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07-21 15:41
论文摘要 法治思维是政府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基础,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缺失及其问题,积极探索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策略,以提高政府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促进我国事务。领导干部要重视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规章制度,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了解我国各项法律规定。同时,政府领导干部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社会管理工作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另外,政府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培养法律意识,提高对我国法律的重视程度。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积极抵制违法行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政能力,逐渐养成法治思维;其次,培养政府领导干部践行法律的思维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政府领导干部要树立严格执法意识,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政府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干部严格执法意识的培养需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按照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执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审视自身法律意识缺陷,培养依法执政思维,杜绝工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逐步培养依法执政意识和法治思维。
(二)培养领导干部的权利思维
首先要培养政府领导干部尊重权利的思维。政府要强化领导干部的权利观念,将工作重心由“追求权力”转移到“保障权利”上。在我国体制下,人们急切要求尊重个人权利,追求自由平等。这使得公民权利的保障在我国政府领导干部的工作中变得极为重要。而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公民权利,培养权利意识;其次,政府领导干部要形成维护权利的思维,领导干部要在尊重公民权利的基础上认识到公民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维护公民权利。另外,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工作业绩的实现与公民权利相矛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不能一味追求业绩而忽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领导干部应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维护公民的权利,使政府权力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政府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领导干部权利思维的培养能够不断提高其依法执政能力,有助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最后,政府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积极落实权利意识,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维护好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公民财产权,在工作中真正贯彻落实法治思维。
(三)培养领导干部的程序思维
首先,政府领导干程序思维的培养需要树立程序意识,形成工作程序理念。政府领导干部是否遵守工作程序对我国政府职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程序意识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关键。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要将程序思维刻入思想意识领域,将程序意识作为领导干部工作的思想指引,保证领导干部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自觉抵制法律禁止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虽然我国法律体系仍存在不足,在一定情况下不符合现实情况,但领导干部一味追求工作成果而忽视工作程序,将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不规范行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政府领导干部程序意识的培养对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具有深刻意义;其次,在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过程中,仅树立程序意识是不够的,政府领导干部应保证程序思维的执行效果,在工作过程中积极落实程序思维,按程序管理社会事务。为此,政府领导干部在面对有程序要求的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工作,不能私自变动工作程序。同时,在处理没有程序要求的社会事务时,应积极请示上级领导,,不能凭主观意愿随意决定工作程序。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对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工作重点。虽然,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的现象。加强培养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工作重点。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对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提高和我国法治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编号:74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743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