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张力——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论诉求
本文关键词:自由的张力——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论诉求
【摘要】:自由的实现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理论诉求。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首先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得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学说确立了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自由。马克思认为现实的自由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并且看到了哲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必须干预现实生活,要求实现“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从而实现自由,达到自由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政法学院 西南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自由 世界的哲学化 哲学的世界化
【分类号】:A811.6
【正文快照】: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文,在耶拿大学哲学系缺席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并不是因为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是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之缘故,“马克思按其当时的观点,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智;;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J];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2 关保英;;论内部行政合同[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3 王晓杰;汪继福;;休闲研究:理论溯源与现实思考[J];求索;2007年10期
4 刘方;;论构建中国特色检察制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陈慧平;;论农村青年妇女的发展问题[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陈蕾;;科研创新的哲学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04期
7 梁永怀;;论公益诉讼[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彭福扬;胡元清;刘红玉;;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6期
9 张风帆;李东松;;循环经济的生态哲学意蕴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8期
10 郭湛;王文兵;;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光;;教育创新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胡振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黄林芳;戴永翔;;马克思主义执政成本观初探[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5 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6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7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8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唐正东;;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刘长江;;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文忠;基于集群式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双久;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张晓刚;产权的社会化选择与公有制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7 姜志强;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吴宁;论社会历史发展中非理性的作用[D];武汉大学;1996年
9 沈金生;中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论[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高元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功满;工会维权:民工权益保护的一种重要路径[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晶;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李广良;论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鲁俊渝;资产证券化对投资人权益保护制度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5 陈开敏;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6 王汝秀;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7 方云;罚金执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刘建惠;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于恬;以电视剧为例管窥艺术对现实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高德菊;网络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敏;;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倾向[J];青年研究;1983年11期
2 张增杰;;谈谈青年心理的研究问题[J];青年研究;1984年05期
3 忻剑飞;;青年毛泽东“自我意识”的发展道路[J];青年研究;1984年06期
4 钟华;苏联举行科学会议讨论个人政治心理学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3期
5 向熙阳;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J];理论学刊;1985年05期
6 李一;试论自我意识是疏导方针的微观机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5年11期
7 郝永平;;1841—1846年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闵俊基;;南朝鲜青年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J];青年探索;1985年02期
9 王君;钟国兴;;一代青年的自我意识[J];青年研究;1985年07期
10 邵靖;;当今妇女在婚恋中自我地位低的几种表现形式[J];青年研究;198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有显;;浅谈心理素质锻炼与心身健康[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2 唐国强;;我演赵蒙生[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杨立军;郑振太;;焊接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实践与体会[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4 裴斐;;李白个性论[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5 章继光;;李白与佛教思想[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6 夏甄陶;;一种关于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张瑞君;;论李白的人格[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8 王维勋;;个体欲望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探讨[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9 赵旭东;;助人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卫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索宇杰;;残疾人心理发展前期家庭思想教育的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高校呼唤性别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牛玉秋;人为什么怀念狼?[N];财经时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郑家艳 实习生 孔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N];重庆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艾琳;素质教育从何抓 行为习惯方始时[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5 湖南医大附二院教授 苏林雁;孩子为何老跟家长过不去[N];大众卫生报;2000年
6 赵烨;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N];光明日报;2000年
7 王玉j;理想、信念、信仰在价值观中的地位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8 刘辉;“文化人”一词的流行及其历史内涵[N];光明日报;2000年
9 黄心平;青少年吸毒的心理和行为特征[N];湖北科技报;2000年
10 郁厚;健康的爱情使人幸福[N];解放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慧娟;超越启蒙[D];吉林大学;2006年
6 高家方;从“理性的颠倒”到“实践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6年
7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玉军;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龙斌;人的自我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10 王国富;现实的历史的有限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晓青;中等职校学生职业自我意识特点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小洁;制度冲突与服饰变迁[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慧丽;魏晋南北朝士人自我意识的再认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友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结构性缺失与社会责任感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月霞;回顾、展望中的生命探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世新;论查尔斯追寻存在的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梅;大学生网络行动与自我意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万元元;关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思考[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叶荣国;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53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85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