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马克思矛盾范畴理论的雏形
本文选题:马克思 + 矛盾范畴 ; 参考:《孝感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摘要】: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达着自己的双重理念,既以显性的方式阐发自我意识的能动原则,又以隐性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矛盾范畴的思想。由于马克思同黑格尔之间的思想联系,在矛盾范畴理论上,《博士论文》虽呈现出相当成分的对黑格尔矛盾范畴思想的承接和运用,但从作为非黑格尔的马克思那一方面看,马克思在把矛盾作为哲学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时,则显示出了超越黑格尔矛盾范畴的倾向,从而,马克思的矛盾范畴理论,,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已形成雏形。
[Abstract]:Marx expressed his double idea in doctoral thesis, which not only elucidated the dynamic principle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a dominant way, but also expressed his thoughts of contradictory category in a recessive way. As a result of the ideo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arx and Hegel, in the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category, although the doctoral thesis presents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accep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Hegel's antinomy category, it is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 who is not Hegel. When Marx took contradiction as the method and means of studying history of philosophy, he showed the tendency to transcend Hegel's category of contradiction. Thus, Marx's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category has formed an embryonic form in his doctoral thesis.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灼基;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上)[J];求索;1982年04期
2 余文烈;试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实践从其特殊形式到一般形式的发展[J];哲学研究;1984年03期
3 吴开胜;;试论对立和统一与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区别和联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4 桂杨;;共产党员的“名”与“实”[J];党政论坛;1985年09期
5 王希仁;;正确区分刑事犯罪中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J];法学杂志;1985年01期
6 武继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电视讲座要点[J];理论导刊;1986年05期
7 唐志龙;《孙子兵法》中主观能动性思想浅议[J];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01期
8 王伟光;近年来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讨论综述[J];理论前沿;1988年27期
9 阎士超;;“直”与“曲”的思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8年02期
10 喻凤林;论马克思早期主客体思想的演化[J];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翊重;;从《易经》象数学看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互补性和完全性[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常青;关于房屋形式的话语[N];科学时报;2000年
2 王福华 张平华;关于我国陪审制改革的若干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张伯瑜;民族管弦乐创作中的理论思辨(下)[N];音乐周报;2001年
4 周萌;诗家中道[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陆杰荣;试谈马克思哲学的境界观[N];光明日报;2003年
6 王一玫;手段与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新范畴[N];光明日报;2004年
7 魏俊兵 孙志强;从本案看证据效力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汤锐 学者;太空时代的文明之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志山;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缪蒂生;公正与效率:中国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海青;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王琦;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安徽大学;2003年
6 于海涛;论马克思的科学实践概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朱亦一;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慕野;集中、分散与分散化集中[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宋治平;试论孙子思想的至善境界[D];西南大学;2006年
10 俞娜;试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及其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50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195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