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基层公务员政策水平的培养与提高
发布时间:2016-08-04 08:42
论文摘要 公务员是我党执政条件下担负着重要责任的人民公仆,他们是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内外越来越复杂的发展局势,党和政府对公务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务员最起码的任务是要充分领会党的政策,做到遵守政策办事。公务员的整体政策水平是呈现良好趋势的,但也存在某些政策观念较差、水平较低的基层政工。这样就容易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在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注重保持稳定性,第一轮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但是部分基层干部没有按照政策执行,与农民意愿相违,不合理改变承包关系,强行收回土地,再高价发包,激起民愤。因此,公务员队伍必须尽早提升政策水平,为各项工作的更好落实打下基础。
(四)从现实情况来看,提高政策水平是解决新问题的迫切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人民的追求越来越高并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与此同时,爆发出许多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为各地区各级别的党政干部和公务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情况,必须严格抓好公务员自身的素质,从而促进整支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积极提高。
二、我国公务员在政策水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制定方面“先天不足”,导致政策质量不高
政策制定的“先天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目标出现多元化和不一致性,引起政策执行发生矛盾。一些政策包含多个目标,若能保证各个目标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则不易发生矛盾冲突。一旦各个目标彼此影响、互相干扰,则极易引起矛盾冲突,政策的落实出现困境;(2)政策方案繁琐复杂,执行过程举步维艰,并且一般受惠幅度较小;(3)政策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实际落实过程中出现困难,导致落实效果不佳;(4)政策方案缺乏前瞻性,缺少长远发展的计划,导致政策执行困难;(5)政策制定“照搬照套”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这样导致某些政策措施不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 在政策理解方面,不能确实掌握政策内涵
公务员在理解政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歪曲政策、误解政策的片面化认知现象,甚至有些人员扭曲政策内涵,为自己所用。比如,中央推出允许地方就公益事业向社会合理集资的政策以后,部分地方干部把这项政策曲解,大范围出现集资、收费的混乱现象。
(三) 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执行偏差问题
第一,部分公务员对于国家政策敷衍了事,只是表面应付,不做具体操作。制定的执行措施一般都是“花架子”,或者在执行过程中虎头蛇尾、政策执行不彻底。第二,政策执行过程中进行选择性执行,从完整的政策中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不能落实政策的全部内容,政策得不到整体发挥。第三,部分公务员有意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上级或中央政策。综上所述,这些执行偏差问题强烈削弱中央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四) 在政策调整方面,“朝令夕改”现象严重
部分公务员不遵循客观规律肆意对政策进行调整,在政策中加入本来不存在的要求,改变了原政策的本质。使原政策无法准确到位,将政策扩大化处理。另外,很多公务员缺乏实际调查研究,不能因地制宜的将政策灵活变通、分类指导,不能充分发扬民主,导致政策缺乏实效性。
三、提高公务员政策水平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强化学习、吃透政策,在政策的认知和把握方面做出努力
一个公务员素质的提升首先要求具有较强的政策意识和突出的政策水平,这些内容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来相应的能力。公务员必须对政策本身加强正确的认知。公务员要依靠不断地学习研究来对现行政策熟悉、理解,加上对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通晓政策发展的脉络。公务员只有在深入的学习过后才能强化政策意识,从而提高政策水平。通过不断地夯实理论、解放思想,促进公务员的思维能力,加强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在保证公务员自身正确理解政策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引导群众,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保证把政策准确无误地传达贯彻下去。
(二) 对政策坚决全面执行,注重灵活运用
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问题和不合理调整现象,有必要注重加强公务员在政策执行方面的坚定性与灵活性。将政策的有效执行视为己任,坚决按照政策的核心内容展开工作,避免政策“走样”的现象发生。因为政策多为宏观内容,一般只是提出原则性的规定,公务员必须有能力在保证政策完整性的基础上作出具体的安排规划,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方案细则。与此同时,可以进步做好信息反馈工作,进而促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三)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做好党政工作的关键。公务员在行政工作中应该善于领导群众不断开拓,善于激发群众的前进动力;同时也应该善于吸取群众的实践经验,了解群众的发展需要。在执政思想上,既要大力倡导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策,同时也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角度展开思考。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为突破口,分析面临的形势,化解矛盾,从中锻炼自身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开辟新形势下的党政工作通道。
(四)健全制度是提高公务员政策水平的关键
建立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稳定性的制度,不断激发公务员的潜能,促使公务员政策水平显著提高。坚持改革完善“凡进必考”的公务员选拔制度,为公务员队伍融入综合素质过硬、能力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坚持改革完善竞争上岗制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激励公务员时刻注重政策水平的提高;坚持改革完善轮岗交流制度,结合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让公务员互相轮岗,多方位培养政策水平;坚持改革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让公务员不断充实自我,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政绩。
(五)加大公务员政策水平培训力度
新时期的公务员政策水平培训依旧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同时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强当下的党政建设大局,充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政策素质和政策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有利于增强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法制意识、发展意识,提高对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正确认识,为做好党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培养和提高公务员政策水平的工作,是治国理政的要素之一。我党想要不断实现各个时期的使命和任务,必须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政策。而这些思想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必须拥有一支具有高素质和高政策水平的干部队伍。公务员的政策水平就是干部素质的基础,它决定着政策执行的具体走向和实际效果。
本文编号:84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40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