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博士论文 >

国际政治中的矛盾_冷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上

发布时间:2016-11-03 17:14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矛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历史揭密 绝密:被破解的冷战时期最大情报秘密  (2006-04-18)
 冷战中震惊世界的三起苏军叛逃事件  (2006-04-18)

冷战后的主要政治矛盾

作者:阎学通 文章来源:现代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刚刚两年,凯南就指出了二战后的主要政治矛盾是意识形态对立,而且这种认识很快就被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导人所接受。 绝密:被破解的冷战时期最大情报秘密  (2006-04-16)
 表现冷战时代的好片——《逃出柏林》(图)  (2006-04-06)
 焦点关注 冷战期间英虐囚照片曝光 囚犯骨瘦如柴遍体伤 图  (2006-04-03)
 冷战期间英虐囚照片曝光 囚犯骨瘦如柴遍体伤 图  (2006-04-03)
 新俄美之争是否是新冷战?——————普京指责美国提出无理要求阻挠俄罗斯入世  (2006-03-30)
 丑陋的美国打算与中俄爆发新冷战,国人要小心 图  (2006-03-30)
 纽约布鲁克林大桥藏玄机 冷战战备物资重见天日(图)  (2006-03-22)
 军史纵横: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曾打过气象武器战(图)  (2006-03-20)
 中情局是如何进行文化冷战的(图)  (2006-03-14)
 中国的好消息: 俄美关系终于撕下虚伪面纱 可能爆发新的冷战  (2006-03-12)
 湖南卫视冷战央视,收买东方早报记者制造假消息 转载  (2006-02-24)
 英军恢复冷战做法在沿海增设核潜艇应急泊位  (2006-02-24)
 让中国在五年内解决“台湾问题”,是美国冷战战略的一招必走的险棋  (2006-02-08)
 论航母的作用-从美苏冷战中看得失  (2006-02-06)
 要结婚了,为房子的事和男友冷战  (2006-02-05) 而如今,冷战已结束10年了,人们虽然普遍认为冷战后主要政治矛盾与冷战时期不同,但社会却仍对什么是冷战后主要政治矛盾莫衷一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讨论主要政治矛盾的判断标准入手,论证三个观点作为答案:1、主要政治矛盾在冷战期间曾发生过重大变化,由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2、冷战后主要政治矛盾转变为美国称霸与部分反霸;3、中国作为反霸力量之一,在主要政治矛盾中与美国战略矛盾有进一步深化的危险
判断主要政治矛盾的标准
有些人认为,冷战后主要政治矛盾是复合型的,其原因是看不清主要矛盾是什么①既然是主要矛盾,就只能是一个矛盾而不能是几个矛盾主要政治矛盾可以有多方面表现,如冷战时的美苏争霸矛盾可以表现在军备竞赛、争夺第三世界、建立相互封闭的市场等不同方面,但逻辑上不可能同时并存着两个主要的政治矛盾冷战结束以来很长时期,人们之所以对主要政治矛盾的看法不一,这与判断标准不一致有很大关系为防止讨论成为无意义的文字游戏,我们需要明确主要政治矛盾的定义
在这里我们将政治的主要矛盾定义为,在一个既定时期内,世界上主要间的战略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对世界上多数的对外政策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个定义里,我们强调主要政治矛盾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特点:1、这种矛盾是主要间的;2、这种矛盾关系到这些的战略利益(由于“战略”的定义不一致,因此人们对于“战略利益”定义也缺乏共识依据“战略”为“全局策略”这一通常概念,②本文将“战略利益”定义为,关系全局的核心性需要);3、这种矛盾影响世界多数的对外政策一个政治矛盾只有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时,才可视为是主要政治矛盾
政治中有多种矛盾,但与大国利益没有重要关系的矛盾是不会成为主要政治矛盾的世界上无论有多少,主要政治矛盾反映的是大国间的利益关系目前世界上的已经很多,而且的数量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联合国1945年成立时创始会员国只有51个,到1999年9月共有会员国188个,另外还有3个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国世界上的数量在54年里增加3.6倍多,间的利益关系也随之大量增加,但是决定主要政治矛盾的却仍是大国间的利益冲突,因为只有大国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对世界范围的重大问题构成影响例如,冷战后,每年都发生几十起局部战争或军事冲
-----
①“世界主要矛盾问题研讨会纪要”,《现代关系》1995年第4期,第2—43页
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第1439页
------
突,但由于这些军事冲突没有发生在世界主要之间,因此就没有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在事务中,一种政治矛盾无论有何种普遍性,如果它不是大国之间的矛盾,那么这种矛盾就不会成为主要的矛盾再例如,尽管广大中小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经常争斗,但由于这个问题与世界主要关系不大(中、美、俄、法、英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与日本又常年保持着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此非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不可能成为联合国改革的主要矛盾边界纠纷和种族冲突也是普遍的政治矛盾,但是世界主要间在这两方面没有严重利益冲突,因此也构不成主要政治矛盾
大国间的利益冲突是多方面的,因此大国间的矛盾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非战略性利益的冲突是不会成为它们之间的主要矛盾的例如,冷战后意识形态分歧仍使世界主要在人权问题上产生了矛盾,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在冷战后并不关系到大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不是世界主要所关心的战略利益尽管大国在人权问题上龃龉不断,但这并没有成为政治的主要矛盾又例如,大国对人权状况改善的关心程度就远不如对战略武器扩散的关心程度1998年印度与巴基斯坦核试验后,世界主要都对它们施加了压力,五个核大国还发表联合声明,不承认它们的核地位;①而当1999年印度尼西亚发生攻击华人和东帝汶人的人权问题时,世界主要多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人权问题只有与大国的战略利益一致时,才能引起它们的重视1999年科索沃事件和东帝汶事件都关系到人权问题,而美国对这两个事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政策就是例证科索沃问题关系到美国主导世界的战略利益,因此美国领导了在科索沃的战争,而东帝汶事件对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利益不构成重大影响,因此美国就不愿向东帝汶派兵
无论大国间的矛盾与它们的战略利益有什么密切关系,如果这一矛盾对世界上绝大多数没有影响,那么这一矛盾也难成为主要政治矛盾一般讲来,大国之间的任何矛盾都会影响到中小的对外政策选择,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所不同那些影响面较小的矛盾就不会成为主要政治矛盾以核战略为例,世界主要在预先打击战略和不首先使用***战略的问题上有重大分歧,而且这关系到核大国的战略利益,但是这一问题在冷战后对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外交政策影响有限,因此核战略问题本身还不足以成为冷战后主要政治矛盾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中小都已采取了无核政策,到2000年3月已有187个签署了《不扩散***条约》(NPT),它们对于冷战后的核战略问题并不太关心,它们关心的是防止核扩散问题,是如何保证NPT的贯彻和执行问题90年代初期,俄国重新恢复预先打击的核战略,这在世界上并未引起强烈反响,而1999年美国国会拒绝批准CTBT条约则引起了该条约成员包括美国盟友的反对
上面我们以反论的方法确立了判断主要政治矛盾的标准,下面我们可根据这三项特征标准检验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冷战初期三个时期的主要政治矛盾人们对三个时期的主要政治矛盾是有共识的,因此如果三个时期的主要矛盾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三个特点可以作为识别冷战后主要政治矛盾的标准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矛盾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论证了世界主要的核心利益与争夺殖民地的关系他指出,垄断资本需要到海外争夺原料来源,资本市场和势力范围,因此帝国
-----
①“五个核大国今天就印巴核试验发表声明”,美联社日内瓦1998年***英文电
-------
主义都采取了争夺殖民地的政策来实现这种核心利益,于是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尖锐起来①一战本身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在这场战争中,世界上所有的主要都卷入了,而且战争的核心原因是世界主要用武力向海外扩张殖民地,这种扩张发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最终影响到世界上多数卷入这场战争的先后有31个,其中包括了英国、德国、奥匈帝国、俄国、法国、意大利、中国、日本、美国等主要;当时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人口被拖入战争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的扩张与反法西斯扩张的矛盾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矛盾当时以德、意、日为轴心的法西斯企图瓜分世界,采取了武装占领的军事侵占政策这种政策从一开始不仅与被侵占的中小形成尖锐对立,而且也威胁到其它非法西斯大国的生存安全生存安全是大国的核心利益,因此这一矛盾成为当时大国间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对外政策,迫使它们在法西斯与非法西斯大国之间做出结盟的选择法西斯扩张与反法西斯的矛盾通过二战得以最后解决这场战争波及60多个和世界上五分之四的人口,③包括了美、苏、英、中、法、德、意、日等世界主要
冷战开始后,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政治制度为界,社会分裂成两大阵营1947年在马歇尔计划的推动下,西欧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1952年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与东欧1949年组建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后世界上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市场1949年美国为首的西方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到40年代末,苏东相互缔结了30多个友好互助条约,④1955年为首的东欧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开始了长期对立杜鲁门1947年向两院联席会议宣读的咨文,将斗争概括为“自由制度”与“极权政体”的斗争,并认为各国都得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⑤事实上,在20世纪的40年代末和50年代,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外交政策,的确都面临着在两大阵营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即使像中国这样的世界主要,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问题中国在1949年底决定采取向一面倒的政策证明了这一点⑥
意识形态对抗转向世界霸权之争
至此,我们还不能急于用上述主要政治矛盾的基本特点来判断冷战后与冷战时期的主要政治矛盾有何不同我们还要明确什么是冷战后期的主要政治矛盾
冷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时期,其间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即认为在这个历史时期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不变的主要政治矛盾然而如果认真回顾冷战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在形式上没有变化,但其对抗矛盾的性质在前期与后期却不同主要政治矛盾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抗逐渐转向美苏争霸的对抗冷战时期主要政治矛盾的性质转变之所以不易于察觉,其主要原因是两对矛盾的对立面主体都是美国和
-------
①《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975年第5次印刷,第841—842页②王绳祖(主编):《关系史》第三卷(1871—1918),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页③王绳祖(主编):《关系史》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70页.④王绳祖(主编):《关系史》第七卷(1945—194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235页⑤同上,第116—117页⑥薛谋洪、裴坚章主编:《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
1946年,邱吉尔的富尔敦讲话被认为是冷战的信号或冷战第一枪①他认为,***的“铁幕”已经落下来,***的“第五纵队”遍布各国,“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②1947年凯南在《行为的根源》一文中论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将深信资本主义将灭亡,因此它的行动将像河水一样流到一切地方③同年杜鲁门说:“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地位的丧失,不但对这些,而且对世界都具有灾难性”④在冷战前期,西方阵营的确是把遏制社会主义制度的扩展作为其最主要战略目标,而社会主义也把消灭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对外战略目标1947年在波兰举行了欧洲九国***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形势的宣言》,明确指出世界已经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阵营,号召各国***团结一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⑤
然而,意识形态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抗,作为主要政治矛盾,并没有贯穿于整个冷战时期1970年中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标志着,主要政治矛盾的性质改变了也就是说,主要政治矛盾由两种制度之争转向美苏霸权之争当然,这个转变不是一年之内发生的,矛盾性质变化有一个量变过程,中美战略关系的建立只是主要政治矛盾质变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苏都有称霸世界的意愿,但是争霸还不是它们的对外战略目标争霸世界成为它们对外战略目标有一个异化过程以扩张为手段要在全球实现***的战略目标,美国以遏制为策略实现扼杀***的战略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张的手段异化为战略目标,美国遏制的策略也异化为战略目标,于是争霸世界便成了它们之间的主要战略矛盾美苏战略目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两大阵营内部的分裂,二是实力的不均衡发展 一、两大阵营的内部分裂使意识形态的矛盾变得模糊不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形成了两大阵营,但是很快这两大阵营内部就发生了分裂现象1948年与南斯拉夫关系恶化,同年6月南斯拉夫***被开除出情报局,而后东欧在***内清洗“铁托分子”⑥1956年中苏在意识形态上发生分歧,而后分歧发展为利益冲突,1962年在中印边界战争中,公开支持和援助资本主义的印度⑦1969年中苏发生边界军事冲突,促使中美于1970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种分裂现象不仅发生在社会主义阵营而且也发生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1959年美法围绕北约问题的矛盾公开化,法国拒绝将其地中海舰队的三分之一交付北约指挥,并拒绝美国在法国储存***⑧法国由于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发展自己的核力量,终与北约分手,于1966年退出北约,同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出访莫斯科⑨苏法联合声明提出“欧洲的问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加以解决”,这表明双方都想把美国排斥在欧洲之外
如果中小在东西阵营之间改换门庭还只表明主要政治矛盾性质的量变,那
---
①王绳祖(主编):《关系史》第七卷(1945—194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②同上,第108—109页③同上,第105—106页④同上,第117页⑤同上,第217页⑥同上,第218页⑦王绳祖(主编):《关系史》第八卷(1949—195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315页⑧王绳祖(主编):《关系史》第九卷(1960—196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206页同上,第416页⑨ 同上
---------
么,当世界主要的战略关系不再受意识形态约束时,就表明主要政治矛盾已发生质变南斯拉夫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是主要政治矛盾的量变,而中国和法国分别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和北约,则标志着主要政治矛盾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中苏兵戎相见,使社会主义间的敌对状态不亚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敌对程度这一事实否定了社会制度对立是最主要政治矛盾的理论认识,也表明意识形态分歧已不是首要的战略利益其次,中美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和法苏关系的密切,使得不同政治制度的大国战略关系出现交织这种战略关系的交织是实际战略利益交织的表现这种利益关系的交织使得社会制度的区别无法再作为战略敌友的界线了,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分歧已不再是政治的主要矛盾了
二、美苏实力差距迅速缩小,军事威胁的重要性超过了意识形态矛盾的重要性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苏的实力差距大大缩小根据的统计,的国民收入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1%增长到1970年的65%,工业总产值由30%增长至80%;而美国认为,的战略***在1962年时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10年后已与美国相同,即美国拥有2165件,拥有2167件,此外还建成了一支包括庞大核潜艇舰队的远洋海军①到了60年代末,中国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核力量的社会主义大国,而且社会主义倾向的在非洲和拉美也开始出现
这时美国开始意识到在全球范围内遏制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超越了美国的实力1968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出台了新的美国战略构想,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尼克松向国会递交了题为《7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的国情咨文,其核心是承认美国的力量是有限的,美国对苏政策应从遏制战略转向威慑战略②从遏制战略转向威慑战略有两个涵义:一是美国认为对它最直接的威胁已不是***制度而是的军事实力,二是遏制政治扩张已降为二等的对外政策目标,防止军事扩张引发军事冲突成为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则因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缩小,争霸世界的欲望增长认为美国已经没有超过它的军事优势,有了不可摧毁的经济潜力,力量的组合向有利于的方向发展③于是采取了进攻性的争霸战略,政治上与西方缓和政治关系,减少意识形态上的对抗;经济上,以重工业为经济发展中心,增强国防能力的工业基础,为军备建设服务;军事上,通过军备竞赛,从***和常规武器两个方面争夺对美国的军事优势,做好对付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的两手准备④ 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和都已不像冷战前期那样重视意识形态分歧了在70年代与10多个第三世界签订了双边“友好合作条约”,其实是变相的军事同盟条约;70年代对第三世界出口的武器总量超过了美国⑤而其中许多都不是社会主义,特别是被美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民主印度与于1971年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美国同一样也不再计较意识形态矛盾,向社会主义或是社会主义倾向的提供军事支持,而且与社会主义建立反苏战略合作关系中国与美国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说:“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
-----
①王绳祖(主编):《关系史》第十卷(1970—197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②同上,第4—7页③王绳祖(主编):《关系史》第十卷(1970—197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④同上,第23—36页⑤同上,第34—35页
-----------
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或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里的“任何其他”指的就是
自70年代初起,美苏争霸已经符合我们在上一节提出的主要政治矛盾的三个基本特征1、美苏作为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它们之间的争霸矛盾是最典型的大国矛盾2、在70和80年代,争霸的矛盾关系到美苏的最重要战略利益这场争霸的斗争既关系到它们对事务的主导权也关系到它们的安全,因为争霸过程中有相当的战争危险3、美苏争霸的矛盾迫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都得在它们中间做出外交选择中小内部的政治斗争结果,与邻国军事冲突的结果,往往都取决于美苏对其一方军事支持的程度为了政权的生存,绝大多数中小政府很难在美苏之间采取中立的立场,必须选择一方不结盟运动的最根本的宗旨无法执行是典型的例证不结盟运动规定不结盟不应与任何大国签订双边联盟,不应同意在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然而,许多不结盟都与美国或签有军事同盟条约或向它们提供了军事基地
美国称霸与大国反霸
冷战结束仅一年,就***了,从此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获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称霸取代美苏争霸成为冷战后与冷战时期政治的最重要区别因此,在判断什么是冷战后的主要矛盾时,我们需要从美国与其它世界主要力量的矛盾入手通过分类的方法先将它们的双边主要矛盾排列出来,区别这些矛盾的战略性质,然后从中选出最相似的战略性矛盾作为主要矛盾加以检验
冷战后,美国与中俄两国的主要矛盾性质是相似的,即美国要巩固以自己为霸主的秩序,而中俄两国反对美国的霸权秩序,想促进多极格局的形成1994年美国总统的《接触与扩大安全战略》提出美国的世界领导权是最重要的①1999年美国总统的《新世纪安全战略报告》将保持美国的世界领导权作为美21世纪安全战略的基础②中俄领导人则于1994年达成反对美国霸权的共识,在《中俄联合声明》中提出“不允许进行扩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这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指的是美国的称霸政策例如,科索沃战争发生后,中俄不断协调立场反对美国对南斯拉夫的武装干涉直到南斯拉夫同意北约的要求从科索沃全面撤军的前一天,中俄还发表了联合公报,要求美国和北约停止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反对“推行强权政治的作法”④
西欧⑤和日本与美国的主要矛盾相似,即美国的霸权体系使它们分别在欧洲和东亚处于随从的地位,而西欧与日本不甘心在地区事务中与美国的不平等关系,向美国争取平等的伙伴地位美欧不平等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安全关系方面,即欧洲不愿由美国主导欧洲的安全事务法国与英国主动促进欧洲独立防务部队的建立,力图改变美国通过北约主导欧洲安全的局面1999年欧盟领导人在赫尔辛基作出决定,要在2003年前
-----
①WilliamJ.Clinton,A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EngagementandEnlargement(TheWhiteHouse,July1994),p.1②WilliamJ.Clinton,ANationalSecurityStrategyforANewCentury(TheWhiteHouse,December1999),p.3③“中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海外版)1994年9月5日,第3版④“中俄外长发表北京会晤联合新闻公报”,《人民日报》1999年6月3日,第4版⑤西欧或欧盟是一个“力量”不是一个,但由于中文中使用“力量”一词不便于表达单个的概念,因此本文交叉使用“力量”和“大国”来代表中、美、日、俄、欧
-------
建立独立于北约的防务部队①政治上,欧洲大国也不愿美国一家称霸世界,法国就明确表示支持多极化的发展②美日不平等关系存在于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但双方在政治和安全方面的矛盾并不突出,主要矛盾集中于经济方面美日都想占据科技产品的战略制高点,双方在高科技产品市场上的矛盾比较激烈,因此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市场准入问题美国不断压日本对美国产品开放市场,日本对美国这种强制性的作法不满,于是采取了对美国说“不”的政策1994年,日本首相细川护熙访美时拒不接受美国提出的设立衡量日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数值指标”③,这被认为是日本政府对美采取说“不”立场的开始日欧与美国争平等地位实际上就是争取更加独立的政策制定权,矛盾的实质也是战略主导权的争夺,只是矛盾的尖锐程度较低,因此可以算作半战略性的矛盾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主要矛盾是相互担心对方建立地区霸权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1992年日本提出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治目标④1996年日美制定新的日美防卫指针,日本乘机扩大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作用冷战后日本产生在东亚建立日元区的愿望,1999年提出建立日元、美元、欧元“三极货币体制”的设想⑤日本的做法使中国担心日本有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最终成为军事大国的危险,特别是担心日本成为军事大国后有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危险中国政府不断提醒日本“汲取历史教训,慎重行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⑥而且美日同盟有明显遏制中国的一面日本则担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霸权因此日本对华政策是“鼓励中国在社会及亚太地区起更具建设性的作用”⑦,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则采取“予以关注”⑧的政策
冷战后,中俄在政治和安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矛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双边经贸关系弱中俄不仅双边投资数量很小,而且双边贸易自1994年跌至50亿美元后一直难有大幅增长⑨1998年双边贸易额为54.8亿美元,只相当于中美贸易549.3亿美元的1/10 双方都对经贸关系不满意,但又都无力改变现状
中国与西欧的主要矛盾是政治分歧自1990年起,欧洲长期支持美国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对抗的政策虽然欧盟于1998年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改变了以集体投票方式支持美发起的《中国人权状况》***提案的作法,但欧洲普遍与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有严重分歧这种分歧突出表现在是否同意社会有权对一国人权事务进行干预
俄罗斯与西欧的战略矛盾主要是北约东扩问题北约东扩战略的目标是将俄国的周边纳入北约范围,这样北约的军事力量就可以部署到俄国的门口由于俄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不断上升,尤其是北约在车臣战争的问题上对俄进行政治谴责,使北约东扩战略对俄罗斯形成的军事战略压力变得非常现实因此俄与西欧在北约东扩上的战略矛盾十分严重而且北约东扩不仅是欧洲的战略意图,也是美国称霸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冷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上》
     地址:

上一贴:冷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下 下一贴:美国副国务卿露骨威胁:中国必须决定 是否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无赖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矛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163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