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不同框架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2 07:02

1 引言 

在企业日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管理者是一家企业的灵魂和舵手,承担着保持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决策理论创始人赫伯特.西蒙大师曾经说过“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作为企业管理者,其日常工作的实质就是决策。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企业决策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判断复杂的投资环境、如何做出有效的风险决策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必备技能。管理者作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和控制者,他们对于风险决策的认知、对于风险决策的态度会对企业能否稳健快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当个体进行风险决策时,是完全理性的,他们计算全部的备择方案,选择期望值最佳的答案。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的有限理性越来越成为共识。人类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是有限理性的,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出现认知偏差,过度自信就是最重要的认知偏差之一。 非理性决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框架效应,自发现之日起,框架效应就一直作为决策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丰富的研讨。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风险决策领域。本文通过对过度自信和风险决策的直接测量,结合管理层级的不同,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深入探索分析,并尝试探讨过度自信与框架效应如何对风险决策产生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希望借此研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者深刻认识自身的非理性因素,了解风险决策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子,从而优化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帮助管理者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做出合理的风险决策,创造最大的风险收益。 

....


2 文献综述 


2.1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在金融领域,Kyle(1997)的研究和 Odean(1998)的研究,Gervai(2001)年的研究都不谋而合的在彼此的研究中相继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过高估计相关投资信息的准确性,Nosic(2005)研究中将过度自信定义为对信息的错误高估和对风险的错误低估,Heaton,Tate 等人在 20 世纪初的相关研究中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过高估计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或过高估计某项目的成功率。在心理学领域,林先生和胡先生等人(2005)研究中提出这种过高估计本公司未来绩效表现和业绩的行为本质上来说可能受到的是过度乐观的人格特质的影响。Jin,Kothari  和 Brea 等人(2008)年的研究中也相继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定义为一种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过度乐观.另有研究者 Barros Silveira (2007)的研究中提出,过度自信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个体对于自身获得信息的准确性的过度高估,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同样意味着个体无法认识到自身获得信息的准确性程度之低,他们对于这种不确定程度往往存在着过度估.Shefrin 研究中提出,过度自信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们无法充分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和自身知识体系储备的欠缺.Friedman的研究中提出过度自信是个体对于某种概念的错误校准。

不同框架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


2.2 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的发现缘起于风险决策的相关研究,自然而然在研究初期就一直沿用着风险决策的研究方法,在风险决策的传统理论基础中,期望效用理论是该领域公认的基本原则,适用于有关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决策问题。人们假设,所有个体做出理性决策行为时都应该遵循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在面对可能选项时,决策者会选择期望效用最大的那个选项。经济学领域中传统的规范决策模型还有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不变性原则,指的是当决策者面临有关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时,如果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不同的表述但实际上是等价的,那么这些经过不同表述的选项应该使决策者产生相同的决策偏好。Arrow(1982)提出个体在决策过程中,为了满足期望效用的最大化这一基本假设,面对有关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不会影响个体的决策偏好,这应该是经典决策理论成立的基本条件。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在现实决策中往往违背这一基本原则。面对经典决策理论所假设的基本前提,即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Simon(1956)年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说,他认为由于决策者知识储备系统的不完备性、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的局限性,以及决策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和不稳定不确定性,决策行为有很大可能会偏离经由完全理性计算来实现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个体在做实际决策过程中,并不能够做到计算出所有可能备选选项,然后找出最优解,实际情况往往只是计算到满意结果就停止了,只要这个选择满足了我当下的个人需要,那么对于问题答案的搜寻就到此为止,并不是一定要找出最优解。

3 问题提出....... 19

3.1  问题提出 ......... 19 
3.2  研究意义 ........ 19 
3.2.1  理论意义 ..... 19 
3.2.2  现实意义 ............ 20 
3.3  研究假设 ........ 20 
4 研究方法 ........... 21
4.1  实验方法 ..... 21 
4.1.1  被试 ......... 21 
4.1.2  实验设计 ............. 21 
4.1.3  实验材料 ...... 21 
4.1.4  实验程序 ............... 24 
5 结果 .......... 25
5.1  性别与过度自信和风险决策 ... 25 
5.3  管理层级与过度自信和风险决策 ........ 26 
5.4  过度自信在框架效应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27 
5.5  框架效应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28 
5.6  过度自信与风险决策的相关关系 ............... 28

7 结论 


7.1  过度自信在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过度自信高于男性过度自信。 7.2  过度自信在管理层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管理者过度自信高于普通员工过度自信。 7.3  在损失情境下风险决策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加风险追逐。 7.4  在获益情境下风险决策存在管理层级差异,管理者比普通员工更加风险追逐。 7.5  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显著,个体在损失情境下比获益情境更加风险追逐。  

...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1.被试群体有限,最大样本年龄段较年轻,管理者取样不够丰富。而且不同企业的管理层级划分均有不同,会使调查结果产生偏差。 2.研究方法受限,现有对于过度自信和风险决策的研究多采用间接调查法,用  收购频率等数据代表过度自信,用持股比例等数据代表风险决策,在间接代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概念外延的重叠,导致变量之间的混淆。3.此类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广应用于企业管理,希望管理者能够避免过度自信,合理的进行风险决策。可是这样的实验室研究,其生态效度往往很低。实验室研究过程控制了其他变量,只探讨过度自信和风险决策的关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环境是复杂多样充满了变化的,,管理者的风险决策偏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论很难对现实管理工作产生实质性的指导建议.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28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28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a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