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阶级和阶级斗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客中国 > 业界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再思考 【编辑】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再思考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阶级和阶级斗争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生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一,马克思使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名扬天下,这是毫无疑问的。
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主要内容是:阶级的存在仅仅跟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原始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的社会。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和阶级斗争,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而逐渐消失。
马克思主义所说阶级的存在仅仅跟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不十分准确的。事实上阶级问题也是个生产关系范畴, 和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相联系。生产再发展也不可能消灭阶级。近代生产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而阶级却并没有简单化,反而复杂化了。阶级并没有消灭,反而加强了。阶级不仅跟生产发展的历史相关联,而且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相关联。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和生产之间绝不是简单的依附关系,他们是相对独立存在,而且互相影响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人类社会学术界基本上有三种看法,一种是否定的看法,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人,要么是有意回避阶级斗争和阶级的存在,用以保护自己有利的阶级地位,要么就是帮闲文人用来讨好统治阶级换取有利条件的欺骗术。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卫道者,全盘肯定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最后一种是毛泽东的观点,认为即使是推翻了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更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突出表明了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理论。
那么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还需要什么样的再思考呢?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毫无例外。不同之处在于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非对抗性的。其它阶级社会主要是对抗性的(也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我认为所谓阶级是指在人类社会中,无论从事经济的、政治的、还是文化的职业中,所从事的职业地位不同,因而所处的生活地位就会不同。单纯从生产或经济范围划分阶级是个误区。
拿原始社会为例,一部分人是生产以及生活用品的创造者,另一部分人如氏族领导成员是生活用品直接的消费者,他们处于消费的较为有利的地位之中,也就是处在较高的等级当中,这种等级实际上也就是阶级地位。原始社会也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有人会说,你说的是阶层而不是阶级,对此,我只能说你是按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来看问题,而并不明白阶层本质上也是阶级,阶层是阶级的初级阶段,阶级一般是从阶层而来。
同样,再拿理论上的共产主义社会而言,由于生产力越发展,社会的分工则越细,生产的发展速度愈快,社会就不断的出现新产品和高级产品。这些最新的产品总会有少部分人优先享受,不可能全社会一起来共同享受,那么一部分人优先享受最新的产品,就是因为他们肯定占据不同的地位,由此产生不同阶层,也就是具有不同的阶级地位。共产主义也会存在着一定意义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是阶层,和马克思的阶级是两回事,马克思主义所讲的阶级是对抗性的。那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再思考。
二、人类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始终存在着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两重性,并且相互转化。不等于说只有对抗性才构成阶级。
所有的事物都有矛盾,矛盾各方构成统一体,是对立的统一。事物的生存靠矛盾的同一性,事物的发展和灭亡靠斗争性。
拿封建社会的地主和农民为例,他们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当地主对农民的压迫达到农民不能忍受,即无法生存下去的时候,对抗性就成了阶级矛盾的主导方面,当地主阶级在农民起义消失之后,采取妥协政策,农民和地主相安无事,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成为非对抗性的,不能说此时农民和地主的关系就不是阶级关系了。资本主义社会也是这样,当资本家以利润为全部目的,无视工人的生存,就会导致对抗,工人罢工就会不断出现,直到出现暴动,威胁整个资本家的生存。当资本家有意妥协,采取一定的福利政策时,这种对抗就日渐减少,甚至消失,这种矛盾就成为非对抗性的。同样是阶级剥削,其矛盾表现形式是否对抗,完全取决于剥削的度。因此,剥削和对抗不能成为判断阶级是否存在的唯一根据,实质上阶级是远为更复杂的东西。
共产主义运动要消灭阶级,我想是消灭对抗性的阶级。也就是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而非对抗性的阶级(既阶层)会产生和存在下去。没有矛盾就没有社会,共产主义也不例外。而阶级矛盾是众多社会矛盾中不可缺少的。
三、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并没有全部说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在原始社会,马克思忽略了氏族领导集团和被领导集团是一种阶级关系。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忽略了统治阶级(国家产生后)是独立的官僚阶级这一事实。统治阶级存在于全部阶级社会之中。拿封建社会为例,政权拥有者和各级官吏是独立的统治阶级,是整个地主、农民和手工业者及商人的统治者。说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是不准确的。官吏阶级和地主是有矛盾的,更不用说同农民等阶级。不同的是,农民处在社会最底层,他们不仅受官吏的压迫,还要受地主的压迫。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也是存在的,对于社会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基本上没有谈及,是和他阶级分析思路有关。
四、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阶级社会。
拿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以及现在的中国、越南、朝鲜等传统社会主义为例,基本上存在如下新的阶级: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建立公有制生产关系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上存在着三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特权阶级,奴隶主阶级的存在是拥有奴隶,,封建地主是拥有土地,资本家是拥有资本,特权阶级是拥有权力,权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特权阶级压迫剥削其它任何阶级的基础。因此,扩大和缩小特权权力,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被统治阶级是劳动阶级。劳动阶级的构成,凡是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生的工人、农民、一般知识分子都属于被统治阶级的劳动阶级范围。
第三个阶级是知识阶级。知识阶级主要靠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文化和意识形态行业为生,从事中高级的文化和技术以及管理工作。这个阶级一方面受特权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地位高于劳动阶级,其政治立场在特权阶级和劳动阶级当中左右摇摆。劳动阶级和特权阶级是属于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他们的矛盾乃是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以上三种阶级,主要是从生产关系范畴讲,并不包括人的思想。从思想范围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范围,从资产阶级法权等范围讲,资产阶级是依然存在的。这个资产阶级是无形的阶级,是很难判定的阶级。正因为如此,像文化革命那样,苦心寻找资产阶级而不得要领,因为这个阶级是无形的。当无形的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就会迅速变成有形的资产阶级。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必然使整个所谓社会主义出现倒退。特权阶级、劳动阶级、知识阶级都会跟着分化消失。为什么消失呢?因为新阶级生存的生产方式死亡了,进而必然导致新阶级的死亡。
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创立的)阶级矛盾更为复杂。除了上述阶级之外,又出现了资产阶级等新阶级,即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阶级。另外小生产者阶级(农民等)和其它不同的阶级如“中产阶级”也在涌现。资本主义国家的中产阶级和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知识阶级一样有相同之处。在社会中主要靠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事业中从事中高级管理或技术的工作人员。邓小平式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这个时代不会太久,要么退回资本主义社会,要么重新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这两个方向的变动中,其主流方向是走向资本主义。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理论探索者,在其晚年提出了自己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为统治者共产党当中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个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就在党内。随着党内资产阶级的存在,复辟资本主义是随时可能的。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亲自发动领导了失败了的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也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特殊现象引发了特殊理论,其理论意义也是非常深刻和深远的。
按照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品出现了相对剩余,才有了阶级基础。一定的生产方式会产生一定的阶级,奴隶社会主要是奴隶和奴隶主;当封建生产方式确立后,产生了地主和农民;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不可能再有资产阶级存在,正如封建社会消灭了奴隶主和奴隶。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最终消灭了地主和农民,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就是要埋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让位于新的阶级关系。这个阶级关系恰恰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产生资本主义,产生资产阶级的理论,只能是特殊的过渡时期的理论。社会主义如果在全世界获得最终的胜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从属的阶级关系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会灭亡。因此,进一步伸引来看,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成了一个有疑问的问题。奴隶起义消灭了奴隶制,奴隶和奴隶主一起灭亡,并没有出现奴隶专政。农民起义推翻了封建生产关系,地主和农民一块消失,并没有出现农民阶级专政。同样无产阶级炸毁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同归于尽,同样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这难道还有疑问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经确立,要么没有阶级,要么是产生全新的阶级关系,这同样是毫无疑问的。
五、阶级和阶层问题
这里面包含两种概念。
一个是阶层是阶级的基础。一般说来阶级的最初表现形式就是阶层。譬如,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少量资本家,他们并不能成为阶级,而是作为阶层存在。当一定的阶层发展成为社会基本力量时才成为阶级,在未成为社会基本力量时只能称之为阶层。
另一个概念是任何阶级都由不同的阶层构成。拿资产阶级为例,里面有不同行业的资产阶级,如工业资本家、农民资本家、金融资本家等。资产阶级又分大小,有大资产阶级又有小资产阶级等。在同一阶级内的阶层之间同样充满矛盾。在任何社会形态下,不但存在着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同时存在着阶级内部的阶层斗争。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历史,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
六、阶级形态的区分问题
阶级的存在,一般有两种基本形态。
一种是对称性阶级形态。例如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地主和农民阶级、奴隶主和奴隶阶级等。所谓对称性阶级的实质,是其中一个阶级的存在以另一个阶级的存在为前提,二者缺一不可。例如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消灭了,雇佣工人阶级也不复存在。
另一种是非对称的阶级形态。例如资本家和地主、小生产者阶级、知识阶级和其它阶级工人和农民等。他们之间的存在和生死,并无互为绝对依存的关系。
七、阶级关系问题
阶级与阶级的关系,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有着如下基本的关系。
一个是对立性矛盾性的关系
关于阶级的对立性和矛盾性,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许多阶级斗争学说都大量的论述了,我这里不再说明,仅补充说明一下矛盾的两重性形成和矛盾的处理方法。
矛盾的形成一般说来是有非对抗性和对抗性两个方面。而且从时间上来看,非对抗性占据大部分时间。对立的阶级产生的时候,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交替发生,非对抗性矛盾是主要矛盾。当对抗性矛盾成为阶级矛盾主要方面的时候,对立的阶级就达到灭亡阶段。一定的阶级大都由非对抗性矛盾中生存,由对抗性矛盾中灭亡,这是一个规律。因此作为对立的阶级要想生存下去,减少对抗性是生存唯一出路。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要想更长时间的生存,那么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就要克制,要对工人阶级做出许多让步,才能保持自己的长期生存,否则,就有被对抗性规律灭亡的危险。小到一个资本家,大到整个资产阶级都是如此。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也是这样。统治阶级要对被压迫和剥削的各阶级、阶层采取非对抗性政策,减少对抗性,这个统治才能稳固,否则,对抗性矛盾成为主要,统治阶级就可能被推翻。
对于被统治阶级而言,反抗是获得生存的主要手段。反抗的程度是改良还是革命,要看统治阶级的压迫程度,并不是由矛盾的单方面决定的
二是共生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之间除了看矛盾的一面,还有共生的非矛盾的同一性一面,工人与资本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地主和农民、奴隶和奴隶主,以及横断面的工人与农民类行业不同的阶级之间,都大量的存在着共生的东西。这种共生性、和谐性,是最常见和普通的社会阶级现象。
例如没有工人就没有资本家,反之一样,他们之间是共生的。对于阶级关系中这种共生性认识,以往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缺少论述或论述不足,这是很需要学者们研究和论述的。
阶级调和的关系。在阶段社会中,各阶级都应当懂得阶级调和的重要性。各阶级在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懂得调和。而调和的方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进攻性的,例如采用性力镇压或反抗;另一种是防御性的,双方采用不同的非暴力的让步直到妥协。妥协的结果通常达到共生。暴力的镇压和反抗是不可取的,往往导致双方共同受伤和死亡。
阶级关系当中的基本关系,首先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样会具备矛盾性关系和共生性关系。作为聪明的统治阶级,必须是会尽量减少与被统治的各阶级矛盾性关系,加强同被统治的各阶级之间的共生性关系。加强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共生性关系,统治阶级的最高任务是保持社会的和谐,共生而不是相反。如果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往往首先受到威胁的是统治阶级,并最终危害整个社会。历史上的大量史实证明,社会失去和谐,矛盾尖锐化,其结果经常是统治阶级被推翻,被统治阶级生灵涂炭。
其次在对称性的其他阶级,例如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关系,作为两个阶级都存在着如何处理矛盾性关系和共生性非矛盾性关系问题。处理的好,双方都受益,否则双方都受害。其它的对称性阶级如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等都是如此。对称性阶级同样要特别重视减少矛盾性关系的一面,增强共生性关系的一面,唯此才能保持对称性阶级之间的和谐,避免双方受到致命的和非致命的伤害。
最后,非对称阶级之间的关系处理,如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类对称性阶级关系一样,同样存在着处理好阶级的矛盾性和共生性基本关系问题,寻求的也是和谐而非震荡。
八、阶级消亡问题
严重的阶级对立,各阶级在阶级关系中不断的采用使其激化的办法,给人类带来无究无尽的灾难。消灭阶级这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愿望和伟大目标。但我认为,最终人类要消灭的只能是对抗性的阶级。非对抗性阶级是否能够消灭,我是心存疑问的。但愿以平等为人类社会主要关系的和谐的社会早日到来。
九、阶级转化问题
在本文中提出的知识阶级概念时,有许多人会说,知识分子不可能单独形成一个阶级,其原因是知识分子阶级不确定性,其右翼可能转化为资产阶级,其左翼可能转化无产阶级。实际上的确如此。不但是知识阶级是这样,其它阶级也是这样。资产阶级分子在破产之后,也可转化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分子经过努力,发了财也可成了资本家,也是转化的一种形式。社会各阶级之间,各政治力量之间是经常发生转化的。
十、结尾语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一种再思考,并无意上升到新理论。以上思考的粗略想法,如能如人类社会科学家们一点启发,就达到了目的。
二零零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上一篇 哲学的新音符与突破
下一篇 秋石客二零零三年文稿目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
日期归档
评论
发布
0/200
表情全部评论
正在加载…© Copyright 2001 - 2016 blog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100256 京ICP证120511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19号
客户服务热线:15110263473 客服邮箱:help@blogch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110263473 举报邮箱:help@blogchina.com
本文关键词:阶级和阶级斗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4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