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博士论文 >

国关专业 出路_聿怀政治 高中政治课件,教案,试题,公开课课件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视频,高考一

发布时间:2016-10-16 10:09

  本文关键词:政党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点数权限获得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手机:13682929660
联系人:张润丰
QQ:5724868
QQ群:2743800

 

  政党理论    热 荐  ★★★★★

政党理论

作者:姚学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2 9:42:21


  

 政治教师评级论文核心期刊发表定制,点击了解更多

 高中政治公开课教案课件量身定制,点击了解更多

本站双线线路:    单线线路:yuhuai.com
(如发现不能打开网站时请尝试单线线路,即去掉www)

资料简介:

 

1、政党的起源

    中文的“党”,在历史上没有政党的含义。所谓“党”,原意是指居民基层单位,后来引申为在政治上有亲密关系的人群,有“党羽”、“同党”、“朋党”等称呼。现在的“政党”一词,是从外文移植过来的。在外文中,所谓政党,英文Party,法文Parti,德文Partei,西文Partido,俄文 ПартиЯ,一概来自拉丁文Pars,原来的含义为“一部分”,引申意义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这种社会政治组织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前资本主义的封建社会时期,没有政党,也不存在政党产生的条件。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君主集权制度,不仅剥夺了被统治阶级的结社自由,也不允许本阶级的成员享有结社的权利。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集团在他们的斗争中,相互攻击对方为“朋党”,如唐朝的牛党、李党,宋朝的元佑党人、元符党人,明朝的东林党等等,都是一派强加给敌对的另一派的贬称。中国历史上的会党,如天地会、洪门会、大刀会、哥老会、青红帮等,一般都属于秘密民间团体,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有的具有反叛性质,甚至成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有的则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或为统治阶级所利用。

  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它们的前身或者说萌芽,首先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产生,如十七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当时它们还只是英国国会中的不同政治派别,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独立后,在美国议会中也曾首先出现联邦主义者(或称联邦党)和反联邦主义者(或称反联邦党)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才演变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般说来,资产阶级政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政治发展达到取得国家统治权和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条件下产生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是雇佣劳动制。为建立和发展这种制度,资产阶级要求“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天赋人权”,即所谓“自由”、“平等”。以这种“自由”、“平等”为表现形式的生产关系,必然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神权统治,实行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这种保证少数剥削者享有民主的制度,不仅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等机构采取普选的形式,还表现在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阶层和集团都享有组织政党,通过议会等机构参与国家管理的自由平等权利。资产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独享这种民主权利,以实现对全社会的统治,除了建立一党独揽的政权之外,比较典型的是确立两党制或多党制,即建立由两个或几个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政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造成资产阶级内部为了追逐最高利润而进行激烈的竞争,因而分化出不同的阶层,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由此导致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集团,更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了打破国界的所谓“多样式公司”,包括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相互之间为谋求世界垄断地位而进行着更加剧烈的斗争。有着共同利益的阶层和集团在斗争中结成政治联盟,组成政党,通过政党去争夺议会席位,攫取政府要职,掌握国家权力。

  早期的资产阶级政党产生和活动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时,它们所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所以,早期资产阶级政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以后,资产阶级政党便成为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特别是在帝国主义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随着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矛盾的日益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一般都趋向反动和保守。在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法西斯主义政党,如德国纳粹党,意大利法西斯蒂党。这些党公开抛弃资产阶级民主,实行极端恐怖的独裁统治,对内残酷镇压本国革命力量,对外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法西斯主义政党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世界严重危机的反映,也是垄断资产阶级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极端反动的表现。

  无产阶级政党是后于资产阶级政党而产生的。它是在资本主义由简单协作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机器大工业阶段,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的产物。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发生的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学说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封建、半封建国家,政党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条件下,在这些国家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亚洲,孙中山先生1905年创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

  总之,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形成的阶级的政治组织,是各阶级的政治发展和它们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恩格斯指出:“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因而特别是在英国,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史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196页)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政党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将来,随着阶级的彻底消灭和共产主义的实现,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政党才会失去作用而自行消亡。

相关链接

2、社会主义民主

    通常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全体人民平等地管理国家事务。具体指: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制度后而争得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完善和逐步扩大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对人民的民主是对敌人专政的前提,没有人民民主,就不能对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对敌人的专政是对人民民主的保障,没有对敌人的专政,就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民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把社会主义民主同无产阶级专政对立起来。社会主义民主,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有可能实行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保障,只有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才能使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贯彻下去。任何要求“绝对民主”、“绝对自由”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社会主义民主还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有本质的区别,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3、民主政治

    国家由统治阶级中多数人享有管理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实行不同性质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古希腊雅典奴隶制国家,民主只为奴隶主阶级享有。它由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民众大会,制定法律,决定宣战媾和,处理财政、祭祀、军事等重大问题,并选举部分公职人员。但奴隶、外来人、妇女则被剥夺参加大会的权利;小农不能整天脱离生产,也无法参加;大会的议案,还必须经过奴隶主阶级直接操纵的议事会事前审查和陪审法院最后批准。在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为资产阶级享有。民主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政治口号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实行普选制和议会制为中心,宣称“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所享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参加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的一切权利。这种人民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是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

4、人民民主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适合中国情况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在新中国诞生初期,它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它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它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除了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的一面,还有全体人民对于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一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75页)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灭以后,专政的对象已经不是完整的反动阶级,人数也大为减少。但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专政的职能还很有必要。

5、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政权。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主要通过暴力革命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个政权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也是最后的一种国家制度。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初步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指出无产阶级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工人阶级的战斗目标。1852年3月,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进一步论证了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原理,作为他同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的根本区别的标志。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以及与机会主义者的论战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任务、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形式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无产阶级专政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工具,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所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革命

    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无产阶级主要运用革命暴力或其它革命形式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最伟大的社会革命。它同以往一切革命有根本区别,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彻底消灭剥削制度;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不是革命的结束,而要运用政权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到底;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通过剥夺剥夺者或社会主义改造来完成的;社会主义革命要求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建立后,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力,改造一切旧的观念形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彻底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存在的条件,最终消灭阶级,过渡到共产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胜利的新时代,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更加扩大,更加深化。

7、无产阶级政治

    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涵义和内容。一般地说,它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斗争;是参与和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的一切活动;是利用国家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斗争。

8、政策

    一个政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依据。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执行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获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政策制定后,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其是否正确,并在实践中得到某些修正、补充、完善和发展。人们的实践,特别是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都是和这种或那种政策相联系的,政策是理论见之于实践的决定性环节之一。政策有总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之分。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政策有鲜明的阶级性。通常是路线决定政策,政策为路线服务。

9、政治行为

    一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的行动表现,如政党、社团和个人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而进行暴力的与和平的、合法的与非法的、议会的与群众的种种斗争。二是特指政治学的一个范畴。从资产阶级政治学的“行为研究法”盛行以来,“政治行为”一词则具有新的涵义。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研究领域,又是一种研究方法,即用行为研究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一个分支学科。

10、政治权利

    根据宪法、法律,公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项权利。主要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实际上就是被剥夺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无政治权利在我国是划分敌我的一条根本界限。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上,虽然规定公民有各项政治权利,但实际上往往受到许多限制,或者成为资产阶级把握政权的点缀。

11、政治权利

    根据宪法、法律,公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项权利。主要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实际上就是被剥夺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无政治权利在我国是划分敌我的一条根本界限。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上,虽然规定公民有各项政治权利,但实际上往往受到许多限制,或者成为资产阶级把握政权的点缀。

12、政治斗争

    一是指阶级斗争形式之一。无产阶级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进行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包括政治罢工、示威游行、议会斗争和武装起义等。武装起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政治斗争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防御国外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彻底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二是泛指各对立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之间为达到某项政治目的和要求而进行的斗争。

13、政治路线

    一个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其纲领和目标而确定的政治方向和根本途径。它集中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关系到整体事业或全局利益的根本问题。不同的政党,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政治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规定无产阶级斗争的任务、对象和动力,指明实现目标和任务的途径和道路。要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必须建立在正确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并由组织路线来保证。

14、政治关系

    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阶级关系的一种表现,政治现象的一般联系。在阶级社会,通常指各政党之间、各阶级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活动,组织各种政治集团、进行各种政治斗争、建立各种政治制度、成立各种政治机构、规定各种政治任务和解决各种政治问题等政治现象,都体现一定的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最高概括是政治。政治关系体现一定的阶级关系,又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分析政治关系,对认识政治现象,明确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5、政治领导

    一般指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和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及其社会组织实行政治路线上的领导。政治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行全面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治领导,主要是通过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来领导。政治领导是否正确,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就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没有正确的政治领导,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没有正确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就没有基础和保证。为了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6、政府

    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总称,狭义的政府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即负责国家行政工作,对整个国家进行组织和治理的机关。政府是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是统治阶级直接实现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文化教育等一切内政外交等重大政策的政权机关。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是按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的,因此,资产阶级政府是独立于立法与司法机关之外的一个行政机关;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为基础的议行合一的政体,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是国家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它必须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它的监督。按照管辖的范围,政府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分。中央政府亦称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统一管理全国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即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所在地域范围内的行政工作。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中央政府,有权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它直接领导和指挥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关,具体实施国家一切内政外交的重大政策。由于政体和政府组织形式的不同,各国中央政府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法国、德国、日本等议会制国家的政府均称内阁。我国的中央政府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瑞士则称联邦委员会。作为地方各级的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政府无论是由地方议会选举产生,实行“地方自治”,还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其一切活动都是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在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德国和瑞士等国,其地方政府是指州(邦)以下的各级政府,州(邦)政府不是地方政府。按照联邦和州的分权原则,地方政府为州政府直接领导和指挥。我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政府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划,有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种。各级民族自治区域内,依照我国宪法规定,建立相应的各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宪法所规定的地方政府的职权,并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行使自治权。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级民族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17、政权

    亦称“国家政权”。通常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它具有强制性和主权性(或称自主性)。强制性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系统的暴力组织来保证权力的实现;主权性表现为不受外来的控制,独立行使国家权力,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自由处理对内对外一切事物。国家政权的这种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不具有的。

18、政治理论

    关于政治的观点、思想或学说体系。政治理论是有阶级性的,有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也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理论。无产阶级的政治理论或政治学说,广义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等的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国家通常说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政治理论,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们是研究包括政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19、政治

    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曾从不同角度对政治作过论述,但无一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揭示了政治的本质,给予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1)政治是历史范畴,是随着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出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及形成国家时产生的;但到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即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时,政治也就自然消失。因此,政治并不是人类社会永存的普遍现象。(2)政治深深地根源于经济。在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概念中,政治好像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其实不然,政治则依存于经济,是从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并对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有能动的作用。可见,政治性质由经济性质所决定,政治变动是随经济的变动而发生的。只有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对各阶级的经济利益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科学地说明政治。(3)政治的实质是各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形成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领导者与同盟者等之间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则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每一阶级为要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根本经济利益,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进行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4)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权是表现各阶级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的解决,说到底都是通过政权来实现的。(5)政治又是政党或政府为正确处理政治关系、进行政治活动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采取相应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20、多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许多政党互相竞选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多党并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各党单独或几党联合参加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获得多数后组织政府。这种国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政党数量较多,力量比较分散,一个政党很难在竞选中取胜,通常不得不以一个主要政党为中心,联合其他一些政党,争取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获得多数选票,以达到联合组织政府的目的,共同成为执政党;另一种情况是几个政党分立,单独参加竞选,特别是某个大党,以争取获得多数议席或选票,然后单独组织政府,成为执政党。在多党制国家中,不参加政府的政党通常称“反对党”或“在野党”,起监督政府和牵制执政党活动的作用。多党制最早出现在法国,从1870年9月4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就基本上实行多党制。此外,还有意大利和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等国。多党制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表现,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掩盖资产阶级专政本质的一种手段。

21、两党制

     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两个主要政党交替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最早产生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当时在议会中有两个政党:一个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后改称自由党);一个是代表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后改称保守党)。两党交替执掌政权,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制度,被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用。至今仍流行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通常是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在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或当选为总统的一个政党组织政府,成为执政党;竞选失败的另一个政党成为反对党,不参加政府,只监督或牵制执政党的活动。两党制又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其特点是一般由在议会中特别是下议院中占有多数议席的政党作为执政党,它不仅掌握行政权力,而且掌握立法权力;另一种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的两党制,其特点是通常由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个政党作为执政党,它虽然掌握行政权,但不一定同时掌握立法权,具有立法权力的议会下议院的多数席位很可能被在总统竞选中失败的另一党占有。在两党制的国家,有时还有其他政党,但因势力很小,一般不影响两党轮流执政,也很少可能成为执政党,但在两大党力量平衡,在两大党由谁执政的问题上也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样的小党称为“第三党”。两党制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表现,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掩盖资产阶级专政本质的一种手段。

22、政党

    通常指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实现其利益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列宁指出:“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151页)。英国1679年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辉格党,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是孙中山于1905年建立的同盟会。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在伦敦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最初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于1903年在俄国建立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是毛泽东等人于1921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现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掌握政权;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掌握政权。无产阶级政党同资产阶级政党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反映或表现。

23、政党和阶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各阶级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各阶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也就产生政治。在政治领域里,集中反映的就是各阶级的利益及其相互关系。各阶级根据自己的经济地位而进行的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活动,从来就是政治领域的中心内容,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它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活动。各阶级在这一活动中,都要由自发的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斗争,发展到集中地、自觉地争夺国家统治权的斗争,在取得国家统治权以后又发展为集中地、自觉地巩固统治权的斗争。一定的阶级以独立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为争取统治权而进行斗争,直到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这就是这个阶级的政治发展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因为这样,一定阶级在国家生活中都处于一定的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地位,不是处于统治地位,就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从其统治地位出发,被统治阶级从其被统治地位出发,在不同的方向上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组织形式,从事参预、指导和确定国家政治生活的方式、任务和内容的活动。现代的政党,作为一定阶级政治发展的产物,它们集中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是代表一定阶级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集团,是一定阶级为争夺国家统治权而进行斗争的政治参谋部,是一定阶级干预国家生活的政治大本营。它们的全部活动,包括纲领、主张、理论和政策,目的都在于维护和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并且集中表现为争取和实现本阶级对国家、生活的统治。它们的全部活动都是服从于这个斗争并为这个斗争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发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利益互相对立的条件下,这种关系就是斗争关系。在有共同利益的条件下,这种关系可能发展为各种形式的联合或联盟。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来说,它们和它们所代表的阶级不是起进步的作用,就是起反动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就是区别每个政党的性质和作用的主要标志。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科学意义上的政党,科学意义上的政党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发展,特别是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因而先有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而后有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政党和阶级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一)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就政治上成熟的政党来说,还不是阶级的普通的一部分,而是它最积极、最活跃、最能代表其阶级利益、最能带领本阶级进行斗争的一部分。一个阶级为了使自己组织起来,能够作为一个阶级而行动,就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来领导。政党也必须依存于一定的阶级,代表本阶级的利益,而没有本阶级群众的拥护,它也不能存在和发展。

  (二)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没有阶级斗争的需要,政党就不会产生。但是,政党并不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同时产生的,而是阶级斗争发展到近代的产物,特别是发展到形成阶级对阶级的斗争阵营的产物。它首先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即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因而是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以后近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政治现象。

  (三)政党是一定阶级的政治发展达到一定成熟程度的标志,也是一定阶级从自在阶级转变到自为阶级的标志。一个自在的阶级,是不可能组织政党的。只有当一个阶级在政治上逐渐发展成熟,开始清楚地认识本阶级的利益时,才能组织自己的政党。同时也只有组织自己的政党,才能使本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十四、十五世纪就出现了,而它们的政党,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却直到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和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才分别出现。

  政党和阶级的关系,也有许多复杂的特殊的情况。

  (一)有时一个阶级不只有一个政党,而是有几个甚至许多个政党。如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有共和党、民主党两大党。又如在中国,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政党有许多个。这些政党虽然代表了不同的阶层、集团的利益,有时甚至斗争得很激烈,但从本质上看,它们仍然是代表同一个阶级的利益,只不过其组织、主张和策略手段有所不同。

  (二)有时不是一个阶级成立一个政党,而是几个阶级联合成立一个政党或组成一个政党联盟。如在中国,北伐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阶级联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它们在当时的斗争目标相近、政治主张相同而组织和联合起来的,有的甚至直接带有统一战线的性质。

  (三)有的阶级往往由别的阶级的政党来代表它们的利益。农民阶级就是这样,或者由资产阶级政党代表,或者由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历史上许多自称为农民的政党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农民阶级成为哪个阶级的同盟军,就是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对于农民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四)有的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政党,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也吸收被剥削阶级的群众参加,它们貌似“全民政党”,也往往打上“全民政党”的招牌。实际上,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全民政党”是不存在的。剥削阶级的政党吸收很多被剥削阶级的群众参加,只是它们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五)有的政党虽然打着某个阶级的旗号,实质上却代表着别的阶级的利益。如一些标榜工人阶级的政党,有的代表小资产阶级或中间阶级的利益,有的直至完全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

  (六)有的政党在一个时期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在另外一个时期又演变成为另外一个阶级的代表。中国国民党在历史上的演变,就是明显的例证。这或者是由于它原代表的阶级发生了变化,或者是由于政党领导人的主张发生了变化,违背了原来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不管政党的具体性质如何变化,它总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

  (七)有的政党是从宗教团体演变而来的,如基督教民主党、基督教联盟、穆斯林兄弟会等;有的政党则是从一些文化团体演变而来。这些政党除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还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或文化团体色彩。

  (八)有的政党是由普通社会团体发展而来,或者名为政党实质上仍是社会团体。如法国的“小店主联盟”,1956年在选举中获得四十个席位,成为活跃的政党,1958年后失去席位,又降为一个普通的社团。西欧和北美一些国家的“绿党”,一般是一个保护人类生存的绿化环境、反对破坏生态平衡的社会团体,但其中也有的在议会选举中获得政治地位而开始成为正式的政党。

  一般说,政党是要随着它所代表的阶级的消亡而消亡的。但是,具体到某个政党和它所代表的阶级来说,并不是这个阶级消亡了或不存在了,代表它的政党也立刻消亡或发生变化。如在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在封建贵族消亡后,一直到今天,还有历代王朝的保皇分子以政党的形式继续进行政治活动。又如在中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了,而原来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和其他社会集团的民主党派仍然继续存在,但是它们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民主党派性质的变化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逐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直到这时,民主党派性质才发生变化,成为各自联系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从而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中国民主党派今后还将长期存在,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并且长期合作。它们长期存在的历史条件是:

  (一)这些民主党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就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它们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之时的共同纲领,赞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一直到赞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二)这些民主党派原来代表的那些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已经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爱国者。这些民主党派可以协助中国共产党把这部分劳动者和爱国者团结在党的周围,组织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这些民主党派原来所联系的那一部分知识分子,也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由于民主党派在历史上同中国知识分子有广泛的联系,它们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领域,可以协助中国共产党在执行各项有关政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是一项长期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党和非党的联盟。这些民主党派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助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和非党联盟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五)这些民主党派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有广泛联系,它们能够在发展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起重要的作用。

  (六)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特别需要有党外的监督。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党在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的主要依据。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说,只有阶级消亡了,国家消亡了,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也消亡了,就是说达到了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最终消灭了政党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政党这种社会政治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斗争,才会最后消亡。

24、政党的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学专著和辞典对政党的解释,仅仅涉及政党的外部特征,而没有揭示出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的。有的不承认政党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团体的特点,把政党看作是人们在共同商定的特定原则下,联合起来促进全国性利益的社会团体。有的只是把政党看作是公民的结合,是具有某种组织形式的、持久性的集团或团体。有的虽然承认政党是开展政治活动的政治集团,但把政党的根本目的归结为谋取公职,使它们提名的候选人出任政府官员。有的还对政党作了歪曲的解释,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内的政党是“表达民意的组织”,是“整个政治自由的主要成分”。

  同资产阶级学者的观点相反,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阶级性质是政党的本质属性。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其根本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政党,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内的各个政党,都是如此。例如,现代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虽然都属于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党,但是,两党所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垄断资本集团。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实行多党制,那些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主要政党各自都有自己的阶级基础和利益集团背景。

25、政党的特点

    政党是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别于国家组织和一般带有政治性的社会团体,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

  (一)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通常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的、任务和政策,集中反映了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至于表达政治纲领的形式,对于每个政党来说,是各种各样的。一个政党制定了明确的政治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296页)“一般说来,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但是,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同上书,第325-326页)但是,“判断政党,决不能根据它们的名称、声明和纲领,而要根据它们的行动。”(《列宁全集》第2版第20卷第371页)

  (二)政党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这个政治目标就是为本阶级争取和实现对国家生活的统治权,在争得统治权之后,巩固其统治,最低限度是干预和影响国家生活的内容和任务、方式和政策,以便维护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它们的全部活动都是服从于这个政治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个政治目标而进行斗争的。即使那些势单力薄的在野小党,也总是围绕国家政权展开自己的活动,或者提出各种政治主张,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政府实行某些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或者力图在议会中占据更多的席位,在政府中谋得更多的职位,以便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至于处于非法地位的政党和拒绝参加政府的政党,则往往把武装夺取政权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

  (三)政党通常都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集团主持的。任何政党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领导核心。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都要造就和选择一批经过考验、具有政治经验、斗争艺术和组织才能的政治人物,来充当政党的领袖。政党主要由领袖集团去统一全体党员进而统一本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思想和意志,集中指导全体党员进而指导本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联合行动。

  (四)政党都具有组织纪律性。政党不同于国家权力机构,它主要通过成文或不成文的组织纪律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组织纪律是政党开展活动的组织保证,它的内容和形式是由政党的性质决定的。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通常是用来控制党员在竞选中投本党候选人的票,或者在议会表决中实现本党的政治意图,把党员变成投票和表决的工具。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是用来直接控制国家机器的工具。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之上的,是在党员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条件下实现的,是以保持党的组织上的统一和巩固,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政治上的统一和团结为目的的。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力的源泉之一。

26、政党的作用

    政党的历史作用是由各种客观因素,首先是由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地位决定的。政党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政治领域的范围内,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发生作用。不同时代的政党和不同阶级的政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认识。

  早期资产阶级政党的前身或萌芽,如英国辉格党、法国雅各宾俱乐部、青年意大利党等,是在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产生的。它们所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在英国包括新贵族)是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因此,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特权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随着资产阶级争得了对国家生活的统治权,资产阶级政党便成为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一般都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正式形成起来的。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资本主义各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的矛盾也成为国际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在本国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它在国际上联合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的政治斗争,便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政党一般都趋于保守和反动,甚至极端保守和反动。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政党,则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斗争中,有其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其软弱性的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资本主义战后危机,特别是1929年大危机日益严重发展的情况下,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先后产生了法西斯主义政党,如意大利法西斯蒂党,德国纳粹党,西班牙长枪党。它们公开抛弃资产阶级民主,采取极端恐怖的独裁统治形式,对内镇压本国人民革命力量,对外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垄断资产阶级巩固统治的一种极端反动的表现。今天的西欧和美国,仍有这种性质的政党组织进行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其他地区许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发生了相当复杂的变化。有些党长期处于主要执政地位,有些党联合左翼势力在资产阶级联合政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党同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政党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组成适应垄断资产阶级需要的国家政治体制。还有一些党处于在野党的地位。不少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都是本国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内的主要或重要的政党。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党倾向于同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政党轮流地或者联合地掌握国家的权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为着掌握国家的权力,又倾向于同进步势力形成左翼的联合,或同中间势力形成中左的联合。

  它们区别于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政党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于它们同工人运动、同工会和其他群众性组织有一定的联系。如英国工党同职工大会及其所属的工会有密切的联系,丹麦社会民主党同总工会和青年联合会有密切联系,法国社会党在国内第二大工会即法国劳工民主联合会有较深的影响。挪威、葡萄牙等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社会政治现象。这些党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适应资本主义议会制度而进行它们的政治活动的。

  诚然,这些同工人运动有联系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党员成分,大部分是工会成员,一般是通过工会集体入党的工人。但是,这些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是由它们的党员成分来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纲领、主张、理论、政策,特别是实际行动来决定的。有的党以马克思主义相标榜,而实质上奉行社会改良主义;有的党则公开表示反对马克思主义,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在处于单独或联合执政的地位时,这些党一般都实行社会福利主义的政策和措施。

  一般说来,这些党在政治上有左、中、右之分。其右翼完全迎合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其左翼代表广大中间阶级下层群众的利益,直至代表工人群众部分的、暂时的和眼前的利益;其中间势力则主要代表包括中小资本家、富裕农民、高级职员、管理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利益。但是从根本上说来,即使属于左翼的政党,它们的纲领、主张、政策和实际行动,也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全部活动,没有超出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范围。就左翼和中间势力而言,它们的历史作用不仅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许多党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维护工人群众的眼前利益,主张维护世界和平,要求普遍裁减军备,反对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谋求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赞成西欧团结,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抱同情直至支持的态度,等等。在这些当今世界重大问题上,它们的这种积极态度起了进步作用。有些党在本国内同共产党和工人党实行合作,结成政治联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左翼力量。

  在当代的第三世界国家,许多国家的政治发展呈现复杂多变的现象。一般说来,在这些国家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参与政治领导的力量极为广泛而复杂。有的国家既有共产主义力量,也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力量,有的国家(如在非洲)还有部族的力量。而在大多数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的是那些不属于共产主义的、爱国的、进步的民族主义力量,即为数众多的民族主义政党(在一些国家还包括社会党)。它们大多数处于执政或轮流执政的地位,其中许多执政党还是在领导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取得执政地位的,因而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力量。许多党采取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它们从自己的民族利益和国际地位出发,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和团结,积极主张和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实现“南南合作”而努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新兴力量,其中许多国家还是不结盟运动的积极成员,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重大因素。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除了处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以外,还有同领导党合作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它们都发挥了各自的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作用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阶级地位及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具有革命彻底性的、先进的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承担者。无产阶级政党就是这样一个先进阶级的先进部队,集中了最优秀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它们在实践上是推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前进的最坚决的力量,在理论上则最了解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它们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能够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具体历史条件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纲领路线、活动方式以及斗争策略。它们除了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的利益。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引下,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才能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才能把自发的斗争变为自觉的斗争,才能把最广大的同盟军团结在自己周围而形成不可战胜的力量,才能完成争取本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完成自身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27、政党政治

    资产阶级国家通过议会或总统竞选、由几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治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最早在英国实行。通常由竞选获胜,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或当选的总统负责组织政府,执行该党政治纲领,这样的政党称为“执政党”。在议会中占席位少而未能掌权的政党称“在野党”。根据宪法规定,每隔几年改选一次。也有特殊情况,当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内部矛盾加深,议会通过了不信任案,或者遭到公众激烈反对,出现政局不稳时,即使任期未满也要重新组织政府,或由在野党上台执政,以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并借此达到继续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

28、政党制度

    指一个国家中政党的地位以及一个政党同政权和其他政党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就是通过议会选举,由几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治统治制度。政党制度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相继普遍采用。实行这种制度,是在每隔几年进行的一次选举中由在议会或总统竞选中获胜的政党负责组织政府,推行该党政治纲领。掌握政权的政党称为执政党或在朝党,未掌握政权的政党称为反对党或在野党。执政党亦称政府党。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党称为多数党,议会中只得到少数席位的党称为少数党。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一般有三种形式: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或只有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执政党往往兼容了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特别是统治阶级中各阶层的政治代表人物。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内存在着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过控制议会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而轮流上台执政。在有些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除两大政党外,也存在其他政党,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很小,不能与两大政党相匹敌。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内多党并立、互相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形成不同政党制度的原因,在于一个国家内各阶级、各阶层力量的对比,以及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的情况。有时两个以上的政党为竞选、执政或反对现政府等目的,可以组成临时性的或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同盟,称为政党联盟。有些政党的议员为统一协调在议会中的活动,组成一定的集团,称为议会党团。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一种形式,资产阶级利用政党制度,协调本阶级内部各阶层、集团的利益关系,纠正最高领导人的失误,体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既保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有利于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发挥作用。例如,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29、处理党与党关系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彼此在道义上互相支援,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交流经验和交换意见,在同样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中国共产党自己决不以大国大党自居,把自己的经验、观点和做法强加于人。中国共产党还坚持超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本着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愿望,并且同样按照上述四项原则,同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以及第三世界各国民族主义的、民主的、进步的政党,建立和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友好联系。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活动,不仅促进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同时对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合作,发展人类进步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0、政党组织

     政党按照一定的宗旨和原则建立起来的组织系统。一般有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实行一定的组织纪律。如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和军队各级党的领导机关是同级党的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是设立在基层单位的党的支部、总支部、基层委员会。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和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国家机关,人民解放军及民兵,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和其他革命群众组织,都必须接受党的领导。

31、政党领袖

     某政党的主要领导人。他们是党的核心人物,主持全党的领导工作。任何政党,特别是一些大党或执政党,一般都有为该党成员拥护和爱戴的领袖。无产阶级政党在斗争实践中产生自己的领袖,他们是党内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人们,由他们组成比较稳定的领导集团来主持全党的领导工作。

32、一党制

     通常是指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由单独一个垄断资产阶级的法西斯政党实行公开恐怖统治的一种反动政治制度。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蒂党在意大利,希特勒的纳粹党在德国,都曾推行过这种制度,西班牙、土耳其、希腊等国家,以及蒋介石在中国也曾一度推行过一党独裁的法西斯反动统治。这种一党制度完全抛弃了资产阶级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民主外衣,迫害进步组织,对劳动人民实行公开镇压。

文章录入:姚学谦    责任编辑:姚学谦 

  • 上一篇文章: 千年畲族面临“失语” 国家将采取措施抢救

  • 下一篇文章: 八项主张 九二共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


      本文关键词:政党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141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