗。作为教育、管理、服务大学生的高校辅导员,必须服务国家大局,尽职尽责,乐于奉献。
(三)实现辅导员自身价值的合理需要
高校辅导员在学校里处于弱势地位,工作压力非常大,承担的日常事务非常繁琐,每天面对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像保姆、救活队长、更像勤务兵。有很多在学生工作一线默默奉献的辅导员,除了要负责日常繁重的工作外,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和长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条战线上已经耕耘了许多年,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大学生度过了美好而又难忘的大学时光,而自己也渐渐衰老。工作岗位和性质没有变,而具体的工作对象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自己的工作难免缺乏激情,产生倦怠,甚至懈怠,这就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肯定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劳动成果,学校应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晋升制度保障,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安慰等。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看不到工作的成就感,身心疲惫,甚至带病上岗,这些都需要人文关怀,心理安慰,表彰奖励等。
三、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 学校层面要把好“三关”,即:入职选拔关、培训使用关、考核晋升关
为了不断满足高校学生工作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真正为大学生服务,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学校层面,要把好三关,即:入职选拔关、培训使用关、考核晋升关,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是入职选拔关,对于辅导员的选聘,各高校可坚持几条标准:
一是应聘者所学专业和相关需求学院的专业应尽量一致或者是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二是应聘者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三是应聘者要乐于奉献,有亲和力,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
四是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执行力。
五是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学校要组织学工部门、人事部门等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和身体测试等系列环节,真正选拔出政治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热爱学生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辅导员。
入职以后的辅导员,学校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组织他们参加辅导员岗位培训班、政工干部专题培训班和各种类型的研修等,把培训贯穿辅导员工作的始终。学校要大胆使用辅导员,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各项学生工作中得到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关心他们的发展和晋升等。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的辅导员流动机制,畅通辅导员晋级晋升通道,为辅导员自身发展创造舞台,多建平台。
(二) 辅导员自身要做好“三勤”,即: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
高校辅导员自身要做好“三勤”,即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和着力点。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要不断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规章制度,同时注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历史等常识、生活常识、工作原理和方法,时刻有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分析现阶段学生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特征,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法,提出对策。高校辅导员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辩证的看待事物和对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意气用事,一刀切或主观臆断。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善于学习和思考,还要勤于实践。高校辅导员不能仅仅发号施令,指手画脚,甚至夸夸其谈,要善于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思想和情感等,注重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高校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载体,使辅导员自身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
同时,高校辅导员也要加强科研论文的撰写、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积极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等。
(三) 党和政府层面要做好三多,即:多关心、多支持、多服务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和政府层面要做好三多,即:“多关心、多支持、多服务”,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条件和重点。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鉴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对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继出台了系列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和制度,同时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如: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辅导员岗前培训,,辅导员能力提升系列专题培训等。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部门的相关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多关心这支队伍,深入一线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身体情况等,理解和帮助部分辅导员解决其特殊困难,同时要给予必要的帮扶,如:物质救援和精神安慰等。政府部门要划拨一定数量的辅导员专项奖励经费,用于辅导员的补贴。不断深入开展“全国高校辅导员100强人物评选”,“省级标兵辅导员”评选等活动。
总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党和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等应形成合力,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
本文编号:71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719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