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博士论文 >

是地道的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史观的秘密诞生地——马克思《博士论文》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发布时间:2017-06-02 02:07

  本文关键词:是地道的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史观的秘密诞生地——马克思《博士论文》与唯物史观的创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首部哲学著作《博士论文》在唯物史观创立中的地位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大多认为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尚处于"模习"、"混乱"与"过渡"的思想状态,或指认《博士论文》的基本立场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哲学性质是青年黑格尔主义的,因而这一时期的马克思是"一位地道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突破了单纯的机械自然观、精神异化理论和自我意识的精神解放等局限,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统合起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更广阔的视域和更高远的视角来探寻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的道路,初步展露出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摆脱自然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正确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摆脱社会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正确认识人与自身的关系、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和压迫、"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的思想雏形,初步形成了"三个解放"、"三个主人"的思想萌芽,表达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关键词】《博士论文》 唯物史观 人的解放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博士论文》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居于何种地位?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英国学者麦克莱伦认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本身没有多大意思”①;法国学者阿尔都塞以轻蔑的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一兵;青年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与《克罗茨纳赫笔记》[J];求是学刊;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与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邵发军;;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探讨——兼与《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一文商榷[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3期

3 杨智;赵丽兵;关海宽;;马克思“人的解放”内涵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发展轨迹探析[J];理论导刊;2008年08期

5 王慧;蒋锦洪;;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同时体现的民生思想[J];理论学刊;2009年12期

6 朱立元;;马克思初步形成唯物史观的关节点——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7 李伍珍;;论道德理论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1期

8 李逢铃;;《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之解放的内在逻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9 乔翔;;人的解放: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宗旨[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温茹,张弘政;我们在何种意义上谈论马克思是否为技术决定论者[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艳;;马克思问题意识与个人真正自由追寻场域的转变——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大卫·麦克莱伦;张双利;;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今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3 姚传旺;;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欧阳谦;;德里达的“咏叹调”与马克思的精神遗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5 何小勇;;论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逻辑转换[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靳辉明;;从“千年马克思”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7 孙熙国;;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燕玲;;从“抽象劳动”的人到“感性实践”活动的人——析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对黑格尔的批判[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许志功;;“三个代表”是党的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王芳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史观解读[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善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N];解放军报;2003年

2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N];学习时报;2002年

3 谈忐;“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新发展研讨会综述[N];安徽日报;2003年

4 余源培;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启示[N];解放日报;2003年

5 赵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N];湖南日报;2000年

6 陶济;“以人为本”凸显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N];浙江日报;2004年

7 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谢敏;科学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新贡献[N];潮州日报;2009年

8 邵燕祥;追索唯物史观的真义[N];北京日报;2002年

9 孙钢 李捷;毛泽东唯物史观的两篇代表作[N];中国档案报;2003年

10 梁清强;邓小平是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典范[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进;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武汉大学;2010年

2 卢维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思想的内在关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邵长虎;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4 刘月岭;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马建青;异化理论与马克思思想的历史目的之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刘芳;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正义;诗意的延续:从浪漫主义到共产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8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姜海波;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姥

本文编号:413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413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