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浅析新时期党员如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6-07-21 15:41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党重要的理论创新。广大党员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理论创新的重要性,自觉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应该通过教育和纪检监察的方式监督广大党员发挥示范和领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理论创新 党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实践的不断开拓,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党的理论创新,蕴含着许多光彩夺目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党最为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为我国的道德价值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未来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广大中共党员是人民的先锋队,肩负着复兴民族和国家的领导重任,所以,其也理所当然应该更加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党员应该认真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党的理论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并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同时,惟有真正地把党的理论创新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实践,才能发挥其生命力和指导力,才能掷地有声、落地生根。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广大党员应该清楚我国现阶段所处的新的实践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对这种新的实践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一,我国当前的实践特征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领导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积贫积弱的贫困国家,转变成了GDP居世界第二,人均收入居世界中等水平的较为富裕的国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建设富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国梦正在变成现实。因此,富强成为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全体党员理应尽全力践行这个价值观,带领全体国人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民主是当代世界通行的主流价值观,我党我国也顺应这一潮流,发挥党内民主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人们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因此,必须大力推崇民主的价值观,广大党员也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誓言,努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富强。
  文明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不文明的社会是不值得追求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一直在提倡建设政治文明、道德文明和生态文明。应该认识到,当前我国的文明程度还不够,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广大党员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理应更加努力地推动我国各项文明事业的发展。和谐是整个社会得以发展的保障,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只有建设一种和谐社会,才能保证各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因此,广大党员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而奋斗。
  第二,在社会层面上,现代中国社会的实践特征必然需要建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党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追求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种自由和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也包括人的道德文明层面的提升。从建国前的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人民的自由抛头颅晒热血,到建国后党和国家的立法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无不把争取自由作为奋斗目标。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所有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平等是建构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取消特权,消除贫富差距,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广大党员应该把平等待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与此相关,公正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不公正的社会是不稳定也不和谐的,社会公正要求广大党员在立法阶段公平对待每一个群体,在司法领域公正执法,在其他社会领域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法治是以上所有核心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是我国得以长治久安的法宝,是人民群众权利得到保证的基础,因此,广大党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大力宣传法治理念,依法治国,依法治党。
  第三,在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层面上,现代中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呼唤一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爱人民,这种优良传统在我国持续了几千年,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强才能民富,国强才能民安,因此,当前阶段,对每一个中国公民来说,都应该大力提倡爱国主义教育,为我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先锋队组织的广大党员,更应该在这个层面上发挥积极榜样的作用,爱国爱党,勇于同破坏国家安全和集体荣誉的所有不法和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每一个人的辛勤劳动,只有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爱岗敬业,才能推进整个中国的发展,因此,每一个人,特别是广大党员,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奉献自己的智慧,广大党员更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带领大家把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
  诚信是对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无诚难以立本,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推动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上到一个新台阶,树立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广大党员更应该对人民群众讲求诚信,决不能坑蒙拐骗,失信于民。友善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体现,因为社会主义不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只以金钱论胜负,而是具有更为良好、更为友善的社会风气,每一位公民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广大党员更应该积极宣传这种核心价值,传递一种与人为善的正能量。



  二、党员应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现实情况下,我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需要深切体会领悟这种价值观的变化和我党对其作出的创新到底是什么。
  广大党员必须深切认识并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新形势下的一种伟大的理论创新之后,应积极倡导、自觉践行这种价值观,并且应该勇于同抵触这种价值观,甚至是破坏这种价值观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自己的党员意识。广大党员应该牢记党章党纪和国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章内涵,唤醒党员党的意识,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严格规范党员行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且,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的行为应该领先于人民群众,应该带领人民群众走上更加光辉的大路。因此,广大党员只有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下的理论创新,真正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内部,并努力践行这种价值观,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二,广大党员应该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应该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好其他人的表率,在自己理解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内涵和要求之后,积极向自己身边的人宣传这种价值观。从小事做起,从而自己和身边其他人的精神面貌得到一种根本的提升。另外,现代社会的媒体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广大党员能够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媒体与人民群众沟通,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能够更加主动、更有兴趣地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广大党员应该勇于同各种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做斗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较高的道德要求,思想觉悟程度不高的某些人民群众可能在某些方面还比较欠缺,比如:可能对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楚,从而导致其爱国心不够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科学性认识不够。因此,广大党员应该积极帮助所有群众坚定信念,努力学习,践行价值,从而使所有人都能树立更加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应该同那些企图破坏国家安全和稳定,破坏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法分子进行艰苦的斗争,以防止我国当下所取得的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果受损。

  三、 通过纪检监督来促进党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拥有较高的素质,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广大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贪污腐败的可能,存在着只为自身私利打算的不良动机,存在着不能有效带动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法行为。基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以党纪国法要求广大党员认真、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继续加强党员的思想意识建设。应该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在各种时期的历史文献,特别是艰苦奋斗,努力为建立新中国而流血流泪的革命史,以及辛勤为建设富强而文明的新中国而流汗流血的改革开放史,从而帮助广大党员树立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崇高理想,在工作中、在思想上严于律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完善相关的党员管理制度。要在制度上探究如何管党,使得没有人敢腐败,没有人愿贪污。这就要求全党认真反省以前已经发生的贪污案件的原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探讨官员腐败的根源。制度上应该设置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做到量化管理和零容忍,使得官员不敢腐。同时,这种制度应该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从而从党员抓起,在全社会树立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扫清障碍。
  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健全党员作风禁令专项检查制度,严肃追究违反禁令者的责任。严肃党员的不法和不文明行为。我们还应该制定完善的执法制度,统一对党员细化管理,对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一言一行都积极监督,并督促其更加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加强专项整治。要针对妨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的顽症痼疾,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活动。
  总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应该积极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对党员作风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让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谋划新思路,努力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编号:74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74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