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博士论文 >

哲学的出路——读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笔记

发布时间:2018-08-21 11:57
【摘要】:正1837年夏,在柏林大学求学的马克思投身于黑格尔哲学的怀抱,参加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博士俱乐部。从那时起,他结合进步思想界对宗教的批判以及博士俱乐部内部对现实问题的讨论,系统地研究并精通了黑格尔哲学。1841年3月,他写出了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青年黑格尔派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博士论文》的马克思,就世界观而言,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我们研究《博土论文》,就是要如实地了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成员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状况,他对青年黑格尔派作出的理论贡献,以及这些贡献对他以后发展的意义。
[Abstract]:In the summer of 1837, Marx, who studied at Berlin University, devoted himself to Hegel's philosophy and joined the doctor's club headed by Bruno Powell. Since then, he h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mastered Hegel's philosophy in the light of progressive criticism of religion and discussion of practical issues within the doctorate. He wrote his doctoral the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mocritus's philosophy of Nature and Epicurus's philosophy of Nature", which ma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young Hegel school. Not a Marxist, but a young Hegel. Our research on the "earthy papers" is to understand truthfully the situation of Marx's philosophical thought as a member of the Young Hegel School, hi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Young Hegel School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contributions to his futur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森杰;吕浩杰;;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J];学理论;2011年18期

2 吉莉莉;;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命题的再认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3 夏玲玲;;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J];才智;2011年19期

4 李洪荣;;浅析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动机[J];才智;2011年23期

5 蒋成贵;;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探析[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6 黄凯妮;;定在中的自由——马克思对原子偏斜学说的扬弃[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7 管晓刚;;试论马克思技术之思的哲学意蕴[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8 张国玉;;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评尼斯坎南官僚制理论[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9 张凌杰;;马克思“人的解放”论述立足点的三个层面[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10 魏小萍;;再论唯物史观理论中的意识概念——兼答何丽野教授的商榷[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本炬;;论马克思哲学批判创新的主体精神境界[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4 周林东;;解读“自然辩证法”[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5 姚定一;;一个后现代哲学语境中的神话——评“马克思颠覆了形而上学”[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潘天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依据[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赞梅;;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美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美学转型[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丁军强;;通向自由之路:马克思视域中的科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杨X;;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公式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学说[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骞;时代呼唤马克思的在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庞卓恒;马克思何以变成了贝尔尼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巴黎通讯员 邓刚;法国:“资本的喧嚣”与“革命的激情”[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陆晓禾、姜佑福、顾逊里;今天我们如何研究马哲[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汪行福;马克思依然不可超越[N];浙江日报;2010年

6 胡为雄;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的论述(上)[N];学习时报;2009年

7 丹尼尔·本赛德(Daniel Bensaid)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所 聂大富 译;“我们不可能抛弃历史而重新开始”[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田鹏颖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科学”概念对现代叙事方式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仰海峰;马克思的“哲学”理念[N];学习时报;2009年

10 孙伟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立足时代 自觉创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周志山;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3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5 张宏;从“唯一者”到“现实的个人”[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有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9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黄文正;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s,

本文编号:2195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2195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