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TAFE学院办学模式研究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职院校不论在办学规模上还是在招生人数上都有了质的变化。如今,随着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改造,用人单位急需大批操作熟练、工作经验丰富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国高职院校转变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006 年 11 月 3 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职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要与普通教育作一比较,其区别不仅表现在培养模式上,而且更加具体地体现于培养途径和方法上。现代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旨在为社会化生产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本身固有的这种特殊性,己非传统师徒式的职业培训和单纯的学校职业教育所能包容。于是,办学模式作为一种必需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如何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减少企业的冷谈情绪,调动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如何加强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构建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如何正视中外发达地区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己取得的成果,联系我国国情,借鉴经验为我国所用,这些都是本研究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
1.2 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加之我国与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学者研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热点之一。本人通过搜集资料和查阅相关文献,将国内外对于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办学模式的研究进行如下综述:澳大利亚 TAFE 办学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由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者刘玉峰所著的《澳大利亚政府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轨迹研究》将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时期的 TAFE 学院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梳理,重点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框架体系、TAFE 学院运行与管理体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 TAFE 学院发展的新面貌。朱芳来所著的《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将澳大利亚TAFE 学院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从 TAFE 学院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课程开发与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师资配备等方面详尽地介绍了 TAFE 学院的实践教学模式。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 TAFE 学院研究的日益深入,不少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办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尹一平的《澳大利亚 TAFE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 TAFE 学院质量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培养这四方面详细地介绍了 TAFE 学院的质量保障体系,最后总结出 TAFE 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建议;刘瑶的《澳大利亚 TAFE 课程设置的研究》则是以 TAFE 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 TAFE 课程设置的特点、TAFE 课程设置的过程、TAFE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同时阐述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朱建锋的《澳大利亚 TAFE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先介绍了 TAFE 教育的主要框架,然后从 TAFE 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实施途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介绍了 TAFE 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并结合实际案例,以北悉尼 TAFE 学院为例,从现实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汪璐在《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办学模式探究》中提到了 TAFE 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办学特色,鼓励社会行业、积极参与 TAFE 学院的日常教学活动;冯萍的《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发展的启示》,将 TAFE 教育与该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做了比较研究,,并具体介绍了澳大利亚所构建的“职业教育升学桥梁”,提出了 TAFE 学院在办学模式方面所确立的,以地方州立政府为主导,同时行业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办学,进而引入教育投资办学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
第 2 章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概况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寻求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1 TAFE 学院发展兴盛的缘由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末,上世纪七十年代,澳大利亚过去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以 TAFE 学院为依托,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近年来,澳大利亚 TAFE 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其缘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了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以无线电通信、计算机、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产业与技术革新的驱动下,社会急需大量懂专业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澳大利亚普通高校的教育往往脱离实践,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导致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与此同时,随着第三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兴盛,生产一线又急需大批高水平的熟练技工。因此,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
2.2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的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TAFE 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澳大利亚规模最大,世界最为知名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初创期(20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 80 年代)澳大利亚政府于 1973 年批准授权国家职业教育部门建立“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主张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以能力本位为导向,注重培养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的能力。1974 年,“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公开发表了《坎甘报告》,明确阐述了 TAFE 的相关概念,该报告还建议澳联邦政府加大对各州立 TAFE 学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该委员会于1975 年向国家职业教育部门提交了另一份有关于提高 TAFE 学院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各界对 TAFE 学院认识的报告。(二)辉煌发展期(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 9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是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发展的辉煌期,“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于 1981 年在阿德雷德州成立了 TAFE 的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并收集全澳大利亚所有 TAFE 学院的研究数据与资料。1983 年该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将 TAFE 所涉及的专业分为 4 个一级类别专业类及 19 个二级子类别专业的方案。1984 年,《TAFE 证书命名法》又获通过。TAFE 学院专业类别的成功设置与划分以及新的 TAFE 证书命名法的通过,可以说是 TAFE 学院教育系统建立的标志。之后,每年进入 TAFE 学院的人数持续快速增长,培训所涉及的行业、门类、工种不断扩大并发展齐全。除政府所设立的 TAFE 学院之外,还出现了私人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①至此,TAFE 学院掀起了职业教育办学的高潮,逐渐发展成为澳大利亚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提升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
第 3 章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办学模式解读......17
3.1 TAFE 学院办学目标........17
3.2 TAFE 学院专业及课程开设——就业导向型..........18
3.2.1 专业开设.......18
3.2.2 课程开设.......19
3.3 TAFE 学院教学模式——能力本位型........29
3.3.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界定.......30
3.3.2 能力本位教学活动的实施.......30
3.3.3 能力本位教学评价.....32
3.3.4 能力本位型教学模式的特点..........33
3.4 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双师型....33
3.5 TAFE 学院的管理模式——政府、行业、学校三方联合管理型......39
第 4 章 TAFE 学院办学模式总结..........46
4.1 TAFE 学院办学模式优点总结......46
4.2 TAFE 学院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50
第 5 章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办学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52
5.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52
5.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6
5.3 TAFE 学院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59
第 5 章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办学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5.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浓厚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学校的规划设计更加合理、科学。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98 年至 2004 年,高职院校的学生招生数量增加了 200 多万,在校的高职生增加了 400 多万,毕业生也增加了将近 100 万。至 2005 年,高职院校的总数量是 1078 所,包括专科高职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职院校。2006 年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增加到 1105 所,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增加了 27 所。2010 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增至 1204 所,平均每一年都要增加20 余所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基本上能达到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所高职院校的布局,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
结论
要创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这种改革是需要全方位的监督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体现出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职业性。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员在第二学年就选定实习单位,每周都安排学员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员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方面不仅深化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培养了学员的工作能力。例如,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塔里木农垦大学的职业教育学院,该校采取了“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周一、周二安排学员在校内学习理论基础,周三、周四组织学员走出校门,到与学校建立有合作关系的农科院学习与实际生产有关的专业技术,周五安排学员到企业中顶岗实习,最后让学员写出专业实习报告,同时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根据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做出调整,确保职业教育能够达到“所学即所用,做学相统一”的目的。因此,“学校、科学院、企业”所建立的这种“三位一体”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目的性,真正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9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1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